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万众创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融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是每一个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神奇现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总想刨根问底弄清其原理,此时教师加以科学引导与启发,既能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质疑,求异创新,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是教学大纲的要求
新颁布的初中化学教学大钢,除了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化学具有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广泛联系的特点,增加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发散思维和开放性教学的实践教学素材。教师必须改变限制学生创新思维与探究实践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运用启发性讲解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既能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仔细了解原因,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逐层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解题技巧。讨论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分析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加以肯定与引导,鼓励求异与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新时代赋与化学教师的历史使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化学教学不同的要求,结合学生与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操作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二、质疑求异,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学贵有疑,“疑”是发现的推力,是创造的基础;“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化学实验教学要改变以往那种学生全盘接受教材与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状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疑问,不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同时要指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透过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去伪存真,通过不断的质疑、讨论、验证、解疑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课题,如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让学生自主设计同一物质的实验验证方案等,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探究兴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世界的神秘与新奇,化学实验直观、新异、生动、有趣的特点,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从每次成功的探究实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稳定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是旁观者,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自主实验,学生是当局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清晰;学生亲自操作,心情激动,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要实验仪器与药品足够,那些操作比较简单、安全又可靠的演示实验均可改为学生随堂实验,以增强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通过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做适当的补充和改进,效果更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呼出和吸入气体成分的探究,将“向干燥的玻璃上哈气”改为“向干燥的烧杯里哈气”,现象更明显,更容易理解与记忆。如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寻找解决方案,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信心,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动手操作的规范性也大大增强。如在做蜡烛的燃烧实验时,让学生在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上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然后迅速倒转过来并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又在火焰上方罩上另一个小烧杯直到火焰熄灭。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组与组之间效果是否一致?如果将小烧杯改为小集气瓶,迅速倒转过来后盖上玻璃片,然后再往小集气瓶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让学生对比前后效果并做出解释,从而促使大家动手动脑,将书本上的知识扩展、延伸,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满足学生“异想天开”,鼓励“节外生枝”,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做实验室制取氢气演示实验时,我刚收集好两瓶氢气,突然有学生提出:用保鲜袋能不能收集到一袋氢气?我立即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设计,最后用实验验证回答。经讨论后学生推荐三位同学上台操作验证:一位抓住保鲜袋并将袋捏扁倒立,另一位把导气管倒插入袋底,第三位打开导气管的止水夹,下面的同学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们三人操作。只见保鲜袋缓缓胀大,快满时,一女生兴奋地送上了一小皮筋……于是一保鲜袋氢气就收集好了,学生们心情激动,可没想到手握保鲜袋的学生稍不留意让这“气球”溜出了手心,只见“气球”缓缓向教室顶部升起,教室里欢呼声一片。我借机引导学生探究氢气的物理性质,大家踊跃发言,思维开阔,气氛非常热烈,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布置家庭小实验,鼓励创新思维,增强探究自信心。
家庭小实验能将化学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以学以致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将教材配置的13个家庭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完成外,还补充了8个与日常生活和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利用家庭中相关材料,学生即能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学生将实验方案、操作过程、所观察到的现象、存在的问题、得出的结论以及与所学化学知识的联系均详细记录到家庭实验记录本上,每周组织讨论交流。同一个实验学生设计出了多个实验方案,交流过程中学生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有些实验,学生得出了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讨论过程中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再提醒引导,让错了的同学再重复做一次,找出存在问题。学生每次实验成功均心情激动、面露喜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通过交流讨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视野,同时掌握了多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例如我让同学们把一毫升白醋加入少量的食用纯碱中,并用点燃的火柴杆去接近它们,观察并记录现象。结果到了上盐酸的性质这节课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很自然地得出了酸与纯碱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这一事实。后来有学生大胆设计“快速做煎饼、快速做馒头”:在少量水中溶解一点纯碱和白糖,加入一点面粉,搅拌后加一点白醋,揉好并成功地做成了煎饼和馒头。那份成功的喜悦使他热衷于化学,在2014年的全国初中生化学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当年中考化学100分。
4.组建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
如布置学生观察与思考自己家里各种门锁是否生锈,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为何留下锈斑,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如何处理,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等。
四、严谨治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
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不仅需要我们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更需要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严谨治学,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操作,实事求是,做好表率。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创新均是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要求,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输,更注重学生探究实践、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与文献
[1]艾尼瓦尔·玉麦尔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几点方法[J].科研,2015,(24),58-58。
[2]沈红英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4,(2),83-84。
[3]颜玲茹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2002,(4),48-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谭连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化学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氢气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