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中国特色_徐文荣论文

中国特色富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富豪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所谓富豪。上世纪80年代,当人们挣脱过去敌视个人财富的束缚奔向致富之路时,万元户是第一个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财富巅峰。那时的“万元”还包含着自行车、手表之类的物件。而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将近5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涌现出各路富豪,财富也较“万元”放大了成千上万倍。综观如今的各路富豪,很大一部分人身上都带有中国50年发展的印记。他们出身贫苦,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经历那个泯灭个性和理性的时代,抓住改革的先机,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中淘得真金。

真正有钱的往往不是学历最高的,这是很浓郁的中国特色。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普遍的教育程度低受制于中国特定时期的国情和经济发展。但事实是,80年代及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奔赴各行各业成为各个岗位的中流砥柱,而一部分有魄力的农民、工人在贫穷的基础上开始创业。改革开放的机遇既重要,个人的才智亦不可忽视。

《竞争力》排出学历在大学(大专)以下、财富在2.5亿元以上的50位富豪,而更大多数的创业成功后通过进修取得大学学历的富豪并未算在其中。这50位富人,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高中学历及以下学历各半,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制造等传统行业,将近1/3的人拥有相关上市公司。

这些人无疑是中国传统创业的典型代表。由“计划”转向“市场”的中国,物资极度缺乏,逐步建立中的市场秩序不完善,有才干有胆识的人按规则和不按规则出牌都面临机遇。市场秩序完善后,已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则构筑起另一道屏障。

在资本匮乏的年代,依托集体企业或是乡镇企业是创业的重要途径。徐文荣所带领的乡镇企业最初是以一小丝厂起家,1984年西安交大开发一种新磁性材料产品不知道能否成功,需要100万元的投资,徐文荣就开始冒着风险做磁性材料。徐文荣说他并不懂磁性材料,但是他知道西安交大是一个很有名的学校,他一个农民企业,为磁性材料花了100万元,如果做不成,西安交大难道不会给点别的吗?不需要硬件知识,基于对社会的判断,他成了企业财富神话的缔造者。以徐文荣,还有鲁冠球、何享健、沈爱琴、李桂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富人,他们均是原集体或乡镇企业的发起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他们,也就不会有企业的今天,集体财富最终向个人财富转化也是顺理成章。在社会转轨时期,“红帽子”企业比比皆是,合理的实现“部分由公转私”这种方式又是富豪的一大中国特色。当然,他们是幸运的,毕竟也有很多历经曲折仍中途夭折的MBO案例。

个人创业与依托集体相比,财富脉络则更为清晰,但创业之苦不言自明。2002年,腾达建设(SH 600512)上市,以叶洋友为首的29名泥瓦匠遂成公众富豪。殊不知,创业之初的叶洋友却因创业而饱受牢狱之灾。上世纪80年代初叶洋友与同村15位农民组成建筑施工队。1984年,建工队实现利税500万元,按承包合同规定,建工队每年只需向乡政府交50万元,再交产值的4%,余下的便归承包人支配。叶洋友按合同规定拿出57万元分给了自己的施工队。结果,他们被扣上“贪污”、“私分”集体财产的罪名,叶洋友和一些职工被抓了起来。适逢温州原市委书记袁方烈到省里工作以后亲自审理了这个案件,关押了一年的叶洋友才得以无罪释放。叶洋友说,如果当时不是这个结果,就没有今天这个拥有12亿资产的上市公司。江西果喜集团的张果喜,中国最早创业的企业家,也是国内首位以他的名字命名小行星的企业家,最初的财富源于自己的灵感所至。1973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当地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到上海找生路。他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能索价不菲。张果喜回老家“依葫芦画瓢”生产出雕刻樟木箱,如今,他的木雕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殊途同归,多种创业方式成就多方财富英雄,这些“高中富豪”是中国一个时代的剪影。现在,富豪二代的轨迹则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也幸运得多,他们家势显赫,受到比同龄人更良好的教育,在一个全新的财富创造时代递延财富。

标签:;  

富有中国特色_徐文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