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冉向飞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CT和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抽取46例做回顾分析,患者均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并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比较检查结果。结果:46例患者共检出81个髋关节,MRI确诊率96.30%高于CT确诊率81.48%,误诊率1.23%低于CT检查8.64%,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漏诊率2.47%低于CT9.88%,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可考虑采用CT或MRI方式,均可准确检查病变,但MRI检出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字】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诊断

临床将股骨头坏死也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1],按照不同病因,可将其分非创伤性、创伤性。临床治疗此疾病主要为手术,因此早期诊断对治疗成功和疾病预后相当重要,晚期仅可采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预后差。因影像学技术逐步发展,不断提升早期检出率,但现诊断ANFH的主要影像学方式为MRI、CT,为进一步明确MTI和CT诊断ANFH的临床价值,现纳入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进行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抽取46例做回顾分析,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得到确诊。46例患者中包含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1-78岁,平均为(51.3±2.3)岁,3例酗酒,4例合并血液疾病,8例长时间使用激素,18例髋关节外伤史。主要症状为活动受限、间歇性跛行、下肢及髋关节疼痛等。

1.2方法

患者均接受MRI或CT检查髋关节,此两种检查之间间隔时间<24h。CT设备:从髋臼顶部扫描至股骨小转子部位,层距为5mm,层厚为5mm。MRI检查:仰卧位,用体部线圈,层距1mm,层厚为5-6mm,冠状位扫描双侧髋关节横断面,SE序列,TE为15-20ms,T1,TR400ms-500ms,FSF序列,TE为100ms,TR为2000ms,STIR序列为:TI75ms,TE100ms,TR5600ms。

用ARCO法分析ANFH,I期:CT和X线片检查正常,但MRI检查存在异常表现;II期:X线检查无显著异常,但MRI及CT可显示局部囊变、骨小梁缺失、硬化等征象;III期:X线片检查存在半月征变化;IV期:发生关节破坏、髋臼变化、关节间隙变窄、骨关节炎。

1.3 指标判定

本研究中各患者影像学检查均由医院影像学科2名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医生负责,若发生分歧,则商讨确定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RI、CT检查状况

46例患者共检出81个髋关节,MRI确诊率96.30%高于CT确诊率81.48%,误诊率1.23%低于CT检查8.64%,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漏诊率2.47%低于CT9.88%,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2.2 CT检查状况

本次46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确诊66处,包含I期12个部位,表现为星芒结构变性、增粗;II期共25个部位,骨囊状和硬化透亮区,无星芒状结构;III期共22个部位,轻度关节面塌陷和骨碎裂,新月征,IV期共7个部位,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畸形、关节面塌陷。

2.3 MRI检查状况

本次MRI共确诊78处,包含I期20个部位,双线征;II期共35个部位,高信号;III期共18个部位,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5处IV期,均表现为低信号,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塌陷。

3.讨论

CT检查ANFH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研究中共纳入46例ANFH患者进行讨论,CT确诊率为81.48%,提示CT检查ANFH诊断准确性高。其优势主要表现为:①螺旋CT高分辨率可连续多层扫描,实现层次观察ANFH病状[2];②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为股骨头中骨小梁变性增粗呈星芒状,临床将其称“星征”[3],可将股骨头破坏和增生状况准确显示出。③CT检查可股骨头中是否存在死骨、碎裂等显示出,观察关节附近状况、有无脱位等状况。

目前来看,诊断ANFH最准确、最敏感的方式则为MRI。本研究中所纳入的46例ANFH患者接受MRI检查,确诊率为96.30%,提示临床在诊断ANFH疾病时可考虑首选MRI方式,其优势为:①MRI电磁波对人体来说,几乎无辐射,损伤性小[4];②MRI可连用多技术,获得多参数信息,有利于定性和显示病变状况;③扫描无限制,任意断面均可成像,显示患者病变信息和解剖状况;④还可提供生化和病理方面信息,若患者合并关节积液症状,则可优先考虑采用MRI进行检查[5]。综上,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可考虑采用CT或MRI方式,均可准确检查病变,但MRI检出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晨, 任翠萍. 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6):1203-1205.

[2]单崴. 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12):23-25.

[3]魏戎, 武军龙, 崔国峰.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应用[J]. 医学综述, 2017, 23(12):2438-2442.

[4]黄俊武, 叶菊花. 股骨头坏死的CT及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2):128-130.

论文作者:冉向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冉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