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湑惠渠灌区担负着汉中市城固县、洋县两县16.19万亩农田灌溉任务,灌区农业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农业水费收缴难度大,收入效益差已经成为制约灌区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灌区;农业灌溉;现状分析;对策
灌区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保证农作物灌溉用水、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为农业保驾护航等方面发挥了骨干工程整体效能,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愈来愈突出。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村作物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农业政策的调整,灌区农业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农业水费回收率差已成为制约灌区效益发挥的瓶颈。本文结合汉中市湑惠渠灌区实际,客观分析其原因,探讨建立灌区长效运行机制的对策,使灌区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灌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灌区单位良性运行的目的。
一、湑惠渠灌区概况
湑惠渠灌区位于陕西秦岭南麓汉中盆地中部,始建于1942年,1948年建成通水。是以湑水河为水源的无调节自流引水灌区,设施面积16.1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68万亩,是陕西省三大水稻灌区之一。渠首枢纽位于城固县城以北20km的升仙村汉江一级支流湑水河山谷口。分东西两条干渠引水,干支渠总长72.206km。东干渠至洋县溢水河,西干渠至城固县文川河,共长49.475km,设计流量均为12m3/s;东、西支渠全长22.731km。共有斗渠140条,长230.82km;干支渠共设正斗48个、副斗92个、退水闸7座等各类建筑物596座。截止目前,干支渠已衬砌63.538km,衬砌率88%,其中衬砌完好长度40.034 km,衬砌完好率63.01%;斗渠已衬砌131.34km,衬砌率57%,衬砌完好长度22.230km,完好率17%。灌区共有3条排洪干沟长27km,控制内涝面积7.8万亩。湑惠渠灌区七十年以来为汉中市城洋两县工农业生产和提高灌区内23万农业人口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灌区粮食产量从解放前200公斤/亩增至2017年的800公斤/亩,农作物的丰厚回报,促使湑惠渠灌区成为汉中市主要粮油生产基地。
二、灌区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农业水费收缴难度大的原因分析
1、城市的土地开发利用是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湑惠渠灌区分布于汉中市城固县和洋县,特别是城固县灌区横跨城固县城,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已经占用农田1万余亩,湑惠渠灌区军王村管理站由原来6.7万亩减少为5.5万亩左右,其他管理站也有不同程度的面积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大规模发展,灌区灌溉面积还在继续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灌区没有自己的保证水源工程也是灌区面积减少的一个原因
湑惠渠灌区是低坝无调节库容的灌区,虽然灌区的主要河流湑水河年径流水量充沛,但是分布不均匀,灌区最需要水的月份,每年5月底至7月份,水量往往不能满足,导致灌区下游一些村组用水困难,久而久之灌区下游部分村组因用水问题就逐步不缴纳水费,形成恶性循环,部分面积失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4000余亩。
3、斗渠及田间工程配套差也是灌区面积失灌而减少的原因
湑惠渠灌区近些年经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节水工程、小型水利重点县等项目改造,有效地改变了灌区干支渠及部分斗渠的面貌,灌区群众用水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灌区末级渠道及田间渠道工程没有列入国家农发、节水项目改造,基本是是由县上按行政区划安排农发、土地项目资金,灌区管理单位也没有参与到具体实施中,加之田间工程地形复杂,渠系工程分布跨区域广,目前斗渠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衬砌的,完好率差,农渠大多还是土渠,水量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农田整体灌水条件差。
4、末级渠系管理差,无专门管理人员
末级渠系是灌区供水与用水户的最后联结点。农村税费改革前,末级渠系的维修、清淤、养护都是由政府通过组织灌区农民以“义务工”或者“一事一议”等方式完成,末级渠系基本上能勉强运行。但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农村“义务工”等,就导致末级渠系工程有人用没人管的局面,工程状况持续恶化,现在灌区末级渠系的维修、清淤、养护等只能由灌区水管单位自己完成,但是灌区水管单位可投入资金有限,加之上下游之间缺乏协调和组织,导致末级渠系在用水期经常拥堵,浪费水量,也给灌区管理工作带来了不便。
5、农业水费收缴难度大,回收率低
灌区农业水费收缴难度大,主要体现在灌区下游的部分村组以用水困难为由拖欠农业水费,部分村组有外债,将收取的农业水费不上缴水管单位,挪作他用,或者部分村组干部认为水管单位软,可欺负,也故意拖欠不上缴。加之受农业税费改革和国家给粮食直补的政策影响,部分农民认为皇粮国税都不交了,国家还给种粮补贴,认为农业水费也可以不交了,所以农民缴费意识差,拒缴、拖欠农业水费时有发生,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基层水管站农业水费欠收数额巨大,已严重影响灌区水管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灌区农业用水,提高灌区农业水费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1、改进完善供水方式,以优质服务赢得灌区用水户的信任和支持。在基层管理站继续推进“按量计费,开票到户”的计量方式,充分发挥灌区推选出来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和经营人的职责和作用,调动大家积极性,逐步向专业化管理模式过度,延伸管理,优质服务,指导灌区农民科学灌溉。
2、加强内部用水管理,合理调配,提高灌溉效益。编制灌溉用水计划时遵循“水权集中,分级管理,水量包干,均衡受水”的原则,做好水量调配,强化各级渠道流量施测和核查,做好水量记载和算好水帐,提高配水精度。严格执行灌溉定额,坚决杜绝大水漫灌等水资源浪费现象发生,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增强灌区抗旱能力。
3、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提高各级渠道的输水能力。灌区节水改造对实现灌区节水、保证渠道安全运行、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增强灌区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灌区要积极制定规划,争取国家投资。同时加大对已建工程管理力度,制定详实的管理办法,落实人员责任和管护经费,使工程管护制度化、长效化,提升工程完好率,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4、加大末级渠系管护力度。要从根本上改善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状况,建立健全末级渠系管理服务组织。在安排末级渠系工程改造时,整合水利、土地、农发、扶贫等部门资金,由灌区管理单位来实施,通过灌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田间配套工程改造,既可以保证改造质量,也便于加强工程管理,更有利于末级渠系体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
5、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力度,尽快建立水价财政补贴机制。目前灌区通过近些年的工程改造、按量计费的开展已经基本具备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条件,在维持现行水价不变的前提下,参照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办法,对农业水价按灌区水价成本由财政予以补偿,以解决灌区管理单位政策性亏损的问题。同时对灌区水价成本每2—3年进行核定一次,以使其水价成本与社会物价水平同步,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又利于解决灌区水管单位的生计和发展问题,维持水管单位良性运转。
四 结语
灌区农业用水灌溉面积缩减,水费欠收,已严重影响了灌区效益的正常发挥和“三农”工作的稳定性。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提高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提高灌区渠道水利用率,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加大末级渠系改造力度,水价补贴机制尽快建立,可促进灌区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石堡川灌区灌溉现状分析及思考,《陕西水利》2010.6
论文作者:马小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灌区论文; 农业论文; 水费论文; 用水论文; 汉中市论文; 工程论文; 城固县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