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应对保护到期的发展战略_企业经营论文

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应对保护到期的发展战略_企业经营论文

论我国零售业应对入世保护期满的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发展战略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零售业是服务贸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按照加入WTO承诺,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零售企业设立的市场和资本准入门槛将全面放开。一些外资零售业巨头将大举进入,这使得国内市场的竞争将国际化。毫无疑问我国零售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提高我国零售业的竞争力,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以求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入世保护期满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

目前,大型跨国商业企业已经做好了在我国市场进行全面竞争的准备,并确定了以大型综合超市及专业店、便利店作为主要业态的发展战略,保护期一旦结束,他们将加快在全国布点并建立相应的配送体系。同时,外资集团已加强了对企业和市场的控制力。有的已准备在保护期后独资经营,并加快了供货商的选择,为其进一步扩张做好商品采购准备。有的外商还与房地产商、银行建立了长期发展战略联盟。知名跨国零售集团发动的猛烈攻势,对我国零售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流通模式、营销理念与管理方式,给国内同行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激活市场,提高零售服务水平,优化机制,加速我国零售业革命的步伐。因此,我国零售企业不能面对竞争就悲观,应凭借最了解中国大众消费心理的优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尽快做大做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尽管外资的势头很猛,但绝对不是说外资进入以后就和民族商业是对立的。加入WTO以后一个基本的理念应该确立:不管哪个国家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只要在中国经营,在中国纳税,都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企业,只是所有制不同而已。当然,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比如说我们的商业网点规划,形成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机制,不仅规范外资企业的开店行为,同时也制止内资企业重复开店、不合理开店的行为。入世保护期满后,我国的零售企业再也不能依靠政府的保护拒外资于国门之外了,只有用国际游戏规则打败外企,把自己变得跟竞争对手一样强大,甚至比它们做得更好。要做到这一点,我国零售商就必须学习和实施外资企业现代的大众零售经营方法。

二、我国零售业应对入世保护期满的发展战略

面对入世保护期满的激烈竞争,我国零售企业必须尽快地改变经营状况,通过结合企业的资金、规模和消费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特色经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挥本土优势,不断开拓市场

我国地大面广,情况复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别大,构成消费的分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不是几个资本集团、几种经营形式所能满足的。所以说,任何一个外资企业都不可能取而代之,外资企业只能在部分地区、部分业态、部分城市占领部分市场。而且从外资本身看也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第一,外资资本运作的目的是要盈利,不赚钱的地方他们不会去,比如像农村他们暂时就不会去。第二,任何一个外资本身都有一两个专门的业态,他们只会在自己熟悉的业态中发挥优势,不可能也经营不了所有的业态,面对所有的消费阶层。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外资之间还有一个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互相制衡的作用。任何一个外资集团在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对手的实力、网点布局、业态的选择,而且还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利益冲突,必然形成相互牵制的力量,谁也不可能独吞市场。

我国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尽快做大做强。首先可以从一个地区、一个单店做起,树立起一个在当地能够与外来国际巨头对抗的单体店,那么这个地区就不会被别人占领。其次,占据农村市场。目前,占我国人口70%的农村消费市场,其商品零售额还不到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农村商品零售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都大大落后于城市,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多放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市场,我国零售企业在农村市场具有明显的便利条件。再次,充分发挥门店地理位置优势。门店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客流量的高低、销售额的多少。在我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县城、镇以及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较好的“商圈”内,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绝大部分为我国商品零售企业所有,外商零售企业进入这些“商圈”的空间十分小。最后,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扶持民族企业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基本产业发展政策。我国零售企业在国债贴息项目、增资扩股、股票上市、资产重组、门店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等方面都可获得重点支持。

2.积极进行资产重组、战略联合,打造与外资相抗衡的商业“航空母舰”

外资商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比国内零售业低得多的进货价格,就在于其规模采购和规模销售所形成的良性循环机制。规模较大的商业企业在与供应商讨价还价中处于有利地位,能获得低廉的进货成本。因此必须实行规模经营,统一订货、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统一品牌,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我国零售企业必须走规模经营的道路,通过购并、新建网点、跨区域商业重组、强强联合,发展同城连锁、区域连锁,并与房地产商、供应商协力结成战略联盟等,实现合法的区域垄断以获得在市场上的相对优势,然后选择适当的发展方向并采取梯度推进的策略向外扩张,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的效率。以百联集团、华润万家、大商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我国零售企业已经在逐步地将所购并的企业进行资源重组,部分企业的经营绩效获得了一定的上升。

