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框幕墙的防水设计论文_吴俊敏

浅谈明框幕墙的防水设计论文_吴俊敏

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511340

摘要:所谓明框幕墙的防水就是在玻璃幕墙的龙骨外面设有不同尺寸的铝合金装饰扣板和压板,通过铝合金扣板或压板和玻璃面板之间添加合适的填缝材料实现幕墙的防水功能。明框幕墙的防水设计不可忽视,考虑到工程材料的质量、老化、现场施工条件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建议采用双道密封,以保证明框幕墙的防水性能。

关键词:明框幕墙;防水;设计

引言:

明框幕墙在很多建筑的外墙结构上经常见到,也是众多建筑设计师所青睐的幕墙结构形式。但是很多早期的明框幕墙由于缺乏设计经验与施工经验,大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明框幕墙的重点在于保证其水密性,还要有足够的强度、隔声性能、保温性能、防震性能和防冲击性能。一般明框幕墙古老式玻璃幕墙的抗渗水设计,密封方式不固定,采用胶条或者采用硅酮耐候胶的方式。采取有效办法阻止水进入幕墙系统是设计的主要思路。

1 明框玻璃幕墙常规密封构造原理

明框玻璃幕墙的常规密封构造一般在玻璃的内外侧采用胶条进行双道密封。玻璃内侧的胶条镶嵌于横竖框上,与玻璃形成室内的密封线;外侧的胶条镶嵌于铝合金压板上,压接于玻璃的外侧,与玻璃形成室外的密封线;对于可能进入幕墙内部的雨水,采取了内排水措施,即在铝合金压板及扣板处开设排水孔,形成排水通道。该构造的基本密封原理包含了雨幕原理、减压腔原理及内排水原理。玻璃内外侧的胶条、铝合金压板及扣板构造了雨幕系统,防止雨水进入幕墙内部;压板与扣板间的空气腔和内外胶条间的空气腔逐级减压,减小风压对雨水渗入幕墙内部的作用;而压板与扣板的排水孔为排水通道,与铝框共同形成导排系统,可将渗入幕墙内部的雨水排出室外。

2 明框幕墙防水设计

雨幕原理和等压原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应当结合起来运用。

2.1 框架幕墙(Stick Built System)+完全密封

框架幕墙由于其成本低廉和技术门槛低,目前在我国应用广泛。其防水思想也相对简单直接,几乎只针对渗漏三要素中的第一点———缝隙。因此许多低端幕墙在施工中只奉行两个字———“打胶”。通过调整胶缝宽度和深度、发泡棒的位置、施胶界面的清洁等手段,来确保密封胶能够有效的消除所有外露缝隙。受此思路影响,个别幕墙施工单位甚至忽视了幕墙变形性能和竖框收集排水的设计,使得完全密封方式原本就存在的耐久性差的缺点更加明显和严重,在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幕墙这一新兴舶来品在业主心中的印象,阻碍了幕墙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正确的框架幕墙节点,应做到有效的集水及排水,在竖框中设置导排装置,根据不同形式的竖框规格,随型材截面设计相应的集水槽,使整个系统形成上下等压腔;选取合理的间隔距离,设置排水孔,将通过竖框收集的渗水排出室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单元玻璃幕墙漏水

2.2.1单元幕墙的三道密封线

(1)为防止灰尘进入设计的一道密封线叫尘密线,常常由相邻单元的胶条相互搭接进行,具有阻挡灰尘和披水的效果。这道密封线在南方某些地区可以不设计。

(2)单元幕墙的主要防线就是水密线,少量漏水通过幕墙表面才可以越过这条线渗入单元幕墙的等压腔,经过恰当的构造设计,渗入等压腔的水将被有秩序地排出,丧失继续渗入室内的性能,以达到阻水的目的。,也可能设置多道水密线为了提高幕墙的水密性能。

(3)单元幕墙的重要防线也就是气密线,由于气密线与水密线之间的等压腔和外面大体上是连通的,因此水密线不能抵抗空气的进入,抵抗空气的进入任务由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气密线来完成。

