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论文_冯朝莲

(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广西浦北535300)

【摘要】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107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5例患者分组依据为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有无进行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未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比护理风险发生率以突出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干预价值。结果:在护理风险出现概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有效开展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可以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显著提高,针对护理安全隐患可以进行有效明确,并且可以研究有效措施降低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针对冠脉介入手术的治疗安全性做出有效保证。

【关键词】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

近年来,冠心病属于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方法于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其表现出治疗安全性高、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操作简便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短等系列优点,受到诸多冠心病患者的信赖【1】。但是此种方法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创伤,从而患者存在一定的概率出现并发症或者出现死亡的情况,例如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导管室未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最终会对患者的手术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探讨对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冠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临床采用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对观察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加以干预后,最终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出现的概率,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107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5例患者分组依据为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有无进行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52例):男33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31岁-8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2±3.56)岁;对照组(55例):男36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31岁-83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2±3.56)岁;观察两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明显(P>0.05)。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临床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于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临床未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最终对两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所有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护理风险出现概率实施X2检验(以%表示),以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风险出现概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护理风险出现概率临床对比

注: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3.1 预见性风险管理干预

将导管室护理工作职责进行有效明确并且细化,针对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有效明确,针对日常工作创建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岗前模拟培训力度有效加大,针对导管室护理人员工作的相关情况加以认真观察,护士长展开相关的点评工作,将导管室护理人员工作的风险意识显著加强。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实施预见性风险护理干预,针对患者表现出的疾病预兆可以做到早期发现,针对相关的操作抢救器械可以做到熟练掌握【2】。

3.2 手术护理风险管理干预

在准备对患者实施手术前,针对临床需要应用的抢救设备性能加以认真了解,针对表现出性能不佳的设备,需要做到早期发现,并且进行有效处理。此外合理进行相关设备以及药品的摆放,尤其针对临时起搏系统需要做到认真摆放。最终确保可以成功对患者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针对常规药物的配备工作需要认真完成【3】。

3.3 将护理风险管理力度有效加强

在对压力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针对表现出的诸多异常压力要求护理人员可以进行有效识别,此外对患者有效实施造影,之后通过显像结果,明确导管是否出现了嵌顿以及出现了打结的情况,此外针对患者是否表现出血管迷走反应的情况或者出现心肌梗死的情况,均可以进行有效明确。如果患者出现了导管嵌顿的情况后,最终会导致患者表现出致死性室颤的情况【4】。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压力图形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对数值发生的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当表现出异常压力图形后,需要通知手术人员将患者的临床手术暂停,分析导致出现异常压力的原因,之后选择有效措施对患者给予对应性干预。如果观察患者表现出血压过低的情况,需要立即选择升压药物进行干预,或者合理对患者实施补液干预。对于收缩压水平在180mmHg以上的患者,需要合理选择扩血管制剂以及选择镇静药物进行干预。观察患者的血压水平保持平稳后,继续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对患者的氧饱和度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如果患者的SpO2水平小于90%,需要立即对患者实施面罩吸氧,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氧气支持【5】。

3.4 针对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准确识别

对于室速以及室颤,要求护理人员可以做到准确识别,如果上述两种症状表现出持续性发作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合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对患者有效展开除颤护理干预。此外如果患者表现出心动过缓或者表现出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选择阿托品(0.5毫克-1毫克)对患者实施静脉推注,如果未获得任何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同临床医师进行密切配合,对患者实施心脏起搏。除此之外,针对患者是否表现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需要做到准确识别,如果患者表现出面色苍白症状、表现出头晕症状或者表现出神经异常症状等,需要立即选择阿托品(1毫克)对患者实施静脉推注,如果需要,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按照医嘱选择多巴胺对患者实施升压治疗。

3.5 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干预

因为手术室环境的陌生以及患者对于手术知识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患者内心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的现象。对于紧张无法配合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同患者之间展开密切交流,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蔼并且亲切,将患者对于医护人员表现出的信任感显著提高,确保患者对于手术流程有一定程度了解,将患者的内心紧张感显著缓解,从而将手术配合度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中,采用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同未采用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在出现护理风险概率方面,观察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表现出显著的下降,有效证明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临床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可以将护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显著增强,将出现护理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显著提高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赵朋云.冠脉介入手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3(34):289-290.

[2] 杨雪珍.导管室护士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浅谈[J].现代养生B,2014(8):261-261.

[3] 王辉宇.不同年龄患者冠脉介入手术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89-89.

[4] 梁青龙,王咏梅,冯琳等.血管内超声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4(20):292-292.

[5] 王艳蕊.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局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9):2264-2266.

论文作者:冯朝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论文_冯朝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