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基地地形地貌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08′至34°20′、东经112°14′至113°45′之间。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1.2 基地分析
项目位于平顶山市,开发二路和湛南路交叉口西南角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兼商业,用地面积为96475.61平方米,宗地地势较为平坦,周边水电气配套齐全,医疗教育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块特点为曲尺形平面。宗地的东侧为已建住区,北侧为湛河和滨河绿化带。
2 规划布局特点
2.1 总平面规划设计
2.1.1 设计思路分析
在该住区设计时,从总体布局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从居住者的需求出发,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生理需要为出发点,以邻里间的和睦交往为目标,以亲切宜人的空间规划和建筑风格为标准,设计出了更多的空间层次和传统的院落的延伸的空间形态。
该规划设计结合地形特点采用L形布局,分区明确,组团独立,形成半围合的空间布局,实现较高的容积率。设计风格采用新亚洲风格,新亚洲风格是目前受国际建筑界推崇的一种设计理念,它主张以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入西方文化。把亚洲元素植入现代建筑语系,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让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2.1.2 空间分析
营造宜人的交往空间, 克服传统交往空间随意性、自由灵活性的特点, 在规划中,小到组团,大到住区,采用层层递进的交往空间布局,多层次的渗透,围合出意境深远的院落空间,即改进了住区空间环境,又提升交往的品质,很自然地还原传统村落的空间属性。
平面设计方面,住宅首层大堂设计大面积落地玻璃,结合环境设计,将自然引入室内,使室内外成为一体,首层住宅设计私家庭院,多层住宅南北阳台,立面效果丰富。户型方正简洁实用,每户都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朝阳,动静分区,以人为本。
本方案的各个住宅单元内部均做到了面宽适中,流线合理,厅房方正实用,平面紧凑,实用率高,采光通风良好,满足人们对通风的要求。同时注意多样套型搭配,以满足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住宅部分结合不同的位置采用9层、26层和33层三种层高等级,不仅形成居住空间收放有序,景观轴线明确,中心景观突出的建筑布局,而且也构建出了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图1鸟瞰图)。
2.2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本住区规划采用‘车在周边走,人在中间’的外环道路系统,形成机动车和步行两套独立的系统,给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小区内部的步行主路设置宽度不小于4米,这样在紧急状态下可兼消防车道用,院落组团外侧设置6米宽的车行道,人车分流明确。地下车库设置三个出入口,分别分布在小区东侧、西侧、北侧车行道附近,最大程度上减少车辆对住区内部生活的影响。
2.3 绿地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图1 住区鸟瞰图
本规划在中心景观区布置儿童活动场地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宅间绿化和住区绿化相融的设计达到了环境结构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以绿地系统为骨架,以环境为触媒,公共绿地和宅旁绿地相连的开放空间的层次分明的绿化体系设计手法,实现了每户居民都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和以生态环境为主导的规划思想。
2.4 景观规划设计
本住区景观设计在形式上采用了主景观轴线和副景观轴线相互垂直的布局方式,组团院落形成主要的景观节点,点、线、面结合成为该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手法。采用亚洲新风格,把亚洲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语系中,把传统院落意境和现代风格结合起来,用现代设计隐喻传统意境,把人文底蕴充分体现出来,营造宜人的意境。该设计在色泽上保持自然材质的原色调,在视觉上给人以质朴的气息,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性的同时,使亚洲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景观建筑风格统一、不仅展现“形”设计,而更加突出“神”的追求,使视觉传达和精神向往同步;体现了传统的现代的简约风格。细节上追求精致卓越。
3 结语
该设计以生态、和谐的设计理念创新出现代化的传统院落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从形态规划向生态规划、从物质规划向住区规划的完美转变。在建筑形态和居住形态设计上,结合当地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风俗民情、时代特征,抽象出传统地域文化中的主要元素或特点 ,才能创造出具有宜人空间和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和居住形态,真正创作出了传统的现代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设计的精品。
参考文献
[1]李宁,孙书江.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5(4):123.
[2]黄丽霞.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2006.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袁敏1,王士俊2,袁铭阳3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