2.2.2分析单元幕墙防水机理

幕墙表面在设计上使等压腔的压力 Pc 等于或接近室外压力 Po,实现运用雨幕原理进行抵抗渗水现象,就是说水密线两侧的风压大体一样,消除或减轻了风压的作用,使水不通过或很少通过尘密线和水密线进入等压腔。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在气密线两侧出现缝隙,倘若水淋不到气密线,就会实现不渗漏的目标,消去渗漏因素中水的要素,由于通过尘密线和水密线的水很少或没有,加上合理的组织排水,就没有水淋到气密线,因气密线缝隙周围没有水不会再发生渗漏现象,所以使单元式幕墙对插部位具备良好的抵抗渗水能力。现实工程中必须使用“塞棉花团子"打密封胶来解决插芯无法遮住的缝隙来应对出现的“横锁”单元幕墙,水密性能没有任何排水线路来保证,更不用说其它性能了,此类单元幕墙一定是漏水的。可悲是,被某大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当作克敌制胜的手段,被某些幕墙专家作为应对圆弧幕墙的法宝,蒙骗了很多业主。

2.3幕墙与墙体连接处漏水

(1)如何作业方可使幕墙和墙体交界处不再出现漏水现象,接墙体与幕墙之间首先用较厚镀锌铁板折角连接,两头都需严格密封。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密封板,为了便于剪切和折弯我们常用薄板,以来适应情况的转变。然后再做铝板封边处理外面。内部内装处理。

(2)一道防水不够用,两道防水尚满足,三道防水最后用。

2.4 玻璃采光顶的防水设计

(1)玻璃采光顶防水设计基本原则

玻璃采光顶的防水设计,应基于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采光顶的造型,划分排水区域,寻找最短排水路径,设计有效的排水组织路线,保证排水的流畅性;

2)根据排水路径寻找“可能漏点”,如玻璃板块拼接处的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并对“可能漏点”进行防、排水设计,最后对天沟、落水口、檐口等汇水结构进行设计;

3)根据采光顶具体构造,针对不同的结合部位进行一道和多道防水设防,一般结合部位有外视扣板、扣条的情况,应考虑 3 道防水密封设计;

4)细部节点设计应保证其耐久性不低于采光顶整体防水的耐久性,并针对不同节点特定的使用条件和特点进行不同防水设计。

(2)采光顶节点防水设计

玻璃采光顶造型复杂多变,其节点构造更是千差万别,但具体到节点技术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点支撑结构的玻璃板块接缝节点;驳接头处的玻璃接缝节点;隐框节点;明框节点;采光顶与其他材质交接部位节点;采光顶与主体支撑结构交接部位节点。采光顶的整体防水设计不能只依靠外部密封,即在保证一道防水设防的基础上,要考虑对渗流水的二道防水设防。对扣板内侧和玻璃镶嵌槽的进水,应尽量将进水和系统的内层密封适当隔离;对节点内部铝框和玻璃边部的冷凝水,除进行必要的收集和排出外,还要考虑如何通过空气流通来蒸发。横框与竖框的交接是玻璃采光顶最典型的节点之一,其主要的特点是横框中玻璃槽的搭接延长部分能够促进横框向竖框的排水。玻璃和金属构件表面上容易形成冷凝水,需要增加第二道辅助冷凝水排水槽进行控制。积水应通过引渡设计排出,具体做法是让水平横梁外露部分处于低位,以便积水自由通过。同时横梁内部设计有排水槽,将积水送到竖梁(主梁),并通过主梁排水槽排至室外。实际工程中,为避免采光顶漏水,至少应不少于三道防水设防。第三道防水设计主要是针对前两道防水损坏后可能出现的渗漏水。

结束语:

明框幕墙的防水设计不可忽视,考虑到工程材料的质量、老化、现场施工条件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建议采用双道密封。以保证明框幕墙的防水性能。通过此篇文章的介绍。希望能为幕墙设计人员在今后进行明框幕墙设计时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岳亮,程鹏.浅谈幕墙防水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

[2] 侯令飞.玻璃幕墙防水设计的思路[J].中国建筑防水.2013(02)

[3] 杨淼.双层单元玻璃幕墙的防排水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7(05)

论文作者:吴俊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浅谈明框幕墙的防水设计论文_吴俊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