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顾名思义,麻木、麻痹、昏迷,是当前手术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即通过药物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促使患者整体/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目的进行手术治疗[1-2]。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麻醉具有一定的陌生感、神秘感,往往对其产生一定误解,如智力降低、损害机体健康等。因此,现在手术麻醉是否存在后遗症成为患者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现在,我们一起对麻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
1麻醉发展历程
1.1麻醉的发现
古代医学,在史前时期开始就已经经过了悠久的岁月。在平时生活、劳动过程中,人类就不断寻找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禽兽等原因导致的创伤/疾病疼痛的方法、药物。上古记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说神农在替民众治病期间,亲自了解各草药特性,并且在一天内遇到了七十二种毒物,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在过去已经充分认识到寻找治病止痛良药的重要性。大麻、曼陀罗等中草药,是此阶段发现的天然植物药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1.2临床麻醉学的形成
作为低毒物质的一种,在18世纪开始,乙醚等全身麻醉开始被用于外科手术,表示已有许多化学家及医学家为麻醉药的临床应用作出了贡献。关于手术麻醉期间出现的问题,在麻醉前、麻醉后都得到了全面处理,直至20世纪30年代,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临床麻醉学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现代麻醉学
到20世纪50年代,临床麻醉学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作范围、领域方面,与此同时,麻醉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操作技术等均得到改进、完善,逐步促进了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形成。
2麻醉分类及临床应用范围
麻醉,共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前者,俗称“睡着状态”,是指麻醉药经过静脉、肌注、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促使患者意识消失,直至全身无痛觉过程。此麻醉的常用方式是气管插管,共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麻醉苏醒[3]。后者,俗称“半身状态”,是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相应部位,阻滞脊神经、神经丛,以达到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麻醉的常用方式为表面麻醉、椎管内阻滞、局部沁润麻醉、神经阻滞等[4]。
无论是全身麻醉,还是局部麻醉,都得到了广大医生的认可、接受,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其中,临床麻醉主要是指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处理,有助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重症监护,主要针对麻醉期间伴发严重并发症患者,在其救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急救复苏,用于手术麻醉期间突发心跳呼吸停止、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循环等系统衰竭患者的救治;疼痛治疗,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疼痛,如创伤、神经、肿瘤、中枢性等。
3麻醉是否存在后遗症?
后遗症,是指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器官、组织的缺损,或是功能方面障碍。那么,麻醉有没有后遗症呢?以局部麻醉为例,一般情况下,任何操作/药物都会存在一定的优势及不足之处。而局部麻醉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穿刺时,会给患者带来穿刺疼痛,与此同时,在麻醉药期间期间,也会对患者循环、呼吸等系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但是通过做好监测、预防、治疗等工作基础上,有助于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整个围术期。此外,局部麻醉当中的椎管内阻滞形式,易导致神经损伤的发生,是由于椎管内阻滞属于盲穿,主要依靠麻醉医生临床经验及业务水平完成穿刺操作,当医生所面对的是孕妇,或是椎管内静脉迂曲、神经周围水肿等特殊人群,常常在穿刺期间出现血管误伤现象,引发出血,最终发展成椎管血肿,并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造成神经损伤,甚至截瘫等不良后果[5]。因此,认为积极做好患者的监测及预防尤为重要,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黄文起指出,与手术本身麻醉比较,麻醉风险要小很多,例如心脏手术,死亡率仅为2%。同时也指出,麻醉风险可以分为三类,①浅麻醉,即导致高度应激反应,表现为患者感到疼痛;②睡眠不当的麻醉,即患者术中知晓,术中有感觉,例如感到自己体内脏器被拉扯;③太深麻醉,即术后早期死亡。由此认为,严格掌握麻醉用量,能够促使患者始终处于无痛、舒适、安全状态,进而提出了“精确麻醉”的要求,即明确麻醉深度,结合手术特点,适当调整麻醉深浅,使术后患者在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及时醒来。
已有越来越多的麻醉专家们指出,单单依靠经验是不能保证麻醉质量稳定性的,建议在监测患者生命体体征基础上,辅以监控患者脑电信号变化,以及评估、预测患者的睡眠深度、镇痛效果与肌松程度,有助于达到保证麻醉质量目的。黄文起在会议上提供了一张关于术中患者脑电信号监测图,显示患者使用麻药后,脑电波降低,提示进入麻醉状态;术中,脑电波始终呈一条直线,表示麻醉平稳;术毕,脑电波增高至术前状态,意味着麻醉精确,务必能够促使患者刚好在手术结束的点上醒来。目前,关于脑电信号的监控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普及。
总结
通过向广大群众介绍麻醉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范围,能够使其对手术麻醉有一定了解、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大家详细介绍麻醉有没有后遗症?能够促使大家做好一定心理准备,及时做好应对措施、解决方案,利于提高麻醉质量,为临床治疗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丁丽红.临床麻醉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6):73-74.
[2]王馥婧,李聪,魏骐,等.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中应用肌松监测仪必要性的临床观察[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8,39(2):132-135.
[3]边秀梅.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39-141.
[4]张丽芸,薛庆生,于布为.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与体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7,38(9):798-800,811.
[5]梁展涛,谭井娣.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6):55-56.
论文作者:赖克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椎管论文; 局部论文; 后遗症论文; 麻醉药论文; 神经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