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机制创新的三大误区及走出误区的新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误区论文,三大论文,新思路论文,机制创新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观念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这是造成社会需求不旺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机制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激活市场,扩大出口,必须先激活企业,不断加快企业机制创新进程。研究美国公司机制与管理创新趋势,再比较我国企业机制创新与管理现状,发现我国企业在经营、科技、营销三大机制与管理创新上存在认识误区,本文针对这三大误区提出了企业机制创新的新思路。
误区之一:在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上,片面认为公有制没有活力,体制创新的目标就是一味追求“私有化”。新的思路: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必须建立产权多元化运行载体,从制度创新上激活企业。
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进程加快,不少企业在改制中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企业在改制中也出现了诸多误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将公有制企业体制创新的目标定位在“私有制”上,片面认为经营机制创新就是变“公有制”为“私有制”。因此,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公有制企业的一片“叫卖声”;一些地方因企业改制使国(公)有资产大量流失,“放小”便成为“卖小”。由于在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上存在追求单一“私有化”目标的误区,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改制后,实行了“家族化”经营,“家长式”管理,“作坊式”生产,这使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成为了空话,客观上弱化了企业市场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顶尖企业无不都在进行经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并以此为企业增强全球化经营能力寻求新的动力。例如,美国一些企业将原来“私有化”的公司,改组成新型经营机制企业,积极创造混合经济,寻求“公司社会”与“民主企业”相平衡的新型公司模式;大力推行认股权制,加速企业改组重建;加快企业购并,实行企业间相互参股等,使企业经营机制创新更趋于“股份化”和职工都拥有产权的“公众化”。美国企业的这些经营机制创新,有效地改造了原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迅速增强了企业内在活力。借鉴其成功做法,我国企业必须跳出惟有私有化企业才能壮大发展的认识误区,真正建立产权主体与经营多元化运行载体,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1.建立多元化的企业产权主体。近年来美国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将过去的单一型产权主体转变为多元化产权主体。例如,埃克森公司向职工发行盈利股票和职工股票,并大力推行认股权制,改变了企业产权构成的单一性;圣菲北伯林顿公司加快吸收法人企业参股和收购重组的进程,使该公司的产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规模也因此迅速扩张;微软公司与康卡斯特公司相互参股,联手进入家庭宽频带娱乐与信息网络市场领域等。我国企业在经营体制创新过程中,要按照产权主体与经营多元化的思路,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体制创新,要紧紧抓住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改造,采取有效的股份制方式,大量吸收外资、私有资本及其他法人企业资本,将国有独资企业改建成以混合型经济为主体的控股、参股企业;要依据每个企业的不同现状,采取不同的产权创新经营方式,化整为零、分兵突破,以实现创新搞活国有企业的目的。
2.建立多元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美国企业通行的一种经营制度,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我国企业应建立多元化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结构上,应侧重使新老“三会”协调共治企业,建立“三会四权”(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分解行使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监督权和经营权)结构,确保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还要保持“三会一体”的结构(即党委会、职代会、工会),以此强化民主监督,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法人治理方法上,应突出对经营者责任的约束,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确立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对股东负责的运行体制;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强化生产者与经营者双向监督制度。在报酬方式上,要建立职业风险机制,使企业全体员工的命运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
3.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形式。美国企业通过体制创新正掀起管理创新浪潮,集中表现为突出全球化的“现代意识管理”、突出知识化的“智能资本管理”、突出网络化的“模块组织管理”、突出竞争化的“人才激励管理”等等。如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宝洁公司等知名企业均认为“现代意识管理”是经济变革的先行条件和根本保证,纷纷实施“现代意识管理工程”,向员工灌输现代知识和思想意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将“智能资本”列入行动计划,每年培训费就高达10亿美元;美国杜邦公司大刀阔斧进行企业内部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划小经营单位,实行“模块组合管理”等等,这些多元化的管理形式,有效地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我国企业的经营机制创新一定要与管理形式创新结合起来,实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要借鉴美国企业的做法,特别要重视以人为本管理、最小成本管理、有效利用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经济管理等管理原则,向管理极限挑战,以取得更大的效率和效益。