3.找准市场定位,开展特色经营

定位对于零售企业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企业的选址、经营方式、经营规模以及目标消费者等。定位雷同将导致过度竞争,其结果利润降低、商场倒闭,难以满足当今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我国零售企业应明确自己的经营目标,综合考虑消费者的收入、消费习惯、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定位恰当的区域市场。积极配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并提高自身实力,走区域垄断、梯度推进的扩张道路。在业态竞争中,外资超市的经营重点都是大型综合超市,因而大卖场之间的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我国零售业如能在各种社区开设便利店、超市以满足消费者日常必需品的需要就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

4.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自有品牌

以关注顾客需求为起点,协调供应链的运作,实现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双赢。就我国市场目前的形势而言,业绩良好的外资大型零售商在供应链中有很强的发言权,对于一般的供应商而言,大有店大欺客的味道,比如苛刻的进场条件和退货条件让许多供应商苦不堪言。我国零售企业如果能采取与供应商结盟的方式,用“买断制”代替“代销制”可以得到较低的进货价格,从而降低了成本,售价也就可以降低,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对采购产品的产品质量以及关于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资格考察,以防由于供应商产品质量的问题损害企业的声誉。此外,我国零售企业还应注意发展自有品牌商品。自有品牌是指零售企业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产品,并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由于无中间商,既降低了成本,又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因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自有品牌在全球各个区域都在积极地推动零售商的业务增长。在AC尼尔森 2003年所研究的36个市场中就有三分之二的市场的自有品牌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商品牌的发展速度。在这些市场中,更有近半数以上的自有品牌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5.重视人力资源,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商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是高级管理人才的竞争,我国零售企业人员流动也许是最为频繁的,一种是企业的中高层的集体出走,这种情况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大洋百货、华润万家的人事变动,这种变动不是简单的个别的高层的变化,而是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面一个纵向连线的出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巨大的打击。因此我国零售企业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利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可借鉴以麦德龙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的经验,建立职工内部培训体系,同时,也可委托行业协会、第三方企业进行店长、采购、营运、特许等多方面的培训工作,让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另一方面还要从利益上促使他们关心企业,给予适当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6.实行“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商品日趋同质化、质量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企业的所有市场行为都应该回归到你的最终消费者身上,他们最终决定了你的门店是否盈利,他们决定了你的商品价格是否过高,他们才是最有权利决定你的发展的上帝。世界著名的跨国商业巨头沃尔玛的经营理念就是强调顾客至上,让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充分享受购物乐趣。他们常开展诸如社会慈善捐助、娱乐表演、竞技比赛、季节商品酬宾、幸运抽奖等,使顾客在购物的同时,在心理上得到愉悦的感觉,体现愉快购物。我国零售企业也应做到“以人为本”,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真正地把企业的经营理念转到让顾客满意上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顾客满意已成了零售企业争顾客、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7.实行国际化经营

国内零售市场的开放,竞争的加剧迫使我国零售企业必须开拓国际市场。一定时期内,我国的购买力是一个常数,内资、外资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必然此消彼长。我国零售企业如果一味地在国内市场防御是很被动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占有新的市场份额,回避国内同业的过度竞争。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既是应对入世保护期满冲击的战略选择,也是拓展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际化是零售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零售商业企业商品购销、资金筹措等如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就有可能实现最优的“贱买贵卖”,获取最佳效益。一个仅在国内配置经营资源的零售企业是很难与跨国集团竞争的。

加入WTO,为我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减少了障碍,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上海联华、华联超市集团公司等较有实力的企业具有国际化经营基础,可以选择一些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落后国家市场作为向海外发展的突破口,还可以挑选欧美等地的二流零售商作为伙伴,弥补当地巨头尚未占领的市场空隙,或者同欧洲的巨头合作进入美国市场。我国零售企业必须学会在海外取胜,然后才能在国内取得胜利。现在是我国公司进军海外的最佳时期,因为西方经济严重萧条,美国一些零售商的资本大大缩水,已经跌到了最低点。在美国拥有 2100家分店的凯马特和拥有280家分店的Ames濒临破产,原因是经营不善而非需求减少。凯马特的崩溃在美国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零售业的真空,连沃尔玛和塔吉特都填补不了。我国的零售商可以利用其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把那些想进入美国大众零售市场的巨头组合起来。只要以10%股权的参股形式联合一家欧美合作者控制凯马特就可将其资产盘活,这样我国公司就可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现代零售管理知识的成果,从而增强在本国市场的战斗力。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条双行道,一方面跨国零售商可在我国取得更大的自由;另一方面我国零售商也可以自由地在全球零售市场展开竞争。我国零售业的领导人必须找到一条出路,将我国现有的生产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的零售优势以及自主品牌的优势。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通过收购全球性的品牌来获取超额利润。

标签:;  ;  ;  ;  

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应对保护到期的发展战略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