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课论文,学生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怎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个“知识支柱”。我们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合作精神。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具有创新意识。
从学科本身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科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样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浩如烟海的科学知识的日益增长。不仅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信息,而且要求人们具有获取、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如果不具备很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不会学习,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展“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主动学习,相对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而言,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参与学习到自觉学习,最终达到创造性学习。
1.参与学习。指教师设疑学生答问,学生进行有准备的口头发言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等。鼓励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参与意识与参与热情,形成集体中的参与气氛。但这只是第一阶段,是主动学习的基础。
2.自觉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归纳总结学习要点;自己揣摩、分析、感悟语言等等。这时的学习已经是带着一定的自觉性的。这是第二阶段,是主动学习的发展阶段。
3.创新学习。学生对教材或读物展开多向或逆向思维活动,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新的意境等。这是第三阶段,也是最终要努力争取达到的。
一、教给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不少学生不会学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应为他们创造条件,教给学习方法。比如教学生思考的方法。一篇文章该怎么读,怎样入手,怎样深入,怎样通过字面把握文章深层的内蕴,怎样学习借鉴文章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教学生可以按“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这样一个流程进行,根据要求,分别在语言操作技法上进行指导。揣摩课本范文,思考如何谋篇布局,结构文章。让学生摹仿、操练,通过实践,懂得写作技法,从而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学生感觉到自己也会学习了,劲头也大了,学习也主动了。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二、启发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遵循规律,启发思维。教学中启发思维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教材本身的特点。
学生“学的规律”是教师寻找“教的规律”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意与智力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主动学习”重视强化学生的情意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主动心向,以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教学中采用“质疑思考”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老师的点拨指导获得新知识。这种质疑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大脑皮层兴奋中心的形成,激励学习动机,从而满足学生“乐意参与,乐意创造”的心理需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围绕林冲是否“该出手时就出手”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在探究林冲的整个心理变化的过程时,积极从课文中去找材料进行分析,明白了林冲既有桀骜不驯的一面,又有委曲求全的另一面,理解了在特定的环境中,林冲性格的两重性的心理变化过程对揭示作品主题的作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主动地学,有目的地学,有方法地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提高。
教学时把握各类文章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采用适合于这类文体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初中学生学习驳论性的议论文,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可分三个环节:导读——自读——研读,紧扣批驳的脉络顺序教读,让学生体会到议论文的严密的逻辑性。教初中学生学习散文,要遵循散文的特点,让学生透过浅显的语言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层意义,透过所描绘的景物把握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语言分析感悟入手,按初读感知——精读理解——研读拓展的程序学习,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教高中学生学习戏剧体裁的课文,可以通过自读——讨论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戏剧语言独特的魅力。
当然,在考虑教材特点的同时,应更充分遵循学生学习规律。高中的小说体裁的课文比较长,怎么教?我们有一位老师教《祝福》一课,就是既考虑到教材特点,又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几个辩论的题目:“祥林嫂有反抗精神吗?”“祝福景象的喧闹与悲剧的冷寂能协调吗?”“祥林嫂死前的发问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开辩论会。这样激发学生思维的设计,与一般的按“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讲析,而学生作为旁观者相比较,效果明显不一样了。
(二)灵活多样,启发思维。启发思维,要灵活多样,随时进行。我们有一位老师教《空间和时间旅行》,当要求学生筛选信息,回答“什么是时间膨胀”后,又追问:“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能把你筛选的过程讲一讲吗?”这一问,实际使该学生的思维更严密,同时对其余同学也起到了一种提示的作用,懂得该怎样筛选信息。
启发思维,要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发散性思维则是创造性心维的基础。多角度、多方面去看问题。使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一位老师在教《项链》一课时,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不是照搬教参的结论——“爱慕虚荣”,而是允许学生发表各种观点。“假如玛蒂尔德为了还项链,不是采用小说里告诉我们的办法,而采用其他的办法,假如凭她的天生丽质,假如……又会怎样?”于是与一般的单一的答案就不同了。因为玛蒂尔德踏踏实实,吃了很多苦,花去了十年青春来偿还债务,这里就有她性格中刚毅、诚实的一面。课堂里学生思维活跃,对此发表了许多有新意的看法,对人物的认识也更深刻了。还有,“当最后玛蒂尔德知道丢失的项链是假的,她会怎样想?或者又会怎样做?”学生争先发言,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他们逐渐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只等着听老师讲,而是主动去想,主动去探究了。
所以,语文课的阅读中所有结论尽量使学生自己研读得出,老师只是提示怎样思考、怎样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找到依据。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中常用的标志语应是“怎样”“为什么”,这样能促使学生多思考,培养创造思维。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主动学习
(一)备课时胸中有学生。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可能出现困难之处。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写作中碰到的困难。比如初二学生写作一事一议的小文章,有范文可以参照,但“写什么”可能成了问题。于是老师事先从现实生活中拍摄一些镜头作为素材,拿到课堂上来,启发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现象,学生对这些现象一边进行思考,一边进行分析,说出来,就成了口头作文,经过整理,就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样,克服了“写什么”的困难,激发了兴趣,促进了主动学习。
(二)布置操练要求清晰。如教授初中语文第二册《皇帝的新装》。新课导入后,教师说:“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课文共2595字,按每分钟阅读250~300字的速度算达标的话,那么8分钟左右可以看完。”8分钟后。学生基本看完,发测试纸,检测阅读效果。这样做,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序列,学生操作目标明确,教师检查到位,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学习步骤设置有梯度。再如《大禹治水》一课的教学设计,把读与说结合起来,着重于复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恰当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正确而有选择地表达课文内容。复述有简要复述、详细复述、想象复述。简要复述,以简明的语言,扼要叙述主要内容,是为了检查预习,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力。详细复述(含摘要复述),复述课文全部或重点部分、精彩段落,是为了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积累语言。想象复述,以原文为依托,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必要的创造性描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简要复述、详细复述、想象复述,三者又是呈梯度的;课堂的展开按先简要复述,再详细复述,最后创造性地想象复述的顺序展开,符合学生的求知规律。
(四)问题设计有厚度。例如有两堂学习《皇帝的新装》(初中语文第二册),课堂提问的设计都很有特色。一堂课是这样的:新课将结束,下课还有10分钟时,教师问:“皇帝结束了游行,回宫以后怎样呢?”“我相信,这时候,大家的心里定会有许许多多故事。所以我请大家发挥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字数不限。”另一堂课,学生手里的教材是由老师另外印发的,老师特意抹去了课文的最后部分,在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问:“当听到老百姓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皇帝会怎样?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根据课文中皇帝的性格特点大家展开想象。”课文《皇帝的新装》属于童话,富于幻想色彩。单元要求的是通过学习童话发展想象能力。老师的提问都从激发学生思维,达成学习目标出发来设计的,属于“发散性”的,并且是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提出的,时机比较恰当,学生已经清楚了皇帝的特征以后,这个时候的“发散性”创造思维,就要考虑到与整个作品的关联,考虑到皇帝的心理轨迹,讲究想象的合理性。学生发言热烈,想象新颖。教师的设计,有意识引发学生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五)创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下,由师生双方共同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就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的学习氛围。
(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技术已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作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恰当地运用非常必要,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老师依据课文的文本,立足语言文字感悟,通过音乐、画面、文字、声音,有效地创设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经过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给学习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被动学习正朝着主动学习发展,基本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势。
标签:思维品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