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知道真相--从“认知悖论”_命题逻辑论文

不可能知道的真理——从一个“认知悖论”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可能论文,悖论论文,认知论文,真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下面要陈述的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想像的那么容易,其中包含着深刻的逻辑内容。

老师对学生说,下周我将对你进行一次突击考查。这次考查将安排在下周一至周六的某一天,但没有任何根据使你可以推算出这是哪一天。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突击考查。

在直觉上,这样的突击考查当然是可以实施的。例如,老师可以用掷硬币的随机方式确定突击考查安排在周一或周二,显然,学生没有任何根据可以推算出这一天。

但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这样的突击考查不可能存在。以下是他的论证,这一论证并不复杂。

首先,周六不可能是突击考查日。因为如果突击考查安排在周六,则周一至周五都未突击考查,这样,就可以推算出在周六,这就不成其为突击考查。同样,周五也不可能是突击考查日。因为如果突击考查安排在周五,则周一至周四都未突击考查,这可推算出在周五或周六;学生已经知道不可能在周六,因此,可推算只有在周五,同样,这也就不成其为突击考查。类似地,可证明其余四天都不可能是突击考查日。因此,这样的突击考查不可能存在。

这样,我们面临着一个悖论:这样的突击考查既是可以实施的,又是不可能存在的。

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学生论证的是一个有悖直觉的结论,因此,人们自然想到学生的论证在逻辑上存在漏洞。但是,我未见到一个对此所作的令人信服的分析。我同意这样的断定:事实上,学生的论证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一个论证,如果合乎逻辑地得出了虚假的结论,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做了错误的假设。上述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学生的论证中,同样难以发现,他做了什么错误的假设。但事实上,他确实做了不能成立的假设。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一个论证的假设通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逻辑假设,另一部分是实质假设。逻辑假设就是假设遵守逻辑规律,并运用到某些逻辑规律;实质假设就是假设某些命题是真的,但这些命题并不表达逻辑规律。确认学生的论证在逻辑上成立,就是确认其逻辑假设无误。因此,要进行分析的是其实质假设。

学生的论证是基于什么样的实质假设之上的呢?

老师断定:“对学生的突击考查将安排在下周一至周六的某一天,但没有任何根据使学生可以推算出这是哪一天。”

学生的论证至少要假设:

第一,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

第二,他(学生)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

这两个假设是不同的。假设了第一点,并不等于假设了第二点。有这种可能,例如,萨达姆事实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布什并不知道这一点。但假设了第二点,也就假设了第一点。例如,如果“布什知道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一命题是真实的,则“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命题也一定是真实的。否则,就不能称布什“知道”,而只能称其“以为”。

显然,学生的论证不但必须假设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而且必须假设自己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

令学生本人,也令许多思考者包括一些逻辑学专业工作者忽略的是:老师的断定中包括“断定学生不知道”这样的内容,即断定学生不可能知道突击考查日是哪一天。也就是说,学生假设自己知道的命题中,包含断定自己不知道这样的内容。问题在于,这种假设有可能导致矛盾。换句话说,存在着这样的命题,一个人不可能知道它的真实性,即使这个命题确实是真实的,即使这个命题是从不说假话的上帝亲口告诉他的,等等。对这个认识主体来说,如果假设自己知道这个命题是真实的,将导致矛盾。

下面将具体地分析和证明,为什么学生不可能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为什么假设学生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会导致矛盾。也就是要说明,学生在自己的论证中,做出了一个不应容许的实质假设。

为了便于形式分析,老师的断定可以整理为以下的选言命题:

考查安排在周一,并且学生不知道这一点,或者考查安排在周二,并且学生不知道这一点,或者……或者考查安排在周六,并且学生不知道这一点。

显然,这个选言命题中,只要有一个支命题是真的,老师的断定就是真的。如果能够证明,学生假设自己知道这个选言命题中的任何一个支命题都会导致矛盾,就证明了学生假设自己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会导致矛盾。

不妨证明假设学生知道“考查安排在周一,并且学生不知道这一点”会导致矛盾,其他可以类推。因此,可以不妨认为老师的断定即是“考查安排在周一,并且学生不知道这一点”。

令p表示命题“考查安排在周一”,K(s)表示“学生知道s”(s是任意命题),符号“∧”表示“并且”,“”表示“并非”,“→”表示“蕴涵”,即“p→q”表示“如果p那么q”,“依据p,可以得到q”。则“考查安排在周一,并且学生不知道这一点”的符号表达式是

这个表达式的意思正是:学生不(可能)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因此,“学生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不能作为论证假设。

综上所述,结论是:

第一,老师所定义的突击考查是可以实施的,这样的突击考查日是存在的。

第二,学生论证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第三,学生的论证在逻辑推理上没有漏洞。试图寻找这种逻辑漏洞来解决问题的努力不得要领。

第四,学生论证的漏洞在于假设了一个导致矛盾的不可能真实的命题。基于这样的假设所论证的结论自然是不可靠的。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认识论的挑战性意义。我们看到,老师断定了一个真命题,但这个真命题学生是不可能知道的。也就是说,老师所做的断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知的真理。

可以把这里的认识主体由学生换为整个人类。

令P表示一种能治愈“非典”的方法。考虑以下命题(假设这个命题在2003年4月断定):

P能治愈“非典”,但人类不知道P能治愈“非典”

假设这个命题是真实的(这个联言命题的第二个支命题自然是真实的;医学发展史完全有理由使我们相信,第一个支命题也是真实的。也就是说,有理由相信整个命题真实的),用本文的方法可以类似地证明,人类不可能知道这个真命题。也就是说,对人类来说,这是个不可知命题。这种不可知,是独立于任何经验事实的,也就是说,例如,即使人类知道自己不知道P能治愈“非典”,他也不可能知道“P能治愈‘非典’,但人类不知道P能治愈‘非典’”。

[收稿日期] 2003-10-18

标签:;  

不可能知道真相--从“认知悖论”_命题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