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

浅论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

浅论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李利芳

内容摘要: 古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其教学效果却往往难尽人意。要想提高其教学效果,首先应明确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然后应适当拓展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三应改革古代汉语课程原有的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 古代汉语 教学改革 教学能力

古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就其性质而言,它既是一门语言课,即课程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古籍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一门工具课,即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积累大量感性的材料,培养其语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引自己以后的自主阅读,把它作为以后打开一切古籍之门的一把钥匙。所以古代汉语课程的特别是高校大幅度扩招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下降,一些学生缺乏学习激情;再加上近年来不少高校提出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专业课和通识课并重,古代汉语等专业课的课时大量压缩,这些都给古代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人们思考如何在专业课程课时缩减情况下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我们根据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目前古代汉语课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与改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生活方式是人类存在和生活的方式,二者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生活方式的形成既依赖于生态环境,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S的宿命。他宁愿从来没有遇上那个女人。那个女人跟S摊牌时,泪眼婆娑,那个女人对丈夫所洒的一掬同情之泪略显古怪。除了一一照办,S还能怎么样呢?她抛出了这一沓照片,不是要兴师问罪,而是提出分手的前奏,她以为这样做,可以减轻S的痛苦或让她硬起心肠提出分手。至少,分手的创痛被那两个毒蛇般的问题稀释了:是谁拍下了这些照片?是谁雇请了这个拍摄者?这两个问题像两根大铁钉敲入他的头部,所带来的震荡使S几乎无法将妻子分手的诉求当真。”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

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课程群的核心课程,上接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修辞学等,下启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其承上启下、链接古今的作用无以比拟;另外,它也是学生学习古代文选、古代文论等课程的基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其定位——基础专业课,既要照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与研究性的问题;既要照顾到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又要避免其内容的重复性;同时还要紧紧围绕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教学目标是什么呢?一般的古代汉语教材都指出学习古代汉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但是我们还应注意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是语文教师,所以提高学生以后的语文教学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目标。师范教育阶段是准教师的养成阶段,是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在此期间形成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后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国家教委师范司在1991年12月颁布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而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高效的教学质量。

二.拓展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虽然是简单的两个注释,但是里面却涉及到一些相关的注释术语。一般来说,X,同X,用于释异体字;X,通X,用于释通假字;X,后来写作X,或X,X的古字,则用于释古今字。这里“女/汝、知/智”,这两对字都属于古今字,所以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在注释时对术语的使用不够严谨,但是对“知”作了注解,比《古代汉语》教材更为细致。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助于他们对中学语文教材的深入解析,对他们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美国迈阿密海洋馆,有一个50多岁的老明星,它全年无休,每天都给观众贡献两场精彩的演出,为海洋馆带来了1.6亿美元收入。这个老明星不是人类,而是一头叫洛丽塔的雌虎鲸。

古代汉语教学历来以教师讲解为主,这就使得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所以我们必须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思想指出先生的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这是师范院校的重要责任,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我们应严格遵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但是古代汉语课因其内容较为难懂深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历来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性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必须翻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原来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生“说”为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要想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可以以教材为蓝本,再结合网络资源——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视频、微课、慕课、百度、期刊论文、电子书等进行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只针对疑难问题进行阐释讲解。当然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教师抛砖引玉,学生自己首先分组讨论,然后再陈述有代表性的观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并乐于学。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准确地解读教材和运用教材,才能设计出优质的教案,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从甲金文到隶楷书,其表意性已逐渐减弱,而从繁体字到简化字,更是使其形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大量的汉字从表意文字变成了记号文字。所以对于从小接触的都是简化字的不少学生来说,学习古代汉语的第一拦路虎就是繁体字,他们觉得一看就头晕脑涨,认为很多字都认不到,于是我就让学生课间听港澳台的歌曲,甚至是看电影,问他们认识屏幕上那些字不,这时学生就笑呵呵地点点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心里上消除那种畏难心理,知道那些繁体字大多数实际上就是“纸老虎”。正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的,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总是以教科书为基础的,但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料。而且中小学教科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自从建国以来已经几经修订与改编,可大学古代汉语教材虽然也不断地推陈出新,陆续出版了不少,但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却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我们觉得结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适当拓宽古代汉语教学的内容,特别是应把古代汉语教科书与中学语文教科书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分析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本来巩固大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即以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的学术动态为基点,以古代汉语教科书和中学语文教教科书为两翼,教师系统讲解,学生充分练习,在全面巩固古代汉语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掌握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既有效深化和丰富了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畏难心理,还可以使学生消除“古代汉语课程无用论”的消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宾语前置句”是古代汉语里的一个常见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在中学时已经多次涉及到,并且基本上能够进行辨别这类型的句子,但是中学并没有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古代宾语前置的规律,到了大学后,古代汉语老师可以让学生以中学时学过的宾语前置句为例,自己进行总结,发现规律,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改革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平台主要将审批业务平台和电子印章系统、短信系统多方集成运用,实现在线审批平台的应用与实施。具体架构流程如图4所示。

