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吉林 132012
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发现中医脉象在心电监护时图形分析表现规律。方法:利用中医脉象仪及多功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同时监测受试者脉象及多功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图形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所有心电监测仪记录波形图采取小波变换分析法进行数据测量,记录所有数据结果,并按ZM-Ⅲc型智能脉象仪所辨识病人脉象结果进行分组,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164例受试者临床观察,统计脉象:309例.次。均显示各组内数据无显著差异,证实ZM-Ⅲc型智能脉象仪所辨识病人脉象与迈瑞PM-9000 Express监护仪监测得到的图形、数据相关。结论:以血氧饱和度振幅及频率改变最为显著,佐以血压、心电图,形成利对病人脉象经心电监护仪波形显示对中医脉象的初判。
关键词:多功能心电监护;中医脉象;临床研究;脉象仪
传统中医脉象学是中医的基础,也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的难点、关键点,因其在学习应用过程中一直存在描述抽象,无客观统一标准,故掌握困难,被西医接受困难。有必要以西医先进、客观、形象指标给予量化,规范化。使脉象变为中西医均能接受的图形显示。而各种脉象仪虽可满足对脉象的判断,却需要专业操作,且设备无法适时监测,对临床指导意义有限,研究发现中医脉象在心电监护时图形分析表现规律,充分开发业已普及的多功能心电监护设备应用潜能,扩大应用范围,开僻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
1资料和方法:本项研究采取应用中医脉象仪(ZM-Ⅲc型智能脉象仪,由上海中 医药 大 学 研 制,是 我 国当前较先进的一种脉象仪。脉象换能器采用“带副梁的悬臂式”结构,主要用于无创性脉象检测[1])及多功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迈瑞PM-9000 Express监护仪),同时监测受试者脉象及多功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图形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所有心电监测仪记录波形图采取小波变换分析法进行数据测量,记录所有数据结果,并按ZM-Ⅲc型智能脉象仪所辨识病人脉象结果进行分组,对数据统计分析。
1.1本组164例受试者临床观察,保持环境安静、嘱患者平稳呼吸、集中思想、放松肢体及情绪;避免抖动、言语等影响脉象结果[2]。应用中医脉象仪(ZM-Ⅲc型智能脉象仪),所记录均为血氧饱和度监测同侧桡动脉,选取采集寸口脉,关部为记录仪探头放置位置进行监测[3],记录并自动分析结果。其中:浮脉:52例、沉脉:41例、迟脉:12例、数脉:32例、虚脉:32例、实脉:54例、缓脉:21例、弦脉:40例、结代脉:18例、牢脉:4例,少数不便分型脉:3例,统计脉象计:309例.次。并对其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缓脉、弦脉、结代脉、牢脉等计306例.次,同时以迈瑞PM-9000 Express监护仪监测记录数据(图表1),打印记录图形(图表2),对打印监护仪波形(图表2)进行数据测量记录,所测参数包括:脉动周期;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降支J点前/后时限(J点系血氧饱和度监测波形中降支收缩波与重博波转折点);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心电R峰与脉氧峰值时差(秒)。对脉象仪划分为同一组别脉象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图表 1监护仪显示界面 图表2监护仪波形打印图
2 结果
2.1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脉象组别在各心电监护参数表现不同[4],其中浮脉:52例特点:平均动脉压小于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值高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明显低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明显低于平均值。分析其成因血流动力学不稳,高排低阻,心室收缩由于周围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外周阻力小,收缩波迅速到达末梢血管,然而因阻力低,平均动脉压力较低,故波动无力,重搏波需代主动脉瓣关闭后才能出现,因外周压力小,故主动脉瓣关闭迟缓,重搏波出现较晚,因血流运动导致压力消耗较快,故重搏波振幅较收缩波进一步减低,符合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的特点;沉脉:41例特点:平均动脉压略高于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值略低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略低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明显高于平均值。分析其成因血流动力学不稳,血容量多不足,低排高阻,心室收缩由于周围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外周阻力较大,血液流通较缓,压力传导延迟,收缩波峰值出现较早,因阻力高,且平均动脉压力略高,故波动有力,重搏波因外周压力大,故主动脉瓣关闭较早,重搏波出现较早,因血流运动导致压力消耗较慢,故重搏波振幅较高,后期收缩波动有利,符合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的特点;迟脉:12例特点:平均动脉压略小于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值近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略低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明显高于平均值,接近极限。分析其成因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心室收缩前由于心室舒张充分,充盈良好,心室射血充分,主动脉等大血管弹性回缩完全,重搏波有力,符合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的特点;数脉:32例特点:脉动周期短,平均动脉压略高于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值高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明显高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明显高于平均值。