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流域内的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停滞不前,水资源正在成为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流域的水环境治理现状及防治与整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流域;污染防治;治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加快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体制机制和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1.水环境治理现状及污染原因
在确定流域污染防治体系前,首先需要对流域水环境现状和水污染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关于水环境治理现状,调查流域内建成的水库数量及容量,流域内的重要河流和湖泊,以及明渠、水闸等水利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有效了解对于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第二步需要调查流域内水体污染情况,以某河流域为例,发现该流域主要水污染问题包括上游水质目标低于下游,水体自净能力低,水环境容量有限,主要污染源控制力度不够等。对于主要污染源,一般分为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也可分为生活、农业和工业污染源。以某河流域为例,区域污染构成中农业面源比重较大,氮、磷污染负荷最大,比重分别为35.1%、55.1%。生活源对化学需氧量、氨氮入河量贡献率较高,占比为38.7%、34.6%。区域内直排企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41.8万t/a,COD排放总量为129.7t/a,氨氮排放量为3.9t/a,总磷排放量0.21t/a。从排水量看,废水年排放量在10万t以上的企业有6家,排水量占全部直排企业废水排放量的90%以上;从行业类型看,主要直排企业以化工行业为主,占企业总数的65%,其次为服装制造和金属制品业。
2.流域污染防治体系
2.1截污
做好流域两岸截污工程。截污工程包括截污和控源,针对各个流域的污染特点,首先对沿岸污水排口进行筛选,对于不合理的排口应坚决封堵;其次对所有直接排入流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进行疏导,逐渐将它们引入城、镇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后再排入水体;再次对于以畜禽养殖业为主要污染源的农业面源应加强管理;最后对流域内工业点源加强监督和管理,保证工业点源出水水质达标排放。以某流域为例,实施截污控源措施,关闭高污染企业3000多家,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进行入湖河流综合整治,提高此流域环境准入门槛,有效遏制了入湖污染的增长。
2.2疏浚
截污工程实施后,污染底泥将成为流域河道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将在很长时期内对水质改善及生态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少河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野茭白、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因此疯长,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面广量大的河道的淤泥没有得到及时清除;另一方面由于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化肥等大量排入河中,造成面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此必须加大河道疏浚的力度,同时开展纠正企业违法排污专项整治行动,坚持“堵疏结合,标本兼治,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好水环境整治工作,努力改善河道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河道环境状况的满意度。以某流域综合治理为例,在某湖湖底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淤工程,并形成了蓝藻机械化打捞和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体系,有效去除了大量内源污染物。
2.3活源
活源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水质改善措施,配合河道冲洗及补水、调蓄,使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得到恢复。具体包括采用除黑除臭工艺技术、河道砾石床净化技术、生态浮床和浮岛等水体修复技术措施。河道除黑除臭工艺有活水循环、河道曝气、混凝、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河道砾石床净化技术是一种应用接触氧化技术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造价低、运行费用省、水力负荷高的优点。生态浮床和浮岛利用浮力承托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同时人工营造一个动物、微生物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修复水生态系统。通过这些技术措施增强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在短期内实现主要河道水体无黑臭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某流域综合治理为例,对此流域进行生态清淤,清除湖底大量污染物质,有效遏制了蓝藻爆发,降低了底泥对水体的污染。
2.4治堤
河段治堤的核心就是构建生态河堤和建设人工湿地公园。构建生态河堤就是避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面光河堤,而是利用木桩等粗糙表面的材料构筑河堤,为水生生物生长提供栖息的场所,从而有利于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河段治堤主要是针对流域内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主要为景观区划的河段,建立生态堤岸工程,既有效改善流域水质,又美化周围生态环境。
2.5综合整治
对于流域的治理单独从某一方面进行都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治理工作应当是系统全面协同进行,只有根据河流的污染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才能将治理效果最大化,最终改善水质环境。通过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各类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直接推动生态旅游和生态产业发展,体现水乡文化特征,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此外,水环境的改善可促进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向环境良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转变,同时通过河道疏浚治理,增加该地区水系的蓄水防洪能力,保障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3.阶段实施计划
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应该因地制宜,分阶段进行。导致流域生态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长期排放,超出了河道与湖泊的生态修复能力,故减少外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增加环境容量是恢复流域生态平衡的基本治理思路。第一阶段主要是以污染源控制为核心的截污工程为主,制定污染源集中治理方案,主要工作包括加强生活污染源整治,推进截污管网的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推进中水回用,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城镇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和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强化工业污染源治理,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同时提高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以上这些工作的开展是河道生态重建的前提条件。
第二阶段主要是以面源污染控制和河道改造为核心的水质改善工程。面源污染控制、等。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需要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推广循环水养殖;同时推进垃圾处理场的综合整治、渗滤液的处理,进行河道疏浚、河道整治、活源工程
和生态河堤改造。
第三阶段以全面生态重建为核心的水体修复工程。主要依靠不同结构形式的人工湿地增加水生、陆生植物面积,提高水体环境容量;通过人工放养水生生物,丰富流域内的生物群落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通过人工浮岛,强制曝气复氧等手段,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同时加强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提高污水收集率;通过建设污水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河堤景观改造工程等,使流域内水质目标达到水功能区要求。
4.保障措施
流域内河道的整治和生态修复,必要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否则不可能取得如期效果,因此,保障措施必须得到保证。
4.1健全管理体制
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实现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建立流域内各河段断面水质目标责任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治理模式机构设置为主,法律法规制度为辅,达到从各部门各自为政到跨部门、跨地区综合治理的治理模式转变。针对流域污染现状和主要问题,明确治理目标,提出综合性治理措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使流域污染防治体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建立水环境信息、水环境综合考核、水污染处罚、工业污染重点整治、排污许可证等管理系统,对流域污染防治进行全面严格的管控。
4.2提升监管能力
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以太湖流域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为例,应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从严整治、依法治水。根据地方颁布的相关规定,某省成立了省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和省水污染防治办公室,按要求对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整治。加快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装备水平,重点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
4.3加强科技攻关
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将推进水污染防治的科技进步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列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加强水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推广应用水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对重污染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为削减生活污染、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少航道污染,综合治理水污染提供科技支撑。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还需要促进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构建高效绿色循环性产业体系,优化流域产业布局。
4.4拓宽融资渠道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机制多元化筹措污染治理资金。水环境治理资金以地方筹集为主,同时做好各项重点整治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整治方案设计等各项前期研究工作,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省政府流域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此外,还应加快推进水资源、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充分调动全社会特别是企业对水环境治理投入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认真落实方案项目建设资金。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融资渠道通畅、资金链合理、全面支撑流域污染防治顺利进行的经济保障体系。
4.5促进公众参与
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利用经济杠杆手段,激励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素质,这是推进流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最根本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流域水质污染不仅对污染地环境及人体健康有危害,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不利影响。因此,要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又要满足水环境功能不受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流域进行全面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及保护计划,进而促进流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流域视角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淀山湖为例[J].高爽,祝栋林,车前进.中国环境管理.2015(05)
[2]基于人水和谐调控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研究[J].左其亭. 人民珠江.2015(03)
论文作者:蒙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流域论文; 河道论文; 水污染论文; 水体论文; 水环境论文; 污染源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