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瑛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 012000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52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发生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无任何关系,主要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很少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结论: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在进行保肝治疗的基础中,要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
肝脏是维持人体血糖以及代谢多种激素的主要器官,肝脏功能受到损坏往往会对各种代谢产生影响,导致糖代谢出现紊乱,甚至出现糖耐量减少现象,引发糖尿病[1]。一般而言,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功能损害的糖尿病被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其发生率接近为5%。在本次研究,收集我院于2014年5月份—2015年1月份接诊的5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份—2015年1月份接诊的5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7例。42例患者为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有9例患者为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1例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病病程为5—12年,年龄为36—55岁,平均年龄为54.2岁。14例患者肝硬化与糖尿病同时被诊断,其余患者在肝病诊断之后的5年之间内检测出糖尿病。依据child-pugh对肝功能的分别,52例患者中A级患者有10例,B级患者为30例,C级患者12例。
1.2 诊断标准
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采取2000年全国会议所制定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对肝硬化患者以及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确定。实施影像学以及生化检查,对于肝功能与血糖、尿糖的好转、恶化保持一致。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主要采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所指定的标准,空腹血糖≥ 7 mmol/L, 餐后 2小时血糖≥11.1 mmol/L[2]。患者不具备甲状腺疾病,并进一步排除利尿药、降压药以及避孕药所引发的高血糖症状。
1.3检测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3]。对血糖监测则采用血糖仪,对患者空腹、早餐、中餐之后的血糖进行检查,超声检查中则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
1.4 临床表现
5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伴有肝病症状,主要表现在乏力、黄疸、呕吐、尿黄等,其中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者有3例,无患者出现“三多一少”。腹水患者21例,腹膜炎患者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例,肝肾综合征患者8例,肝病胸部患者5例,胸水患者1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实验室检查结果
有25例患者在空腹血糖监测中出现轻度升高(6--11 mmol/L),有20例患者出现中度升高(11--15 mmol/L),7例患者出现重度升高(15 mmol/L以上)。15例患者餐后血糖轻度升高(8--11 mmol/L),30例患者出现中度升高(9--18 mmol/L),7例患者出现重度升高(18 mmol/L以上).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5~ 850u/L, 谷草转氨酶79~ 942 u/L, 血清总蛋白35 ~75 g/L, 白蛋白15 ~ 39g/L, 球蛋白25 ~ 55 g/L, 血清总胆红素45 ~ 175 mmol/L, 白蛋白 /球蛋白倒置 35例,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者 35例, 尿糖阴性 10例, 尿糖(+)~(++)22例, (+++)~(++++)10例, B超检查均提示肝硬化。
2、治疗与结果
52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对血糖轻度升高的患者行护肝、降酶以及控制饮食治疗方式,在伴随着患者肝功能的不断好转之中有10例患者的血糖控制符合标准,有4例患者的血糖控制未达标准。对于血糖中度以及重度的患者要给予胰岛素治疗,并且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行护肝与降酶治疗,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对胰岛素的用量进行调整,直到患者功能有所好转,血糖达标[4]。其中有25例患者在出院之后放弃胰岛素治疗。在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出现死亡,其死亡原因为肝病并发症,无患者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3、结果:
肝脏在糖代谢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参与调节机体糖的存贮,维护血糖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肝脏如果出现任何疾病均会导致糖代谢的紊乱,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糖尿病现象[5]。在本次研究资料中显示:(1)有大部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与肝病有关联;(2)患者出现肝炎之后肝硬化患者较其它原因肝硬化会导致肝源性糖尿病的出现;(3)肝源性糖尿病好发于男性,并且以老年患者为主;(4)患者血糖升高主要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5)部分患者在经过护肝治疗之后血糖有所下降,肝功能逐渐好转。此外,肝病患者容易产生低血糖,血糖水平控制可以适当的出现在糖尿病患者之中,口服降糖药对肝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需要避免口服降糖药,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6]。只有早发现、早治疗,对血糖进行控制,才能减少糖尿病对肝功能所造成的损害,避免出现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钟锐. 慢性乙型肝病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16):60-62+65
[2]王刚,王平,白云. 52例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分析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4(05):25-26
[3]李东,康健,孟忠吉,陈悦,柯昌征.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征及治疗[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06):675-677
[4] Mei Ruiping, Xiong Jiangqin, Zhou Huaina. Hepatogenic diabetes clinical study of [J]. Clinical Hepatology, 2011,01:56-58.
[5]罗玲,吉丽,王颖霞,孙丹宁,王海霞,马丽辉,芦璇,宋春丽. 12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2):2345-2348
论文作者:付瑛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肝硬化论文; 糖尿病论文; 肝功能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肝病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