分析其成因数脉时多因失血、失液血压升高等血流动力学不稳状态,低排高阻,心室收缩与舒张时间比值缩小,心室充盈不足,故心室收缩射血入主动脉过程相对时长增加,收缩波峰出现较慢,而因射血相对不足,峰值较低,重搏波不明显,出现后迅速消减;虚脉:32例特点:平均动脉压略高于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值略低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略高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明显高于平均值,心电R峰与脉氧峰时略高于正常。分析其成因虚脉者为血液流通动力不足,血流动力学尚平稳,外周血管阻力相对增高,心室收缩射血无力,心搏出量下降,动脉阻力下降,因外周压力不高,故主动脉瓣关闭缓慢,重搏波出现较晚,故收缩波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且峰值绝对值较低,重搏波较低,削减迅速,搏动无力;实脉:54例,其特点:脉动周期略低于平均值,平均动脉压略高于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值略高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近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明显高于平均值。实脉者,有效循环血量充足,心室收缩有力,直接影响血液流速及平均动脉压力,因大动脉充盈显著,血容量增加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升高,重搏波振幅较高;缓脉:21例,特点:脉动周期明显延长,平均动脉压小于平均动脉压,血氧升/降支时限值高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明显低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明显低于平均值。分析其成因脉动过缓,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循环减慢,外周阻力小,收缩波到达早,而波峰出现较晚,且地平,因大动脉充盈欠佳,故重搏波出现较早,而波幅较低,且重搏波消减缓慢,符合一息四至、来去弛缓松懈的特点;弦脉:40例,特点:脉动周期短于平均值,平均动脉压高于正常值,血氧升/降支时限值明显低于平均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明显小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略高于平均值,心电峰值与脉氧峰值时差略小于平均值,分析其成因:弦脉者见于大动脉弹性减低者,心室收缩正常,多数情况下心排出量增加,外周大动脉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增快,末梢血氧监测搏动出现早,重搏波出现亦早,维持时间较短,之后与收缩波一同衰减,故呈现弦脉搏指有力,端直而长,按触如弦的特点;结代脉:18例,其特点:脉动周期近于平均值,平均动脉压力略低于平均值,正常波形形态其血氧升/降支时限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均接近平均值,而异常波形可出现不规则形态,与心电图表现一致,收缩波与前次重搏波重叠,降支时限延长,符合结代脉,脉率不齐,时有中止特点;牢脉:4例,特点:脉动周期略高于平均值,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正常值,血氧升/降支时限值明显高于平均值,升支圆钝,重搏波不明显,J点不明显,降支J点前/后时限明显小于平均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低于平均值,心电峰值与脉氧峰值时差明显小于平均值,符合牢脉——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特点。
图表3监护仪波形打印图分析结果
2.2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对心电监护波形的分析,扩大脉象信息监测信息范围[5],各组内样本对应血压、血氧饱和度波形中血氧升/降支时限比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比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表现一致,P值结果大于0.5,各组间对应血氧饱和度波形中血氧升/降支时限比值、降支J点前/后时限比值,重搏波/收缩波振幅比值表现差异显著,P值结果小于0.01。
3 结论
本项研究结果证实迈瑞PM-9000 Express监护仪监测得到的图形、数据与ZM-Ⅲc型智能脉象仪所辨识病人脉象相关。证实传统中医脉象与现代多功能心电监护显示波形一致,脉象及心电监护波形均由心脏提供动力,促使血液在血管内密闭循环,形成可传导的波动,包括电信号及机械压力信号[6]等诸多信息可以被不同手段感知及记录。临床医师通过对病人心电监护仪波形进行数据分析,可对脉象进行初步判定,形成中西医脉象“双诊断”。其研究结论因样本有限,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监测证实。
参考文献:
[1] 张晓然,李素香,张勤善. 脉象仪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 中医研究,2008,21(5):4.
[2] 林家坤,舒宇,徐艳萍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脉象客观化研究[J] 重庆医学,2013,42(27):3257.
[3] 袁肇凯.《中医诊断试验方法》(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2-103
[4] 孟小菲,朱万玲,钱秋海. 中医脉象与心电图相关性探讨[J] 河北中医2015:37(3)
[5] 郭小青. 脉象与西医病症关系的临证体会 [J] Correspondenc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Apr.1998,17(2):12.
[6] 李乃民,张冬雨,贾丹兵等.医师诊脉与脉象仪检测信息差异问题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5):16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项目(No. 2014-ZC97)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市(132012)
通信作者:王海峰 Tel:13687667718 E-email:274772334@qq.com
论文作者:王海峰1,朱国琪2,潘金龙3,王俊玲4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脉象论文; 平均值论文; 脉压论文; 时限论文; 比值论文; 振幅论文; 波形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