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患者排便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肛肠术后排便困难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困难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中,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干预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作用
以直肠炎、痔疮、肛瘘等临床常见的肛肠疾病现今发病率逐年提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等,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此类疾病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因切口问题,粪便无法及时有效排出,长时间堆积于体内,极易出现失水过多而导致干结变硬的现象,不仅增加了排便的难度,同时在排便的过程中会摩擦切口,引发出血、伤口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一旦出现并发症,便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心情、康复等,如此形成恶性循环[1]。因此,术后必须联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达到促进患者排便的目的,进而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大价值。现将我院将中医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72例,患者自愿参与本次治疗并享有知情权。将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8~62岁,平均(41.34±6.79)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7~68岁,平均(42.12±7.13)岁。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主要为:饮食健康指导、心里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生活习惯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中医护理干预,以中医辨证患者疾病类型,做好中医护理干预,包括①生起居护理:保持患者所在房间的通风,患者术后需要安静的环境,避免嘈杂,不可有巨大声响惊扰,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打扰。避免受凉过热,注意保暖,身体亏空者尤为注意保暖,养成固定的生活方式,定时排便,无论是否有效排便,定要保持定时规律。②饮食方面护理:中医讲究饮食清淡,多食用雪梨、香蕉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尽量多食用带有纤维的蔬菜,保证每天的摄水量,如遇到大便不通畅,必要时使用一清胶囊等药物进行通便,但是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忌不可擅自增加药量,否则极易因服用过多药物而引发排泄过度的问题。③排便时采用坐便的方式,防止长时间排不出便从而导致虚脱,适力排便,无法排出时不要强求,不可用力过猛,导致伤口裂开。④耳针治疗,在侧耳直肠、小肠穴位、大肠等位置贴附3颗磁珠,以每天3到5次的频率按摩,每次时间为3到5分钟为宜,一定时间内更换按摩位置。⑤穴位贴敷治疗,将治疗贴贴敷在神阙、中脘、天枢、支沟穴等位置,连敷24小时,之后取下。两组均连续干预一周。
1.3观察指标
一周后,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痊愈:2小时排便一次,便后通畅,无不适应感;好转:轻微堵塞感,些许部位稍有不适,无效:排便不出,毫无改善,便后及其不适应。干预总有效率=100%-无效率。排便困难症状改善情况可通过记录便时大便状态,是否排尽,是否有压迫感为指标。以积分记录,4分为严重,2分为一般,0分为无。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对比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对比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干预效果对比[n(%)]
注:与护理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排便困难是肛肠手术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因术后切口有较为明显的疼痛感,患者在排便期间有较大顾虑[2]。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病期间常有腹痛,腹胀,排便不出,精神状态焦躁等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作息规律,食欲以及心理健康等,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可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肠道癌等,严重的甚至可诱发患者死亡。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当密切关注患者术后排便情况,针对排便困难者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以尽可能的降低排便困难而引发的继发性症状[3]。
中医在护理排便困难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中医研究中指出,患者便秘有虚实之分,包含的种类也不尽相同,主要有血虚肠燥,气血瘀结,热秘等多种不同的种类。因此,医护人员应分清患者的具体病症,依据患病类型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本组研究通过给予腹部按摩、穴位治疗、耳针治疗等,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症状。通过腹部按摩,可扩张肠道平滑肌张力,加速肠蠕动,减少肠道水分的重吸收,软化大便,利于排便。通过穴位治疗、耳针治疗,能够刺激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增加胆汁的分泌量,进而有助于调节肠胃推进性节律收缩,减少大便干结,便于患者排便[4]。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及术后排便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患者中,干预效果确切,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其痛苦,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玉珠,黄芳.中医护理干预肛肠术后患者排便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1(21):112-113.
[2]周建红.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改善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94-195.
[3]岳园园,崔晓军,杨祎等.探讨肛肠术后中医护理干预对排便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2-113.
[4]陈路英.中医护理干预对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135-136
论文作者:王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肛肠论文; 中医论文; 困难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