1.严抓课前预习,把课堂的一半交给学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注释为:[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2]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2.利用港澳台等地方的歌曲、电影等节目的字幕来让学生接触、认识繁体字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为:[1]女,第二人称代词,后来写作“汝”。[2]是,指示代词,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几句的大意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

3.充分运用成语、方言等学生熟悉的旧知识来讲解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从大的层面看,由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结合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内容架构。”“而从小的层面则是以字词为基础,语法为重点,语音为难点。”[2]所以,学习古代汉语最基本的就是对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的掌握,那么我们同样可以从他们熟悉的知识入手。比如学习《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让学生说说“狐假虎威”的“假”是什么意思,这样大家一下就记住了“假”在上古的常用义就是“借”;学习“古代常用的四种被动句式,让学生先说说“受制于人”“金石为开”等成语是什么意思,这样大家就能快速理解并记住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而之所以可以借助成语,是因为“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3],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征。正像钱毅、朱佩琴所说的,“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通过成语中文言文知识的分析,既可以准确理解成语含义,又可学习文言文所内含的诸多语言现象,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4]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古代汉语教材中相同的文选内容作一个较为细致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总结它们的优劣性。如:

政府、家族、民间组织和个人都是孤儿救助服务的提供者,在世界社会福利服务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下,政府和传统家族孤儿救助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孤儿的需求,民间组织和个人介入其中是一个必然的社会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公民、企业、团体等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国家通过在政策体制环境上对孤儿救助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个人、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合力,从而能够真正实现儿童福利事业的多元参与的理念。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不过的就是自己的方言,所以我们也要充分运用方言材料来教学古代汉语,“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方言母语,感知和印证古代汉语知识,使古代汉语课走出遥远的古代,切入我们的现实生活”。[5]当学生知道自己从小说到大的方言竟然和古人的语言一样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致,也会对学习古代汉语产生更多的认同感。比如学习“六书”时,尽管我们会给学生说“声符代表这个形声字造字时代的读音”,但是实际上他们对造字时代的读音是没概念的,只知道声符标示读音,可是许慎举的例字“江”的声符“工”就和它的读音相差较大,这时就可以以重庆方言为例来说明。普通话中声母为j的字,在重庆方言中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其声母读为g[k],如“街”即读为[kiεi55],这就是因为重庆方言中这些字保留了古代的读音。可见,现在声母为j的字有部分就来源于古代声母为g[k]的字,这正和“江”以“工”为声符相吻合,因为“江”古今语音发生变化了,“工”却没有变化,它们发展的不同步导致了现在的差异。同时,也可以以“豇”为例,这个字从豆,工声,普通话读作jiāng,和“江”一样,声符不能完全标示读音,但是重庆话却读作gāng[kaη55],其声母和“工”的声母是一致的,可见,古人用“工”作它们的声符,在当时事实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也不是个例。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古今语音的变化以及形声字的概念等古汉语知识,也让学生明白了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一些差异及原因,对他们学习古代汉语有极大的帮助。而且由于大学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所以我们可以调动各个地域学生的方言语料知识,为古代汉语教学提供便利。

4.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把这种综合性的电子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在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吸收。比如我在讲古今异义词时,会举“豆”这个词来说明有些词古今意义完全没有关联,准确地说它们只是一个同形字。这时就需要给学生展示“豆”的图片来给他们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因为“豆”在现代主要是指豆类的农作物,而在上古则主要是指食器、容器。《说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如《周礼》:“食一豆肉,饮一豆酒,中人之食也。”这句话中的”豆“明显地是指食器。通过图文结合的讲解,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提供一种教学方法的借鉴。

5.以赛促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并行

“古代汉语既然是一门工具课,它的鲜明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技能技艺,从而熟练地加以运用。”[6]因此,我们在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应充分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用课内所学的知识来指导课外实践活动,用课外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研究能力,让他们再也不觉得古代汉语课程枯燥乏味。比如组织“中学语文教学大赛”、“教案设计大赛”、“国学经典读书报告会”、“古诗朗诵比赛”、“课前五分钟成语大赛”等活动,要求学生在参赛讲解前要形成纸质文本、多媒体课件等,让学生先研读再讲授,全面锻炼其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研究古籍、教材中的一些语言文字等问题,让他们积极申报、参加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和比赛,开展研究性学习,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形成一种关注和研究语言文字的兴趣,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文教学研究能力。对于师范生来说,大学期间是他们教学科研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这将直接影响着他们就业后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他们从教后具有较高的专业发展起点和发展空间。

总之,我们通过对古代汉语课程的改革,不仅要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他们运用中学语文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比如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制作和使用教具的能力等,为他们从教后研讨教材、编写教案、设计教学以及进行科研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

[2][6]古敬恒.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古代汉语教学初探[J].江苏大学学报,2003(4).

[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54.

[4]钱毅,朱佩琴.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J].邵阳学院学报,2010(5).

[5]温美姬.方言古语词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2011(5).

基金项目: 长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培养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6334.

(作者介绍:李利芳,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古汉语的教学与研究)

标签:;  ;  ;  ;  

浅论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