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梁杰

(山西省临汾市妇幼保健院眼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 目的:研究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科门诊2014年9月—2017年6月接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90例,将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均45例。甲组实行泪道探通术治疗,乙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泪道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3.33,和乙组73.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甲组的泪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比乙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比乙组的22.22%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泪道探通术对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其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促进泪道功能恢复。

【关键词】 先天性泪道阻塞;泪道探通术;应用价值;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79-02

儿科疾病中,先天性泪道阻塞比较常见,病因为泪道发育先天性障碍,并以流泪等为主症[1]。若患儿病情严重,亦可引发急性泪囊炎以及泪囊瘘等合并症,从而加重了其病情。此研究,笔者将以90例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接诊于2014年9月—2017年6月)为对象,着重剖析先天性泪道阻塞应用泪道探通术的临床疗效,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7年6月由本科门诊接诊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90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原则将之进行分组:甲、乙两组各45例。其中,甲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月龄为3~17个月,平均(6.7±1.3)个月。乙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0例;月龄为3~18个月,平均(6.8±1.1)个月。所有患儿都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眼科学》[2]中有关于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诊断标准,由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各组的临床表现和月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机体不耐受手术和麻醉药物者。(2)年龄≥2岁者。(3)合并其它严重疾病者。(4)有其它手术史者。(5)患儿家长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者。

1.3 方法

乙组实施常规治疗,而甲组则采用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详细如下:确保患儿口腔以及呼吸道通畅,协助取仰卧位,并有效固定患儿的四肢与头部。取0.1%丁卡因适量,对患儿进行表面麻醉处理。利用抗生素类药物,并对其进行充分稀释,作为泪道冲洗液备用。挤压泪道后,反复冲洗泪道,并对泪道中的脓液进行彻底的清理,以减少患儿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风险。牵引下睑,充分显露下泪小点,然后再利用泪小点扩张器对下泪小管和下泪小点进行规范化的扩张。沿垂直方向,于泪小点处缓慢插入泪道探针(6号),并控制插入深度为1mm左右。90°朝内眦方向旋转,沿下泪小管边缘和睑缘平行方向进行内推,同时将下睑皮肤朝颞侧进行牵引。待感觉探针能触及骨壁之后,提示泪囊到达骨壁,需向下呈90°对探针头进行旋转,然后再垂直向下,向后外侧略微偏一点,进入鼻泪管。针对进入受阻的患儿,需将探针朝后退一点,并对操作进行检查,当有突空感出现时,停止进针,连接好注射器(5ml),并作回抽处理,待将鼻腔中的气体抽出之后,再推注适量的生理盐水。若鼻孔中流出液体亦或者是有吞咽动作,表明,探针手术获得成功。探通操作时,若感觉阻力较小,可立即将探针拔出。若阻力较大,需用胶布对探针的尾部进行良好的固定,并在留置20min左右之后,再将探针拔出。术后,予以患儿妥布霉素眼水滴眼治疗,需维持治疗1w,然后再行泪道冲洗处理,并予以复查。针对未完全通畅的患儿,需再次对其实施泪道探通术治疗。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的泪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对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比较。

1.5 疗效评定[4]

(1)治愈,无泪溢和异常分泌物;泪道冲洗时比较通畅。(2)有效,无泪溢现象;存在少量异常分泌物;泪道冲洗时基本通畅。(3)无效,泪溢明显;有大量异常分泌物;泪道冲洗时不畅。其中,(治愈+有效)/例数×100%为各组的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乙组的73.33%比较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对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来说,其往往合并有泪囊感染炎症,当中有一部分患儿能自愈,且可通过按摩泪道冲洗等治疗缓解病情,但若症状反复感染,则会对患儿的眼部发育情况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损害其眼球结构[5]。所以,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进行早期的对症治疗。泪道探通术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治疗手段,具有疗效好、病情恢复快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将之积极用于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中,有助于促进患儿泪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预后效果。此研究结果表明,甲组的泪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比乙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乙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总之,对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施以泪道探通术治疗,不良反应少,泪道功能恢复迅速,且能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艳丽.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采用泪道探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4):161-161,162.

[2]江茂松,陈国智.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7):3088-3089.

[3]龙伟雄.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9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1864-1864,1865.

[4]孙新万.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89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3):100,102.

[5]丁训佑.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80-81.

论文作者:梁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梁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