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建设是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行业,在进行相关工程的施工时,需要使用到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规格多样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质量关乎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但由于其价格一般比较昂贵,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机械更新的资金,尽可能地延长机械设备使用的有效寿命,就需要对相关的器械维修保养技术进行研究学习和运用,助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对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分析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时,会使用到大量的机械来进行相关建设操作,并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施工设备越来越朝着大体积、高技术两个方向发展。为了节省建筑企业的资金,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掌握并充分发挥维修以及保养的技术,通过养护保障甚至有效延长相关器械使用的年限。同时建筑机械设备比较精密,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奠定机器基础,促进建筑公司获取经济效益,实现长远发展[1]。
一、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养护的现实状况
1.建筑企业及工人缺乏维修保养意识
就当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护的现状来看,影响实际维修与养护效果的最重大因素是,相关企业及工人未能在整体上的思想层面,形成对维修养护的重视性认知。认识水平的不足,就使得无论是企业的资金投入,还是工人对相关技术的主动性学习,都缺乏一个有效的推动力,因此就难以达成良好的维修养护效果。企业方面没有对这一工作,进行专门的部门以及人员配备。同时工人认识水平的局限,也会造成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往往过于频繁。相关设备不可避免的由于重度的使用形成损耗和故障。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器械管理不当的现象,比如没有及时对故障机械进行标记,无法完成及时的养护和维修工作[2]。甚至还存在设备出现故障后依然投入使用的情况,这就给建筑的建设带来了安全的威胁,不利于施工的安全性和建筑的质量。
2.维修与保养人员的技能素质有待提升
就我国整体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来看,在现场进行施工劳作的工人大多数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知识与技能上都比较缺乏培训。这就导致相关的维修与保养只能聘请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但目前来看,企业聘请的施工人员在维修与养护知识的掌握上,以及技能操作方面的熟练度,都无法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一方面就使得维修养护工作的效率相对低下,另一方面也难以达成最优化的效果,不利于机械的长远使用。在者,科学技术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建筑公司也越来越多的进行了设备的更新,使用了新型化的高技术设备,它们在结构上更加复杂,维修养护起来也更加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良好的技能水平,但在实际上维修与养护工作者的水平仍然需要进行强化和提升。
二、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主要问题
1.设备管理模式不完善
在这一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维修与保养的效率。由于维修养护工作具有复杂性,并且需要有相关技能知识的积累以及实践经验的积淀,但实际上建筑企业对于设备的管理更多地集中在现场使用的管理上,而在维护上相对缺乏落实。管理模式的不完善最主页的提现就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举措,未能以制度的手段监督相关工作的落实,因此造成了维护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进而可能诱发相关安全事故的产生,影响工程进展以及建筑质量[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工人的操作不当
这个问题经常会给机械设备造成严重损坏,在建设施工时,设备的水平越高需要进行的操作就越具有技术性,而由于一线工作人员在技能培训方面比较欠缺,甚至部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就上岗,就会造成机器使用时的操作失误情况,进而使得设备频繁出现故障,给建筑机械的维护与保养造成了困扰[4]。再者,部分施工人员维修时未选择整洁的环境,而是在现场进行维修,因此也会影响修理的效果。
3.维修与养护使用的材料质量不高
建筑器械设备由于受制作材料等的因素影响,在进行维修与护理时,必须使用质量较高的相关材料与零件。但在实际情况中,建筑公司的采购人员由于不够专业,或者出于节省资金的考虑,选购的材料质量并不能满足维修养护的需求,比如未根据相应规格要求选择合适材料,或者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勉强维修也会在再次使用后继续出现故障情况,从而形成一个不良的循环。
三、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养护的技术要点
1.强化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技能技术培训
首先,要对建筑项目的建设者,相关机械设备的使用者进行专业化培训。一方面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和科学,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给器材设备造成的损伤情况,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维修的次数;另一方面使其掌握有关的养护技术,形成爱护机械设备的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养护操作,促进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其次,要对负责机械设备维修与养护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与时俱进的掌握新型的维修技术与养护方法,提升维修与养护的专业性;不断提升其对新式器材的了解,从而使其形成机器故障的判定能力,进而有效保障维修的效率与养护的效果[5]。
2.加强对维修养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为了保证良好的维修效率、养护效果,就需要建立起科学地设备管理模式,同时设立有效地监督机制,督管相关设备的使用保存与养护维修。可以通过规章制度的设置,对于有关的使用操作以及管理行为进行规范,比如对设备的选型、构成部件使用、维修及养护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监督该工作的行进动态。比如建立起划分细致的权责制度,将具体的工作责任细化核实到各个部门,甚至准确到某一个工作人员。在全程跟进员工的监督与工作的落实情况,比如在工作完成后进行设备地性能测试,确认故障解决后再将其归类到可投入使用的区域。
3.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技术要点
在进行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时,需要重点掌握三种技术手法。其一是清洗保养,这一方法主要针对机械设备在复杂的建筑施工环境中进行作业时,可能产生的灰尘蓄积情况,通过清洗可以有效避免灰尘堆积对设备使用效果的不良影响,避免长期不处理灰尘而造成的设备故障问题出现。其二是润滑保养,这一技术主要针对使用较为频繁的设备,避免设备缺乏润滑使用时出现阻塞情况,或者减轻长时间的使用给机械部件等造成的磨损状况。第三是紧固保养,该方法目的是排除设备由于长期使用而造成的零部件松动甚至脱落等情况[6]。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机械设备的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其进行定期地科学养护就十分必要。这些器材比较精密,维修与养护的操作也相对繁琐和复杂,因此需要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来完成。当前建筑器材设备的维修与养护由于企业的重视不够,专业维修与养护技术人员不足,在维修保养上难以达成最优效果。本文针对相关维修养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办法以及维修养护过程中的重点进行了总结,希望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洋.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及其保养[J].四川建材,2019,45(03):196-197.
[2]闫蒙伦.刍议提高建筑机械维修效果的途径[J].山东工业技术,2018(03):41.
[3]相云霞.谈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J].山西建筑,2018,44(02):217-218.
[4]李铁纯.BIM技术在建筑设备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5]王蓬勃.浅谈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6):136.
[6]马健.维修保养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机械设备领域中得到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86.
论文作者:李乾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设备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效果论文; 操作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