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百货公司的结构优化与适度发展_经济论文

大型百货公司的结构优化与适度发展_经济论文

大型百货商场的结构优化与适度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优化论文,百货商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前大型百货商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大型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百货商场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伴随其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据统计,1996年12月,北京市销售额前10名的大商场,有7家为负增长,2家亏损,仅有一定为正增长,增幅为0.2%,1996年1月至11月,全国212家大型商场,119家为销售负增长,160家为利润负增长,28家亏损,这种困难局面与大型商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大型百货商场数量增加过快

1991年,我国销售额在1.2亿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只有94家,1992年增加到150家,1993年达291家,1994、1995年分别达到488家和624家,四年中增长了5.6倍。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由1992年的2家,增加到1995年的21家,增长超过了10倍。而随着大型百货商场数量上的过快增长,销售增幅却逐年下降,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大型百货商场的发展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境。

(二)大型百货商场单体规模逐渐膨胀

由于我国商业发展处于长期落后局面,加之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百货商场大多规模小、档次低,难于满足人们消费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化,生产力的空前解放与发展,给商业,特别是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其中,尤以新建的大型百货商场最为突出。高档次的装潢,宽敞的购物环境,丰富的商品品种,极大地满足了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同时也造成了一种商场越来越赚钱的假象。一时间,商场越盖越大,其规模也由一、二万平方米,发展到五、六万平方米,以至于目前十几万平方米的也不在少数。商场规模的扩大,与之相应的销售增幅却并不同步,甚至还有所下降。进而,造成某些企业效益下降、亏损甚至关闭、停业。

(三)大型百货商场布局过于集中

现有大型百货商场,不仅数量多,单体规模大,且多集中于少数中心商业区。如北京大型百货商场多集中于王府井、西单、三环,新建居民区则很少。郑州二·七纪念塔周围,就有七、八家百货商店在角逐,而造成了同业竞争加剧,购买力分流。这种空间上的过分拥挤,使大商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

二、大型百货商场适度规模发展应考虑的因素

(一)大型百货商场的发展规模要符合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而以往的百货商场,无论规模与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所以,前几年的大型百货商场的快速发展,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与购买力增长的需要,解决了特定时期的特殊矛盾。然而,这种速度必须适度,必须适应实际的消费需求。因为消费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调整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购买力增长趋缓,消费观念的转变,非商品性支出,如保险、住房、子女教育、证券、旅游等的增加,也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购买力。在这种形势下,大型商场的发展也应及时调整,控制发展规模,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而摆脱当前困境,走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二)大型百货商场的发展规模要适合现代零售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零售业发展,各种新兴业态也不断发展起来,尽管还不够规范,但从现代零售业发展规律,以及其自身优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前景广阔。多种业态的出现、发展将会占百货业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大型商场的发展须与之相谐调。以合理的规模,自身的特色,占据合理的市场份额。从而,不仅促进零售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也保证自身得以良好发展。

(三)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型百货商场单体规模应适度发展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规模扩大,导致收益的同比例增加或超额增加,称之为“规模经济”;另一种是随着规模的增大收益的增幅却低于规模的增幅,甚至出现收益递减,称之为“规模不经济”,即表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大,成本过高。目前,大型百货商场此种现象突出。特别是改建、扩建的商场,这种规模不经济现象更为明显。如:有的商场,经营面积扩大了一倍,而效益没有同步增长,甚至还略有下降,这表明在现有条件下,其经营面积过大,规模过大,成本过高。所以说,单体规模总有一定合理限度,必须加以控制。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为消费领域提供的商品品种质量有一定限度。据统计,目前大型百货商场可提供的商品品种最多7-8万个;经营面积20000平方米左右最为适宜。在这种条件下,单体规模的不适度扩大,必然影响大型百货商场自身的发展。

(四)大型百货商场的适度发展还应充分考虑布局的合理性

大型百货商场的发展规模除在数量上,单体规模上加以控制外,还应合理规划其布局。这是因为,在一特定区域,可吸引的购买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其对大型百货商场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如果在此地区过分集中大型商场,造成局部的供大于求,也将影响大型商场的正常发展。反之,在有些地区,可能会有相反的情况,不能满足人们消费的正常需求。因此,布局的不合理,同样会使大型百货商场的发展受到阻碍,造成资源浪费。

三、大型百货商场适度规模发展的对策分析

大型商场盲目发展危害很大。一方面是投资浪费,建一万平方米以上大型百货商场,投资成本均在亿元以上;另一方面,结构失衡的问题会长期困扰、制约我国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及时调整目前的发展态势,选择适宜的对策,摆脱目前困境。其主要措施有:

(一)政府应加强对零售业的调控力度,特别是大型商场的发展

应该说,近几年,大型商场的超速发展与政府宏观调控不利是紧密相关的。许多大型商场建设有一定盲目性,没有充分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匆忙上马,而政府由于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造成同类型的大商场集中在同一地区,同一街道上。过分拥挤,竞争恶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严重制约,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把商业规划,特别是零售业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予以高度重视,以科学方法,合理规划,零售业的规模、分布以及各业态结构的比例,有目的的引导和规范不同业态的零售商业合理建设与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为大型商场的适度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应转变观念,注重投资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将全面推向市场,真正成为“四自”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必须要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实践表明,单体规模的膨胀,并非效益的根本源泉,也违背了经济规律。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以效益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如果仅凭规模扩大这种粗放式的发展,大型商场的发展状况只会进一步恶化。1996年北京信特等4家大商场的关门停业实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深思。

(三)大型百货商场应选择大企业集团战略

大型百货商场要发展,增强竞争力,必须具备足够的规模。而单体规模的发展总有一定的限度。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组建企业集团战略将是一个最终选择。进入九十年代,世界性大集团在竞争中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现今正以其雄厚资本和优质的产品向世界市场渗透,获取超额利润。如世界零售巨商美国的沃尔特,1995年在全球的销售额为936亿美元,利润为27.4亿美元。而我国国有零售企业销售总额1996年才6787亿元,约827亿美元。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大型商场发展速度与规模增长很快,但规模化程度低,导致交易成本较高,严重制约其发展。要通过组建大型零售业集团,特别对于大型百货商场要尽快增加实力,以与外资零售业抗衡。具体措施,如以名公司、名店为龙头组建控股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对集团内各子公司实施统一店名、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管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既保证大型商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又坚持适度规模发展,有效提高大型商场的竞争力,拓宽其发展空间。大连大商集团,以及上海华联集团的成功实例已作出了很好的例证。

(本文系原国内贸易部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标签:;  ;  

大型百货公司的结构优化与适度发展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