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
宋倩倩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张 鑫 魏 超 河北省精英集团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校学生,通过对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有效分析、归纳总结,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在解决的时候得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通过社会和政府各个方面对普通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不断促使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 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通过有效分析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有效归纳出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及其具体问题,对高校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工作实践,有效把握当代高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和探索媒介素养教育问题迫切性及现存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亟需深入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在西方已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几次“范式”改变后,我国的媒介素养研究才刚刚起步。[8]20世纪20 年代,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邵飘萍提出,新闻知识应该成为国民的普遍知识。我国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仍然存在着不够全面的特点。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的解说媒介素养是大众接收系列媒介传播时的各种能力。[9]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媒介素养的理解,将其定义为有效使用媒介的能力和正确认识媒介,媒介素养教育是以正确使用或认识为主要前提的。其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存在着多元化,尤其对高校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而言,其对象虽然是学生,但是高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情况也需要得以关注和重视,教师队伍的媒介素养的教育是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因此,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仍是一项紧要、迫切的工程。
第一,要制定衡阳市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保能按照规划结构维护管理效率。并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体系,维护管理流程的同时,为其优化应用框架提供保障。
微课(Micro Lectures)是指以主题式的微视频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视频,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我测试题、学习成果展示任务等制作成微视频发布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播放教学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测题的完成情况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
2.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普及
我国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研究,并没有制定整套的媒介素养教育专业教材,当前部分高校的媒介素养课程设置,其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以传统的教师教学为主,没有专业性的教材,教学效果也并不突出。在指导学生时,缺少针对性、现实性等特点,易对高校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产生很多误解,甚至对之后的媒介素养培养产生直接作用。专业的师资力量欠缺也是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没有能够普及的重要表现,在媒介素养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欠缺,也存在着教师自身媒介素养不足的情况,这也是极其不利的,甚至会起负面影响。无论是哪种教育,师资力量的配置,都是较基础的要求,但是我国高校媒介素养专业的开设相对较少,培养的相关人才也比较稀缺,造成媒介素养教育中缺少专业性教师。
二、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相关措施
1.媒介素养通识课程的开设
污泥分级处理系统是对污泥分类处理的主要部分,由污泥脱水机和污泥生态净化湿地组成,根据污泥的含水状态分别将高浓度污泥脱水处理,中等浓度污泥经生态净化湿地渗透处理,低浓度泥水供应绿化带灌溉;优化污泥的处理工艺,节约处理费用,降低运行成本.
媒介素养通识课程的开设,促使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进步,有着全面性和系统性,思政理论教学也包含着素养教育等内容,但是无法对媒介素养的理念和能力等方面加以更好的培养,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时,也需要高校学生能得到具有系统化和专业化等特点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训练。发达国家对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研究,平时教学中所具有的相通是教学内容具有的互相区别的特征,对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社会之间关系理解程度是相对较为深入的,在利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能够对其中所包含的虚假或片面的媒介信息等显露出来,从而对高校学生媒介表达能力和技巧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有效提高。
2.提高校园网络媒体的活力,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以高校媒介的发展情况而言,校园网络媒体也需要对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利用网络媒介进行正能量的传播,可以营造更好的高校文化环境,其次,增强学生媒介理论素养,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等方面改变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在接触到新的事物的时候,消化能力也会增强,校园网络需用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视角对网络社会中的多元丰富的内容加以掌握,在利用新颖的和更加容易被接受的表达方式及呈现形式等基础上,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促使其形成更加突出的影响。
3.加强信息方面的法规制度的完善及道德规范的建设
政府在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方面也需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有效增强立法,使得法律法规在信息管理及安全方面所具有的权威性能够更加显著,我国当前已颁布了比较多有关信息安全和信息传播等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效借鉴国外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并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精神内容相结合,在和高校学生自身特点综合在一起的基础上,有效制定相关的信息道德规范,引导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建设。
4.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高校学生始终是新媒体时代的主体,需要对自身的媒介素养加以提升,教师需对此加以关注和重视,从而帮助高校学生认识到自身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学生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及责任,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提高自己,自觉学习更多相关的科学理论,有效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对自身进行正确评价。帮助高校学生自觉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新媒介时代带来新的媒介环境,也促使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变化较快也逐渐成为新媒介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因此,高校学生和高校教育者需要进行终身学习。
三、结语
高校是为国家输送新鲜血液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属于比较艰苦的系统和长期工。[3]其中媒介素养始终是当前多数高校学生正确利用媒介的重要基础,推进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更好的开展,有效提高大众人文素质和能力。因此,对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需要将高校成为教育的重要平台,以社会作为依托,以高校学生自身作为主体并全方位的发展,使高校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将高校学生培养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优秀后备军。
参考文献:
[1]靳书艳.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2]黄永圳.高校港澳台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以华侨大学为例[D].华侨大学,2016.
[3]胡连利,王佳琦.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2-0457-01
基金项目: 省社科联课题: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联课题研经团联2018 课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KL-2018-2275。
作者简介: 宋倩倩(1988-),女,汉族,河南开封人,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研究。
标签:高校学生论文; 媒介素养论文; 教育论文; 张鑫魏超河北省精英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