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观察论文_廖建刚,鲁轩松

(盐源县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700)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为7例,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为4例,发生率为10.0%,并且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5.0%,结论: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保障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98-02

本文主要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0~84岁,平均年龄(52.4±4.7)岁;而对照组患者为40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54.8±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症状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普通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在其右上腹进行切口,采用直切或者斜切的方式进入到患者腹腔,随后,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部分,充分暴露患者的胆囊,在直视下进行手术,行胆囊切除,针对于不能直接找到胆囊管的患者,则需要在胆囊基底部切开胆囊,将胆囊内部的胆汁、脓液吸出,随后实施分离,在离胆总管大约0.5cm处切断胆囊管,并将胆囊壁全层组织切除,最后及时进行结扎与缝补[1]。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其平卧位,在建立CO2气腹后,采用四孔法,将腹腔镜仪器置入到患者体内。采用电凝钩与电剪方式,分离胆囊周围的粘连部分,直到完全暴露胆囊,另外,采用抓钳压住胆囊周围组织,使得胆囊三角区暴露,随后营养钛剪钳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切除胆囊。针对于胆囊三角区不能有效分离的患者,可以采取逆行切除法进行治疗[2]。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对照组的患者应把引流管置放在患者的胆囊窝内,而观察组患者则可以置放在肝下,均在术后3d后拔除引流管,指导患者进行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且白细胞数量下降到(3.5~9.5)×109/L。

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白细胞数量下降到(9.5~9.8)×109/L。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为7例,发生率为17.5%,其中出现肠粘连的患者为3例,占7.5%;切口感染的患者为2例,占5.0%;胆道破损的患者为2例,占5.0%。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为4例,发生率为10.0%,其中出现肠粘连的患者为2例,占5.0%;切口感染的患者为1例,占2.5%;胆道破损的患者为1例,占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胆囊炎属临床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多因胆囊管被胆囊结石嵌顿、梗阻造成。此外,胆囊管狭窄、扭转,胆道蛔虫也容易引起胆囊炎。针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即切除病变的胆囊,常规的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虽然该治疗方式也会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切口较大,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同时术中出血量较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延缓患者的恢复[4]。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腹腔镜也逐渐应用与临床,该方式具有微创的特点,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有效的避免了开腹手术中患者患处大面积长期的暴露,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该方式视野较为宽阔清晰,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快速找到胆囊病变位置,降低了手术出血量,减少患者的痛苦[5]。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出现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为7例,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为4例,发生率为10.0%,并且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5.0%,说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的恢复,保障其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江鸿.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施行腹腔引流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190-19.

[2]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3]张世祥,贾兴梅,李天山,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17):206-208.

[4]赵振军,江祖德.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5):32-34.

[5]柳己海.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260-263.

论文作者:廖建刚,鲁轩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的观察论文_廖建刚,鲁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