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瘀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西医护理体会论文_任华

湿热瘀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西医护理体会论文_任华

任华

抚顺市中医院 内科 辽宁 抚顺 113008

【摘要】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属祖国医学的“脉痹”“肿胀”等范畴,笔者总结了27例湿热瘀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给予了整体辩证施护(从情志调护、饮食调护、用药观察、患肢护理、预防肺栓塞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27例患者经治疗1周后,25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肿胀消失;2例患者下肢疼痛及肿胀轻度减轻;1例患者因深静脉血栓进展迅速而行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1例患者经肺部CT检查有轻度肺栓塞存在。因此,融合了中医辨证施护和现代医学整体护理思想的中西医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中西医

[中图分类号] R74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214-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深静脉内血液因某些原因致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下肢发生率较高,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1】。属祖国医学的“脉痹”“肿胀”等范畴。患者在积极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整体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措施,也是患者早日康复不可或缺的。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实施辩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2015年湿热瘀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0.20±1.21)岁。就诊时间为发病后2-7d。其中骨折后患者11例,患有糖尿病5例,高血压2例,长期卧床3例,无基础疾病患者8例(其中4例有吸烟病史,吸烟20余支/日;肥胖者2例),第2次患病者1例。主要临床表现:患肢胀痛27例,皮温增高21例,无明显皮温改变6例,伴浅静脉曲张者7例,homans征阳性23例。

2.治疗方法及结果

2.1 治疗方法

2.1.1所有入院患者嘱其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同时嘱其避免按摩患肢,以防下肢血栓脱落导致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2.1.2监测及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取髌骨上15cm处和髌骨下10cm处测量下肢周长【2】,每天测量并与健侧比较,同时密切观察皮温和远端的血运。

2.1.3 急性期患者首先给予普通肝素7500IU立即静脉注射,之后按1000-1500IU/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滴速的调整指标是以每位患者的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倍与对照值比。同时开始华法林口服,与肝素重叠用药4-5d,调整华法林用量,待INR达2.0-3.0,可以停用肝素。继续口服华法林6个月。

2.1.4 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证,故发病1周后给予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祛湿消肿作用的脉络舒通颗粒 20g,日三次 口服。28d为一个疗程。

2.2 结果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周后,25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肿胀消失;2例患者下肢疼痛及肿胀轻度减轻;1例患者因深静脉血栓进展迅速而行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1例患者经肺部CT检查有轻度肺栓塞存在。

3.护理

3.1 情志调护

因DVT患者在承受着下肢疼痛、肿胀等身体的痛苦同时,也承受着治病所带来的经济上压力,故常易出现忧郁或烦躁不安。中医学认为:情志受情绪的影响,只有心情舒畅,五脏功能正常,生理活动协调,才有利于气血的运行和疾病的康复。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体贴、细致的护理服务,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识、该病的治疗、用药及转归,使其消除思想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生活方式指导

3.2.1 静脉血管在烟碱和尼古丁刺激下引起收缩,因此吸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的危害,使其自觉戒烟。

3.2.2 茶叶有一定致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向病人宣教饮浓茶对疾病康复的不利作用,建议多饮白开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 饮食调护

3.3.1 辨证施膳

根据患者的症型(湿热瘀阻型)在饮食上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多食性甘寒甘平的食物,如苦瓜、柿子、绿豆、觅菜、空心菜、黄瓜、芹菜、莲藕、香蕉等。赤小豆、生姜、慧米、白扁豆等是具有健脾祛湿的食物,亦可多食。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辛辣肥甘的食物,以防助热、生湿、化痰,而加重病情【3】。

3.3.2 据病施膳

排便困难可引起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为保持大便通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多食维生素较高的水果和蔬菜,如芹菜、番茄、冬瓜、洋葱、黑木耳、蘑菇、海带、葡萄、西瓜、草萄、慧茵仁。有研究证实:这些食物都含丰富的毗嚓,具有降低血小板,稀释血液,改善血液的粘滞度,促进血液流动的作用。

3.4 患肢的护理

DVT急性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2周左右。严密观察患肢皮肤温度、色泽、肿胀程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将患肢抬高20°-30°;为防栓子脱落,嘱其不能按摩患肢或做剧烈运动。对于患肢肿胀明显的患者,应用芒硝500 g、冰片l g装入纱布袋内外敷【4】。为判断治疗效果,予每日测量、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健侧同水平周径及以前记录相比较。

3.5 用药物护理观察

此组患者因应用肝素、华法林等抗凝剂治疗,故全程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同时根据化验结果、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护理观察。首先遵医嘱及时完成INR及APTT等检查,追踪结果并及时汇报医生。其次责任护士通过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改变及头痛、呕吐等症状,以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倾向。同时在行口腔、皮肤护理时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静脉穿刺点有无渗血或出血。随时注意观察患者尿、粪颜色改变及送检隐血结果的回报【5】。本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出血现象。

3.6 预防并发症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严禁对患肢按摩、揉及挤压,以减少血管壁的舒缩运动及由此导致的血栓脱落、肺栓塞的发生。住院期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肺栓塞的临床症状(如胸痛、咳嗽、咳血及胸闷气促等)。本组患者因治疗、护理得当,仅1例患者经CT证实有轻度肺栓塞。

3.7 出院指导

3.7.1 饮食方面;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保持大便通畅,需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及多饮水。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7.2 患肢生活护理方面:鞋袜的大小、松紧度要合适;患肢保暖,在冬季不要长时间在室外停留以免患肢受寒。

3.7.3 出院用药物指导:向患者宣教为预防再次静脉血栓形成需持续应用抗凝药的重要意义,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同时向患者宣教过量服用抗凝药可增加出血等危险,而需定期监测INR。因此,出院后继续服用抗凝药物6个月,每2-4周监测INR1次。告知患者早期发现出血的方法,如有出血症状出现以及患肢再发疼痛肿胀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进食影响抗凝药物疗效的食物和药物,如必须服用药需根据INR调整药物剂量。

3.7.4 预防再发:不要久卧久坐;长途旅行中下肢要多活动,多饮水并将脚适当抬高,可以也穿弹力袜或打弹力绷带;空间狭小不利于活动时,可在原地行类似踩缝纫机踏板的运动等。

4.体会

DVT 属于中医学“脉痹”、“瘀血”、“肿胀”等范畴。经典的发病机制认为本病主要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引起【1】。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是由于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则血凝,淤阻血脉。故本病湿热瘀阻者治宜清热利湿兼活血化瘀。

本组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了中西医整体护理,1周后25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肿胀消失;2例患者下肢疼痛及肿胀轻度减轻;1例患者因深静脉血栓进展迅速而行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1例患者经肺部CT检查有轻度肺栓塞存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出血现象。

中西医整体护理融合了中医辨证施护和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思想,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标本兼顾,贯穿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始终。而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为患者实施了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从而缩短了患者痊愈时间,避兔严重并发症、后遗症的出现。因此,中西医整体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静脉血栓症,内科学第八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41-343.

[2]章小飞,张丽.25例血管介入联合股静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794-795.

[3]宋倩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整体护理.《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庆论文集》,2011,09.01:262-265

[4]王 静,范吾凤.中药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 3):11.

[5]罗润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04):284

论文作者:任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湿热瘀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西医护理体会论文_任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