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博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院(深圳)有限公司 518034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的舞台中独树一帜,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楼耸立代替了三步十阁的古建筑,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色。如何弘扬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是目前急于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从传统建筑与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展开分析。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园林建筑设计;运用
1、概述传统建筑元素
1.1围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式中,装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围合,不仅仅指的是物理的保护,而是建立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宿感。
1.2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
单纯的高会给人压抑的感受,故而在围墙上又常有镂空雕刻花窗,图案往往是喜鹊登梅,喻寒尽春来的喜讯,既表现出在家妻儿的向往,又是对在外家人的祝福。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和暗喻方式,这些图案既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又具有采光通风、防尘、分割空间的功能。朱红色,又称中国红,朱红色常用于宫殿的装修中,因此朱红色代表高贵与权威,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威严庄重。
1.3石雕、木雕、砖雕
徽州的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的本色,不仅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还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尤其是木雕艺术,更是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不论砖雕、石雕还是木雕,虽然是住宅和附属在建筑物上的部件,但它们统统都是一幅独立的画,一件完整独立的艺术品。
1.4坡屋顶
在中国,坡屋顶是传统建筑的代名词,在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坡屋顶造型设计,会使宫殿、庙宇等建筑产生挺拔、雄浑、高崇、飘逸和飞动的独特韵律,也会使居民建筑产生自然、亲切和温馨的感觉。坡屋顶有许多优点,如节能,夏天聚热于屋顶,冬天又不感觉室内寒冷。坡顶可以聚热气;风会通过低处的窗往上坡顶窗聚合,这样室内通风也会比较好;不积水,防水性能好。
1.5飞檐
飞檐是屋檐上翘,形似飞鸟展翅,活泼轻盈,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手法之一,常运用在亭、台、楼、阁、庙宇、宫殿的屋顶转角处。我国传统建筑檐部设计,屋檐特别是屋角檐部向上翘起。飞檐设计构思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2、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特点
2.1功能性
中国的许多传统建筑元素都是基于建筑上的构造需求而设计演变而来的,比如斗拱在最初是作为尺度衡量标准象征着古代人权力等级,雀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梁柱跨度距离,增加梁端的剪力。后来这两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功能性逐渐退化,仅仅起到装饰性的作用。
2.2装饰性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除了功能性的特征,通常也具备艺术的装饰性美感,起到装饰的效果。在古代建筑中,美观性的结构随处可见,无论是建筑整体结构的对称和谐之美,还是装饰在建筑物内部及表面的彩绘装饰画,都能体现出当时的历史文化所追求的艺术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历史性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自出现以来就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建筑元素表现的细微差别也有所不同,文物考古历史学家会对具体建筑仔细地辨认,来判定它所处的历史年代,这对于考古历史研究和探寻文物古迹活动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例如,唐宋元三朝的建筑斗拱与明清朝代就有着明显不同,其斗拱体积比常规斗拱体积要更大,修筑的数量也相对要少,屋顶出檐长达3~4m,色彩构造简洁。
3、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传统空间设计的运用
3.1.1庭院
四合院是北京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它以围合的方式巧妙的创造出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使居住的人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将外界与住处进行了分离。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成为了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群体。通过利用这种分割、重叠、穿插等手法,可以产生许多园林建筑的新形式。比如,香山饭店庭院,在庭院的设计上将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入口处为广场,满足游客旅游的需要,后花园被三面建筑包围,敞开一面,布置得当,将开阔与精致相融合;前庭与后院运用四合院的方式连接,既有水池、假山,又有青竹、翠柳,使前后庭院具有连续性。
3.1.2天井
天井式建筑是古代劳动人们运用“天地一体,造化阴阳”的哲学观点,依据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运用虚实处理方法,构造出的居住环境的杰出作品。与现代园林中的“中庭”设计理论不谋而合。建筑设计师把其运用在现代社会中,例如,在中央的位置上设计了一个大于传统天井的中庭,简洁大方,引人回忆。现代的天井成为了公共领域,连接了前后空间,将公共空间引入室内,使空间和功能倒置。这种内部和外部的可替换性是天井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诠释。
3.2传统人文观念的运用
3.2.1“天人合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换句话说叫做“天人合一”。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受此影响,那些现代园林建筑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因山就势的灵活性及与山水地貌的协调性,堪称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
3.2.2“以人为本”
在西方,建筑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崇尚神,传统建筑也是以建造神庙为主。而中国,神权从来都是依附于皇权的,这就决定了传统建筑是以人为中心。
在建筑材料上选用木材,代表中国非永恒的思想。在建筑体量上,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虽大气却适形,即使是宫殿也不能造得太大。在现代园林中,选材大量运用木材,园林曲折迂回,精致婉约,凝固了中国绘画和文学,使园林建筑富有诗情画意,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独特的美学原则。
3.3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符号中,以传达文化信息,以便得到认同感。建筑符号不同其传达的文化信息也不同。比如中国木构建筑。中国木建筑将材料、结构和形式向统一,将主要材料木材的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进行深刻分析,有助于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木构建筑对人和自然具有亲和力,拥有自己独特的优美线条,在世界建筑始中独树一帜。在材质的选择上,不同的材质给人不容的感受。木质材料让人有朝气蓬勃之感,石质材料看起来牢固可靠。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将这些不同性能的材料较好的加以利用,行走在园林中仿佛置身于古代园林。
结束语
现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古代有很大差别,古今的设计理念也较为不同。但我们不能抛弃传统,要将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传承和发展。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从传统建筑元素中获取灵感来源,并活学活用,继承其精髓,发挥出在自己的创造性观念,实现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伟,张旭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
[2]林教龙.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中的运用[J].中外建筑,2014.
论文作者:翁仕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建筑论文; 传统论文; 中国传统论文; 园林论文; 园林建筑论文; 中国论文; 元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