误区之二:在企业技术创新上,片面认为有了高新技术,企业就会加速发展,技术创新的目标就是一味追求高新技术利润与“规模化”。新的思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必须建立整体化的高新技术运行载体,从制度创新的根本上激活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建高科技企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推进了高科技企业的形成与发展。但是,由于在企业技术创新认识上存有误差,致使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出现偏差,甚至使科技进步误入歧途。如一些企业追求高科技产品,片面认为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就有市场,未能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追求高新技术装备,片面认为唯有高科技的设备,才能制造出高技术产品,未能正确处理好高新技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追求高新科技利润,片面认为凡是高新技术都会带来高附加值产品,未能正确处理好追求利润与追求企业高科技的关系;追求高科技企业的规模扩张,片面认为规模越大越好,未能正确处理高新技术扩张与提高的关系;追求高新科技有形含量,片面认为企业具有高新技术产品就行,未能正确处理高新技术有形竞争与无形竞争的关系等等。因此,要克服以上偏差,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把立足点放到高新科技企业载体与机制创新上。
1.技术创新的目标就是要推动技术创新商品化。美国一些企业认为,唯有创新知识与创新技术的商品化,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实现知识与科技资源的价值。我国企业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利于高新技术产品商品化的科技体制,推进高新技术创新产品的商品化进程;要将科研与市场紧密结合,加快产学研结合,加大对企业科研机构的投入,从而形成市场化、商品化科技创新机制。
2.人才机制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美国企业人才机制创新包含了用人机制、管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诸方面的创新,如在企业中普遍设立了“知识主管”或“智力资本主管”部门和职位,以此收集、处理、保存大量知识与科技人才,加强人才管理与使用;普遍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包括建立和实施“终身教育”,破格提拔任用制度等;在分配与奖励机制上,对科技人才的创新实绩进行股权和利益分成奖励等。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必须把人才机制创新放在首位,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才,营造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技术创新环境。
3.高科技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根本所在。美国一些经济学者和企业家认为,高科技是一个体系、一个群体、一个系列的行为过程。高科技具有观念的革命性,诞生和运用的连锁性、扩散性、集约性,市场经营的高竞争性和投入产出的高资本、高风险、高效益特点。我国企业要深刻地认识到,追求高科技利润和规模扩张不如追求企业高科技创新。因为高科技利润往往是有限度、短暂的,任何一项高科技均不可能使企业一劳永逸,唯有高科技企业机制的形成,才能不断吸收、创新、发展高科技,从而使该企业主导市场,获取长远的高科技效益。
误区之三:在企业营销机制创新上,片面认为企业市场竞争是唯一取胜的手段和战略,营销机制创新的目标就是一味追求市场占有“最大化”。新的思路:加快企业营销机制创新,必须建立全新的市场竞争运行载体,从制度创新上激活企业。
1.从CI战略转向CS战略的营销机制创新。“CI战略”就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战略,它体现在营销机制上,往往以企业为中心进行营销设计与市场开拓,这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CS战略”是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战略,它体现在营销机制上,往往以顾客满意作为营销机制创新的最高目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紧紧围绕顾客进行。微软公司较早地提出了“顾客关系管理机制”的理论,并在营销创新中全方位协调与顾客的关系,努力让顾客满意,此举为微软公司争取到了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应当突破传统的营销管理思维,在强化协调顾客关系中,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新机制。
2.从击败对手战略转向组织联盟共同体战略的营销机制创新。我国不少企业在营销机制上受“击败竞争对手”的影响较大,结果是两败俱伤,市场开拓不理想。如以竞相压价来争抢国内市场;以虚假排名等非公平竞争手段压制对方,欺骗消费者等等。近年来,国外先进企业则已从击败对手转向了组织销售联盟体,创新营销机制,推动市场竞争,共同分享市场。如美国苹果公司组建了“苹果联盟生态系统”,IBM 公司与一批小型公司结成营销同盟,建立了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营销战略共同体等。这些知名企业在结盟式营销机制创新上所遵循的“联盟比单干好”的营销原则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3.从整体运作战略转向模块组合战略的营销机制创新。我国企业往往片面地认为,企业整体化市场营销与竞争会产生“航母”效应,因而热衷于整体运作。而美国企业却看到,知识经济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使企业营销活动和组织机制已从过去的“大块”结构变成了“模块”结构,企业实施“模块组合”战略,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杜邦公司是美国知名老牌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大力进行营销机制改革,完成了“模块组合”改组,将原有的五个业务经营部门和石油、天然气营销部门划分成直接运作于市场的20个规模较小的业务经营部门,此举很快使杜邦公司由亏损企业转为高盈利企业。我国企业应尽快实施“模块组合”营销战略,使我国企业更具抗市场风浪能力,更适应多变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4.从物化营销战略转向网络营销战略的营销机制创新。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经济时代,英特网的出现和运用使商业经济空间扩大,距离不断缩短。1998年,英特网为美国创造了3010亿美元的收入, 增加了120万个就业机会。美国企业普遍认为,以英特网为特征的网络营销是一个“新的经济领域”,是“新的商业革命”,与物化营销比较,网络营销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此,近年来,美国企业已从物化营销战略转向了网络营销战略,积极进行网络营销机制创新,以适应网络化时代带来的电子商务革命。我国企业应当在营销机制创新上吸收新鲜经验,尽快运用先进的营销方式与手段,把网络营销机制创新向前推进一步,以营销机制创新促进企业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