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建筑设计院(广州)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31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博物馆建筑风格也由传统的古典主义设计风格逐渐发生了多元化的转变,本文谨就博物馆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博物馆建筑设计观念的时代性革新。
关键词:博物馆;建筑风格;建筑观念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文化、传承文化、开阔视野、体悟艺术的重要场所,而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风格与建筑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另外,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类型也在不断扩展,这就给了多元化的博物馆建筑设计风格以更多的可能性。
一、博物馆建筑风格的多元化
(一)博物馆建筑风格的转变
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是近代开始产生的,这一时期的博物馆建筑风格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神庙、教堂等宗教建筑风格,直至20世纪初期,博物馆建筑中的复古主义建筑形态依旧较为常见,甚至许多官方建筑也始终保持着古典建筑的形态。但同时,这一时期,西方建筑领域已经开始产生的建筑风格的变革思潮,多元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开始产生,并逐渐应用于一些博物馆建筑设计当中,比如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场馆“水晶宫”就采用了钢结构与全玻璃外观,这一设计就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古典主义风格,成为工业化建筑的时代性标杆。20世纪初期,建筑领域兴起了新建筑运动,博物馆建筑逐渐开始了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变革,出现了“形式服务于功能”的国际式建筑风格,博物馆建筑设计更加突出其功能性需求。
(二)多元的博物馆建筑风格
二战结束以来,西方世界的博物馆建筑风格开始了进一步转变,逐渐由古典主义、国际式设计转变为更加多元的建筑风格,而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之外,各种其他类型的博物馆也在不断增加,如民族博物馆、人类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天文博物馆、电影博物馆等等,这些博物馆逐渐拥有了更多功能,其娱乐性功能进一步强化,现代的西方博物馆,已经成为集陈列、保管、研究、教育、娱乐与旅游等多种功能与一身的多功能博物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多的博物馆建筑风格来满足博物馆功能的实际需求。
其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理念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建筑风格多元化发展,博物馆建筑设计对于外部装饰与地域风格的要求更加强烈,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建筑流派,包括美国的“典雅主义”、英国的“粗野主义”等。随后以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师提出,建筑应当具备装饰性与象征性,但不必过分强调建筑风格的纯净,自此之后,博物馆建筑出现了更多的形态。博物馆建筑风格多元化的重要典例,就是1977年落成的法国蓬皮杜中心。在建筑风格上,蓬皮杜中心着重突出了现代建筑流派中的“重技术派”风格,采用了钢结构与玻璃材质,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外部造型设计方面,具有极为强烈的独特性,内部空间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功能性,可以很好地满足博物馆的功能性需求。
除此之外,现代的博物馆建筑设计中还包括多元论、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流派,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提出了个性化化的建筑理论,比如西班牙古根海姆美术馆分馆,就充分体现了加拿大建筑师盖里的“解构主义理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一个“博物馆群”,造型奇异、结构新颖,并且大量使用了钢结构、玻璃、石灰岩与钛金属等材料,充分体现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筑风格,并且通过建筑外表的不规则双曲面,充分赋予了建筑风格的流动性特质。
二、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
(一)重视环境因素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融合其周边环境因素,藉由对周边环境的充分认知与了解,有效利用环境因素,进而体现博物馆建筑自身的环境协调性。事实上,这种建筑设计中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与人文环境因素。同样以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分馆为例,该博物馆的建筑形态与建筑材料,充分结合了其所在地毕尔巴鄂市作为一个海港城市的深厚渔业文化。又比如,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法兰克福旧城的一座旧教堂附近,建筑地块为不规格的三角形,其建筑师霍莱茵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结合了地块形态,采用了三边围绕采光大厅为基本结构,将入口设计在博物馆的南部角落,与旧教堂遥相呼应,进一步凸显了博物馆与教堂之间的联系。在建筑设计时,霍莱茵充分考虑了建筑本身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并大量采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符号。
(二)重视社会需求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建筑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包括安全性需求,收藏与陈列展品的需求、接纳参观者的需求等,在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满足建筑设计的功能性需求。首先,要进一步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充分体现现代博物馆建筑在旅游、休闲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满足社会需求;其次,要注重对现代化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体现。例如,我国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是由中法设计师联合设计的,该建筑充分体现了首都博物馆在“联系历史,沟通未来”方面的功能,并且充分体现了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充分体现了博物馆设计对于馆藏文物的尊重。首都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采用了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屋盖,这两种元素充分体现了现代性,其钢结构屋盖的形态设计为挑出的大屋檐,是中国传统建筑形态的现代化表达,与首都博物馆新馆的所在地——北京市长安街的整体风貌相适应,充分展示出了其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与人文因素,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另外,首都博物馆本身是一个用以存放、保管与陈列馆藏的空间,因此在陈列空间的设计方面,首都博物馆新馆也充分体现了人文气息,引用了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风格,设计了宏大而透亮的内部空间,运用砖石木材来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建筑本身的人文情怀。
结语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博物馆的功能性需求,考虑博物馆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因素与历史文化因素,结合人文理念进行博物馆建筑设计,同时也要进一步凸显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艺术元素。
参考文献
[1]陈琨曜.现代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132-133.
[2]姜凌宇.浅谈博物馆建筑文化理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179.
论文作者:翁恒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博物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风格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功能论文; 因素论文; 体现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