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留置导尿管的目的
(1)留置导尿管可为尿潴留患者排出尿液,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昏迷、尿失禁或有会阴部损伤的患者,保留导尿管能够引流尿液,使会阴部保持清洁、干燥,减少褥疮发生。此外,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管能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
(3)留置导尿管可尿液直接从膀胱导出采集到不受污染的检测尿样本,以用于细菌培养鉴定、膀胱容量测量、残余尿量检查、尿潴留鉴别等。
(4)手术治疗过程中留置导尿管,有助于排空膀胱,以免术中误伤。
(5)在休克、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留置导尿管,可正确记录尿量、尿比重,以便于察看其肾功能,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并判断预后。
当然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由于自身身体情况不能自解小便,也有患者应合并多种疾病而不能进行相关泌尿系疾病手术治疗,而需长期留置导尿管,甚至是带着尿管回家,若在导尿管留置期间护理不当就会导致感染、尿道黏膜损伤、尿道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加强留置导尿管患者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2、回家后如何护理保留的导尿管?
(1)消毒:每日都需清洁患者的尿道口,即用蘸有0.5%碘伏的医用棉球轻擦患者的尿道口1~2次,并需擦拭距离尿道口3~5cm的导尿管位置。
(2)回家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是可以进行淋浴洗澡的,但不可泡澡,且洗澡后需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
(3)多观察患者导尿管内尿液畅通情况,始终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扭曲、打折导尿管,并让患者多饮水,每日总饮水量2000~3000ml,以保证每日尿量充足,发挥冲洗尿管的作用,以免出现泌尿系感染。与此同时,嘱患者少喝或不喝浓茶,以减少尿液中的有形成分,预防尿结石发生。此外,一旦发现导尿管或尿袋中的尿液出现浑浊、沉淀、有结节形成时需及时送患者到医院就诊。且若有管道扭曲、打折、脱落等情况需及时纠正、更换导尿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保留导尿管的患者有时会有尿道不适、下腹部疼痛、频繁尿意等不适表现,甚至是有少量尿液从导尿管周围流出,其均为正常现象,一把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5)保留导尿管患者若出现导尿管堵塞不通的,家属/陪护可尝试捏一捏尿管接口处,或者是更换尿袋,条件允可的还可以用无菌注射器吸取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对导尿管进行冲洗,若堵塞现象经上述措施处理后仍无改善的,应尽早到医院或诊所处理。
(6)每隔2~3日更换1次引流袋(即尿袋);每隔2周,到医院更换1次导尿管,以减少尿路感染发生。
(7)保留导尿管的患者卧位时尿袋需低于耻骨联合,取坐位或站位使应先将尿袋放置在低于膀胱的位置,以免尿液反流,出现逆行感染。
(8)对保留导尿管的患者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即应用间歇性夹管方式将导尿管夹闭,每隔3~4小时打开引流管,使膀胱定时排空、充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9)正确放尿,当尿量达到尿袋的2/3时应将尿袋中的尿液倒出,且倾倒时尿袋的高度不能高于患者的耻骨联合平面,避免尿液反流而引起泌尿系逆行感染。
(10)若患者需要拔出导尿管的,必须由专科医护人员采用正确的方法拔出导尿管,防止不专业人员在牵拉导尿管时用力不当而损伤尿道,导致尿道出血、尿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
3、保留的持续漏尿怎么办?
尿管留置后,在安静状态、膀胱充盈的情况下夹住导尿管后,尿液从尿道口自然渗出,发现“尿床”、“尿裤”等情况的,即为漏尿。漏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尿管引流不畅和膀胱痉挛。
(1)尿管引流不畅:若患者尿袋放置不当或体位选择不当,容易导致尿管打折、扭曲而致尿管不畅,与此同时,若未及时更换导尿管,或饮水量过少可让钙盐沉积在尿管内而导致尿管堵塞。针对此情况,应及时检查保留导尿管患者的导尿管是否有扭曲、受压,且检查尿袋的放置位置,及时予以纠正。此外,若发现导尿管有沉淀物应及时更换尿管,必要时予以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冲洗膀胱颈预防钙盐沉积,防止尿管中有尿垢形成。
(2)膀胱痉挛:膀胱痉挛主要是指膀胱过度活跃导致出现漏尿现象。而引起膀胱痉挛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①带有气囊的导尿管其前端为圆头,当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时并嵌顿于膀胱颈部,会刺激到膀胱壁肌肉,导致膀胱肌痉挛;②当水囊内的注水量过多,压迫到膀胱三角区也会导致膀胱痉挛。因此,在置入导尿管或导尿管时力度要轻柔,并需充分润滑导尿管的前端,减少膀胱刺激,并置入合适的长度,且注入水囊后需轻拉尿管,以使气囊与膀胱颈嵌顿完好。
论文作者:孟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导尿管论文; 膀胱论文; 患者论文; 尿液论文; 尿管论文; 尿道论文; 泌尿系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