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曲靖市 655000
【摘 要】目的:以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训练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进行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虚拟情景互动训练;作业疗法;上肢功能
本研究以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以下是详细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年龄分布在29~71之间,平均年龄56.8±3.6岁;性别:男性:54例,女性:46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每组50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受试对象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对于存在有精神类疾病、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等的患者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作业疗法训练,包括上肢肩胛骨松动的训练、上肢关节活动的训练、上肢取物训练、上肢抓握训练、衣裤鞋袜的恰当穿脱,床椅以及轮椅的移动,单手进餐,刷牙、洗脸、洗澡以及如厕等,培训时长每日三次,每次30min,培训周期达一个月,根据患者情况于第二个月调整培训至每日5次,每次45min,逐步改善患者对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如洗衣、做饭、户外简单活动、娱乐、读书等,若患者有疲劳状况出现,则适当减少培训次数及时间,待患者恢复状态后,适当加长培训时长。
实验组:患者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其中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是通过使用相关的硬件及软件共同完成的。硬件系统的设置是依据人类的运动学原理进行的,上肢及关节的活动都与正常生物活动一致,可以通过感受器来对患者的握力、运动方向等进行感受,同时能够保证患者训练的安全性。软件的设置则是通过为患者构建厨房内的虚拟环境来对患者上肢进行训练,能够对患者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进行训练,同时还能够训练患者的协调能力及控制能力。患者在进行虚拟训练时能够通过软件得到视觉反馈,即可以同步观察到自己的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此外,患者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软件会对患者的训练结果进行评估,及时给予鼓励、赞美,帮助患者完成训练。1.3观察指标 将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包括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共66分,评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好;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MAS-UE),共18分,评分越高,表示恢复越好。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以%的形式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同时,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以P<0.05有意义。
2结果
详情见表1,对患者采用不同训练方式训练后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训练后的上肢功能较训练前均有了显著的改善,实验组脑卒中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P<0.05 ,差异显著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临床中呈现出升高的趋势[1]。患者预后较差,常常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对于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患者家庭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积极进行功能训练[2],来改善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研究中,笔者就采用两种不同训练方式训练的共100例脑卒中患者训练后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了对比,进而评估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进行训练后,上肢功能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主要与实验组患者的训练方式有关,通过虚拟情景互动训练[3]能够使患者有在厨房的真实感受,通过对厨房内操作进行训练改善上肢功能,可以通过视觉效应来实时观察自己对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帮助患者完成相关操作。结合作业疗法[4],对生活中常用活动进行训练,能够提高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在提高上肢功能的同时还能对日常行为进行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结合作业疗法进行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上肢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美红,顾旭东,时美芳等.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25-527.
[2]吴奇勇,聂金莺.智能运动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中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2):167.
[3]梁明,窦祖林,王清辉等.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2):114-118.
[4]章伟峰,沈小洪,时美芳.作业疗法结合家庭环境改造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6,15(1):6-9.
论文作者:陶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患者论文; 上肢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作业论文; 互动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