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趋势论文,通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通信的实质是,人们要克服时间和距离障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一部人类通信的发展史就是克服这两个障碍不断取得进展的历史。因此,广泛地讲,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1041 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都是对人类通信的杰出贡献。虽然皇家、贵族们的书信来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年代,但真正公众邮政系统的建立应归功于劳兰·希尔爵士推行的英国邮政改革,其重要标志是1840年发行的第一张黑便士邮票。
从邮政到电信 这是通信发展的一次大飞跃。自19世纪以来,电信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可以归纳如下:
1837 电报 (莫尔斯,美国)
1876 电话 (贝尔,美国)
1898 无线电 (马可尼,意大利)
1939 计算机 (斯迪别兹,美国)
1947 晶体管 (肖克莱,美国)
1957 人造卫星 (苏联)
1960 半导体激光器 (巴索夫,苏联)
1966 光导纤维 (高锟,华人,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自70年代以来,微电子、计算机和光导纤维通信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同样大小的硅片上制作的元器件数目,持续每18个月翻一番;微电脑处理能力持续每年翻一番;光纤通信的总能力持续每年翻一番。到1995年,在一英寸见方的硅片上的元器件数目高达上千万;光纤通信技术指标已高达100万亿比特·公里。
信息高速公路 90年代形成的这一概念的最基本的含义是:在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建设一个高速的数字通信网,网上的传输速率高达每秒千兆比特率的量级。人们也把这一通俗的比喻用更为确切的术语来称谓,即信息基础结构。自1840年至今,人类已经建造了颇为完善的邮政基础结构,投递、运输、分拣等功能的国际联网,使得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互通邮件。而信息高速公路或信息基础结构的完成将使人类实现通信的最高理想,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能以任何媒体形式的任何组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
信息基础结构的功能 在技术方面包括网与交换、传输、分配、终端用户设备;在管理方面包括网管、运行、维护以及计费、查询等。未来的信息基础结构从本质上讲,将由市场日益增长的电信需求和可用的新技术来塑造。在90年代,应用于信息基础结构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光纤技术、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同步数字系列、异步转换模式和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
光纤技术 这是未来信息传输和分配的主要手段,它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由于近年来光纤放大器的发明和应用,工作在1.5 微米波长上的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其传输能力大幅度地增强,被科学技术界称为“无限带宽”。单根光纤传输上万兆比特/秒已经是成熟的技术。 而全套《不列颠百科全书》信息量不过千兆比特。这就是说1 秒钟内光纤可以传送十几套《不列颠百科全书》。
无线技术 它是以无线电信号的收发为基础,完成分配功能的重要手段。采用无线技术的通信,包括蜂窝、无绳、寻呼等方式,将最终使得电信摆脱线路的束缚,使传统的点对点的通信,变成人对人的个人通信。
多媒体技术 它是将语言、数据和图像3 种信息媒体组合起来的技术。传统的电话即电信的概念将被多媒体通信所代替。可视电话、电视会议以及交互式图像服务(点播电视)将成为网上重要的多媒体通信业务。人们家中的电视屏幕将被开发成为多媒体通信的终端设备。
同步数字系列(SDH) 它是关系到传输、分配、 交换等功能的一种标准。对未来信息基础结构来讲, 任何媒体形式的信息都被译作“0”或“1”的数字序列在其中传输和交换。要达到高速传输、 高速交换的目的,要使不同厂商的设备产品互相兼容,必须有全球统一的系列标准,这个标准就称作同步数字系列。它的传输速率规定为622兆比特/秒、2488兆比特/秒等。
异步转换模式(ATM) 它是关于交换的新技术, 同时也是国际几百家通信和计算机重要厂商认同的一种标准。因为这种技术适用于高速数字通信的交换,所以将被未来信息基础结构所采用。
软件技术 曾经是传统的通信技术的瓶颈。未来先进的电信网将更加依靠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软件开发和数据分组的一个新概念是直接面向实际业务或者运行过程。
以这些新技术为基础建造我们的信息基础结构,将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站在今天的电信技术平台上,展望通信发展的大趋势,人们看到的是:
网络全球化 海底光缆已经或正在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连接起来。1995年, 又有16 个国际电信公司正式签订了一项称为SEA—ME—WE3的连接东南亚、中东和西欧海底光缆建设备忘录。已经开通的我国数据通信网目前设有3个国际接口:北京、上海和广州。 中韩海底光缆建设协议书于1995年签订。加上横贯欧亚大陆的北京—法兰克福光缆线路、上海—东京海底光缆,这一系列重大电信工程建设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电信网中最重要成员之一。将来,全球联网的国际社会事务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相互关联、更加具有活力。成功的电信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操作,而不是让国界把自己限制成低能。
信息数字化 今天,语言、影像、图像、文字和数据用电信号或光信号在传输时是有区别的。明天的全球网,则必定是数字化的。就是说所有传输的信号元素都只是“0”和“1”,“开”和“关”。这意味着这些元素能够以任何方式重新组成用户需要的形式。采用数字技术的个人电脑曾经走过一条路,即用户购置标准软件平台、标准操作系统和取自书架的应用程序,机器很快根据使用者需求实现用户化。将来实现了数字化的电信业务也会走同一条路。
业务综合化 电信企业奉献给用户的不是技术答案,而是商品和业务,正是商品和业务改善着人们今天和明天的生活。今后20年,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将趋于成熟,组合话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业务将取代单一的电话业务而成为基本的有线业务。高保真语音和高质量的可视电话可能是众多综合业务中最先普及的两项。
终端个人化 像当初微电脑把计算机技术带给个人一样,未来通信将把网的终端接口交给移动中的个人,把用户从网的有线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个人通信网将成为集移动通信技术成果之大成者。将来,人们需要的是一个个人电话号码,这个号码跟着他们随身走,与位置无关,无论他们在什么地方,电话都可以接通。因此,传统的终端固定的点对点的通信将发展为人对人的漫游移动的通信。而且,这种通信将不再局限于语音,它会包括数据和图像。
设备小型化
1978年, 在芝加哥首次演示的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体积约3.3万立方厘米,到80年代中期,同样的商用设备的体积减小到1/10。90年代的蜂窝通信手机体积已经减小到150立方厘米以下。这些技术的发展归功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可充电电池技术的逐年进步。未来个人通信使用的终端一定是用户满意的轻巧精致的设备。
网络管理智能化 当电信的业务从单一的电话发展成多媒体通信,当交换的对象从固定的终端设备扩大为漫游移动的个人通信,传统的网络结构已难以应付这样的发展。网络需要更高的智能,需要给用户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建立开放系统模式,把交换机的交换逻辑和业务逻辑分开是智能网的基本设想。将来的网采用开放式结构和标准接口,一旦用户需要增加新业务或改变业务种类,无需改造端局和交换机,只需要在中央系统中增加业务模块就行了。
技术标准化 在网络全球化、信息数字化、业务综合化的发展进程中,技术标准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每一项国家的、区域的和国际的标准的建立,都会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新产品、新业务的问世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标准的广泛目标应该是可连接性、互兼容性和网络开放性。在标准中最重要的、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带结构性的标准,例如国际电联已经制定了综合数字业务网(ISDN)的标准、同步数字系列(SDH)的标准、公用信道7号信令(CCS7)标准。随着电信全球化趋势的增长,建立更具时代性的标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