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上网“机会均等化”及“隐藏的不平等”
冯 虹 芦 琦
【摘要】 青年数字鸿沟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呈现出新的趋势:“机会均等化”及“隐藏的不平等”。为此,政府应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做好高校政策引导,合理调配公共资源,鼓励媒体、学校、家庭多方参与,多管齐下,应对青年数字鸿沟问题的新变化。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应用沟 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生活机会、赋能自身上的差异。青年群体作为用网最活跃的代际群体,其群体内部的数字鸿沟问题尤为值得关注。
“接入沟”和“技能沟”的弥合:上网“机会均等化”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接入沟”方面,制约青年人接入网络的诸多条件均不复存在,移动互联网在青年中实现了大规模普及,这得益于近年来手机价格和移动网络资费的不断下降。如今,即使是千元以下的手机也可以实现流畅上网的功能,据中关村在线2019年的统计数据,千元以下的在售手机多达620种;而移动上网资费价格也在不断下降,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多样的免流量套餐,为特定的手机应用提供免流量使用的服务。
随时随地联网的新形式。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用户的上网行为可以更进一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连接网络。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青年人对于碎片化时间的使用上,如等车、坐车、排队等时手机上网。当下,专为此类需求服务的手机软件层出不穷,如学英语、看视频、听广播、网络阅读、娱乐游戏等相关APP。许多PC端的软件也推出手机端的版本,保障用户能在手机端正常使用PC端功能并获得舒适的用户体验,如修图、邮箱等相关APP。
网络应用的去专业化。“技能沟”层面,移动互联网使得网络软件有了“去专业化”的特征,这保障了用户在运用网络时,不再会因上网技能的缺失而无法利用网络。“去专业化”的网络应用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便捷、简易的便民服务,用户只需要下载对应的APP即可,例如当下广受青年人欢迎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络打车、智能家居等服务软件。用户只需简单地扫码、通话、点击按键就可实现常用功能,满足生活需求,而完全不必了解其背后复杂的网络技术。互联网变得如此方便,使每一位青年都可以轻松享受它的赋能。
优化的网络传播形式。经验知识的广域传播是互联网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经验知识的传播形式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如网络直播、短视频、动图、在线教育等新的信息载体。它们除了能够满足青年用户的娱乐需求之外,还能以一种更加轻松、简单的形式来传播经验知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完全破除了青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技能门槛,以一种轻松、简单的方式,将其想要的生活经验或专业知识畅通无阻地送达。
“应用沟”日益明显:网络繁荣背后“隐藏的不平等”
互联网“赋能”青年。在研究网络使用行为对用户影响程度的差异时,可以将互联网对用户的影响用扩大化涵义的“赋能”来表示。扩大化涵义的“赋能”既指互联网给用户带来的“降本增效”的影响,也可以用来诠释互联网为用户带来更多的生活机会、改善生活境遇的作用。有学者根据赋能效果的差异将网络应用分为“严肃类”和“娱乐类”。前者指那些能够最大化发挥与工作、职业、学习、社会参与等相关的资本和资源的网络应用,后者指那些消磨时间、给人带来愉悦感受的网络应用。以不同类型的使用倾向来划分“应用沟”,本质上是在考察用户是否能更大限度地利用好网络为其自身服务。通过对青年群体在使用“严肃类”和“娱乐类”倾向上的差异,可以清晰分辨出群体内隐藏的“应用沟”。
“应用沟”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不平等,而不应该将之当成一种中性的使用偏好。一是青年人对网络的应用差异是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显著影响的。二是网络对于使用者有着明显的赋能作用,对网络的应用差异能够直接影响用户从网络中获取生活机会、改善生活境遇的效果。移动互联网普及后,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用户在使用“娱乐类功能”的倾向上不再存在差异,但在使用“严肃类”应用上却表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用户更多使用“严肃类功能”的特征;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高的青年会使用更多种类的生活应用,更多地使网络为己所用,实现赋能自身。“应用沟”不仅仅是简单的使用偏好差异,而是在彰显着一种新的深层次的社会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受到原有社会经济地位的深刻影响,并且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地位的流动和变迁,这种“隐藏的不平等”很可能成为今后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问题。
按文献发表年度进行统计,形成移动阅读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2004—2009年是国内移动阅读的探索期。该时期移动阅读WAP网站兴起,如移动梦网,随后手机报诞生、免费WAP网站获得蓬勃发展;该时期针对移动阅读的研究初步兴起,文献量增长缓慢,影响力较小,但同时期的电子书市场不断膨胀,涌现出大量阅读客户端。2010—2018年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移动阅读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2013年迎来研究的高峰。
陆叔叔把夫妻俩的名字合在一起,取了“月影馆”这个名字,“月影馆”中的展品也以自己一家三口的生活场景为题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牟月竟然不幸因病去世,蜡像馆的人气也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如何提升青年群体正确的互联网使用意识和能力素养
首先,针对青年群体数字鸿沟的新趋势,政府应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走出“指标过时”和“随波逐流”的两大误区。“指标过时”是指固守着以往“接入”层面的指标来对数字鸿沟进行监测;“随波逐流”是指以为数字鸿沟问题会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而最终消弭,进而认为目前并不需要过多干预。这两大误区均会导致对数字鸿沟问题新变化的忽视。政府应该逐年完善数字鸿沟的监测指标,通过政策引导、资源调配,积极推动青年数字鸿沟问题的改善,避免陷入问题意识的误区。
鲜征征 女.1977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博士,现为广东金融学院讲师,CCF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隐私保护等.
当前,政府如何逐步提升青年群体正确的互联网使用意识和能力素养,在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如何做好高校政策引导,合理调配公共资源。鼓励媒体、学校、家庭多方参与,进行正确的青年网络意识、能力素养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次,政府应重视高校在培养青年群体上网意识、能力素养上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信息化基础建设,丰富高校的软硬件资源;优化高校网络课程,提升高校网络教育的师资力量,确保硬件不落伍,师资跟得上;在原有教授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及时更新网络使用方法,向青年学生传授使用互联网“赋能”自身的自主意识,保障网络课程学得懂、用得上。
同时,针对社会上的青年群体,还应该合理调配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社会教育资源,在无偿传播知识、技术的基础功能上,承担起普及网络教育,提升青年信息技术能力、信息素养的责任;除了向公众开放互联网接入、电子阅览等服务外,还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公益讲座、科普活动,为有需求的青年,乃至公众,提供学习网络技术、培养网络意识的机会。
最后,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全民娱乐化”的浪潮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而到来。青少年对网络的认知能力不强,容易陷入对互联网的“娱乐印象”之中,自小养成的网络使用习惯会延续到成年。应该从媒体、学校、家庭三方面入手加强正确的青少年网络教育,加强正向使用互联网的引导,提升原生家庭父母的网络教育观;改善小学初中网络教育课程,强调互联网能够为其带来的生活和学习的便利,淡化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娱乐印象”。
2008年国家语委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收录词语共56,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个,双音节词语40 351个,三音节词语6 459个,四音节词语5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162个[6]。
【参考文献】
①赵联飞:《中国大学生中的三道互联网鸿沟——基于全国12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6期。
②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学术月刊》,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分别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研究生)
责编/李一丹 美编/杨玲玲
标签:数字鸿沟论文; 应用沟论文; 移动互联网论文;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