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道路交通行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现代公路交通系统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其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等一系列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道路行车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长期的行车使用后,容易出现一些病害,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本文重点探讨了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方法,以期促进我国道路养护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形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性能评价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以及行驶车辆等一系列的因素,会导致道路的路面出现各种的问题。在道路投入使用的早期阶段,常见的病害是道路裂缝以及车辙,其大约占据了所有问题的一半以上。道路路面病害的出现不仅会导致道路路面的美观程度降低,还会影响道路行车的舒适度,导致道路行车事故的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加。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混凝土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两年以后就会逐步的出现路面裂缝以及车辙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沥青路面的特性,另一方面也与早期的道路性能评价中对于路面裂缝以及车辙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相关的道路性能评价人员应当将道路的裂缝与车辙问题列入早期性能评价中,促进相关的道路养护人员针对道路路面病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投入使用的初期,因为道路的路面结构强度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其能够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在进行早期的预防性养护时,一些养护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道路出现裂缝或者车辙等问题。但是这些预防养护措施无法解决道路路面的结构强度问题。要想全面提高道路养护的效果,必须要针对道路的路面结构进行全面的提升。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养护时,相关的养护人员应当针对一些常见的道路病害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最大程度上降低道路病害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如果道路已经出现了一些路面损坏,需要采取合理的治理方案。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害的原因分析
2.1车辆超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道路交流运输量也在不断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车流量给道路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尤其是一些车辆不按照相关的道路规范超载运输,进一步增加了道路的负担,使得道路的使用寿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道路路面逐渐的出现了各种问题,再加上因为道路的车流量较大,道路的养护工作也有着一定的时效性,过大的负载再加上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导致了道路路面病害的问题频繁发生。
2.2路面积水
公路工程大多数都是露天的,在一些路段因为设计的不合理,在遭遇降雨后路面会存在严重的积水,一旦路面积水的频率以及积水量达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对道路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量的道路路面积水会透过道路的表层逐渐的渗入道路内部,然后在外界的车辆荷载作用下,内部的渗入水会逐渐的转变为压力水,在长期的荷载作用下导致道路表层的沥青与道路内部的连接松散,甚至出现沥青路面的脱落,造成严重的路面损害。
2.3施工质量不过关
我国道路工程都是按照相关的规范进以分段招标的形式进行招标施工的,但是一些地方上施工单位在中标以后会将项目分包给其他的一些小型施工单位,一些施工单位甚至都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给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不同路面对于道路的施工质量有着不同的要求,再加上环境的不同与施工队伍的不同,项目之间不然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也会对道路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方法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的过程中,常见的养护方法有以下几种:
3.1矫正型养护
矫正型养护指的是对于道路路面已经存在的一些病害,通过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矫正,比较典型的就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局部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长期的使用后其部分路面会出现一些病害,这种情况下养护人员可以对道路进行临时的养护,以满足道路短期内的使用需求。局部修复只能够作为一种紧急措施,不能够作为常用措施,因为局部修复对于整个道路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道路的病害,通常情况下应当采取永久式修复,相对于局部修复而言其技术要求与施工难度更高。
3.2结构修补措施
一些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建成后发现因为设计以及施工的问题,导致了道路的整体承载性较低,现有的道路无法满足正常的通车需求,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结构修补措施对原有的道路结构进行修补,确保道路结构的完好,提高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养护人员应当分段对于道路结构进行养护,对于整个道路的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价,准确的将不符合行车需求的道路路面标注出来,然后分别对于进行养护。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道路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道路的整体设计方案满足道路的整体养护需求。比较常见的养护方法包括了水泥混凝土板罩与沥青再垫铺等。
3.3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新型养护策略,其养护的本质在于“预防”,也就是说在道路路面病害问题出现之前,做好充足的预防养护,从而避免病害的发生。预防性养护相对于其他的修复性养护而言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那就是能够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并且养护的效率也要远远的优于预防性养护。在实际的道路养护施工中,相关的养护人员也应当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理念。
4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时,相关的养护人员应当注意以下要点:
4.1专业化养护与群众化养护相结合
在进行公路养护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专业的养护人员进行道路养护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养护人员的数量以及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养护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应用群众化养护,尤其是在一些乡村地带,因为居民居住的比较靠近道路,充分的发挥群众化养护能够有效的提高道路养护的效率。相关的养护技术人员应当在一些靠近道路的乡镇附近设立专业的公路养护机构,以群众为基础做好公路路面养护的培训,全面实现群众化养护。
4.2推动公路养护的社会化管理
社会化管理是通过将公共产品的管理和监督权利分散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之中,保证公路养护管理的有序化和科学化,实现道路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公路的公有性,所以通过社会群众性组织的加入,为公路这种公共产品提供必要的服务。这也是未来公路养护过程中的趋势。
4.3实现修路和护路的协调发展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我国的公路养护工作由于过分依赖相关公路管理部门的专门养护,导致出现公路建设速度和养护需求出现严重不平衡的情况。由于养护工作处理不力,导致小问题无人问津,最终形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公路的建设和养护过程中,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实现公路养护工作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发展的道路。
结语:本文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评价的重要性,然后对导致路面病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中常用的养护方法与养护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相关的技术人员在进行公路的路面养护时,一定要重视养护方案的设计,确保设计的养护方案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一致,能够充分的满足工程养护施工的需求,确保道路的行车的舒适与安全。
参考文献:
[1]蒋开先.农村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方法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7(2):112-113.
[2]马海菊.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中对微表处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17):178-179.
[3]陈刚.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养护的几点建议[J].大科技,2017,16(2):225-226.
论文作者:彭露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混凝土论文; 病害论文; 公路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