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关系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绝对性论文,相对性论文,真理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行的哲学教材中,在论述真理的绝对性时,是从真理的内涵即真理的客观性内容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而在论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时,又是在终极真理的意义上来谈真理的绝对性的,把真理的绝对性定义为: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无条件的、完全正确的认识。在论述二者的相互联系时,一边说,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与相对性(相对真理)不是毫无联系的两个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凡是真理,就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一边又说,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前一层意思把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看作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是在同一真理的意义上来论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后一层意思则把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视为两种不同的真理。这种前后矛盾的论述,不但违背了逻辑,而且“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个命题本身就讲不通,既然是无数个相对真理,又怎么能构成它们之和?无数个数相加,永远得不出结果,永远是个未知数。这正象恩格斯所说的:如果人类到达了这样的一点,“在那里,知识世界的无限性就现实和可能而言都穷尽了,从而就实现了已经数出来的无限数这一著名的奇迹。”〔1〕
由于教材把绝对真理看作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完全正确的反映,所以,在论述真理的转化时,只谈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转化,从来不谈绝对真理向相对真理的转化,这就违背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观点。
我认为,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本身所具有的绝对的因素。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故在强调这一方面时又把真理称为绝对真理。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人)的客观内容,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在这个范围内,永远不会被推翻。并且人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这是绝对的。列宁说:“承认客观的即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真理,也就是这样或那样地承认绝对真理。”〔2 〕这就是说,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在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这个意义上而言的。也只能在这个意义上谈论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至于教材,一方面也在此意义上叙述真理的绝对性,另一方面又把绝对真理说成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完全正确的反映。这不但不合逻辑,而且这种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完全正确的认识(即所谓终极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是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的。虽说人类世代延续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也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它的层次、联系是无穷的;在时间上,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和转变是无止境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进入人们的活动范围成为认识对象的,只是无限的物质世界中的有限的一部分而已。人们只能在有限中去认识无限,人类只能以自己不断发展的认识能力去认识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而永远不能完全彻底地认识物质世界。正象恩格斯所说的,“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从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它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3〕由此可见,恩格斯根本不承认有一个对物质世界的完全正确反映的终极真理。他认为,如果说终极真理存在的话,那么,它就必须以世界的静止不动和宇宙间一切矛盾的彻底、完全解决为前提,但这两点对人类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古老的梦幻而已。既然终极真理不存在,那么在终极真理的意义上来谈真理的绝对性,当然也就毫无意义了。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的因素。由于任何客观事物都不是在单一的联系中存在和发展,因此,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揭示的真理又具有相对性,故又称为相对真理。相对真理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广度上讲,这种认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某一领域、某一范围事物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讲,这种认识只是对有限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人的认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认识无限宇宙中的有限事物和有限事物的一定层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任何真理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
综上可见,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是真理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此,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离开绝对性而只具有相对性或离开相对性而只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即纯粹的绝对真理或纯粹的相对真理都是不存在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相对不能离开绝对而孤立存在,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的永远不会被推翻的客观内容;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也不能离开相对而孤立存在,任何绝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相对的因素,因为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人们在特定范围、特定层次上获得的,所以它又是可变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网之上。所以,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需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只有从相对之中把握绝对,才能确立对真理的坚定信念;只有从绝对之中把握相对,才能避免思想僵化,防止教条主义。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还表现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正是由于这种转化,真理才不断地得到发展。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对立统一是真理发展的内在源泉。真理的绝对性使真理成其为真理,它既是以往认识的终点,又是每一真理发展的起点。真理的相对性指明真理发展的方向,相对性就是有条件性、局限性,突破特定条件的限制,才可能发现新的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着真理的发展。
人类所获得的一切知识,都经历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少到多、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反复的实践,逐渐淘汰错误的认识,不断发展正确的认识。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界限内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如果超越这个界限,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面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4〕列宁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真理的条件性, 也就是真理的适用范围。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如果认真研究分析真理的条件,把原来起限制作用的条件掌握了,突破原有知识的局限性,就有可能发现新的真理。于是,原真理中的相对性因素就变成了新真理中的绝对性内容;原真理中的绝对性因素就变成了新真理中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因素;而新真理又有自己新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需要发展,向更高一级的真理前进。每门科学的发展都是如此。如物理学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就是这样。牛顿力学只是反映了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的规律,如三大定律被应用于设计汽车、轮船、飞机及高层建筑等方面,万有引力定律被应用于计算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行轨道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运行轨道,甚至可以使人们预报百余年后在地球某处能看到的日、月全食的时间。至于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和微观粒子的运动却是牛顿力学所未能跨越的界限。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则达到了牛顿力学所未曾达到的高度,他们把牛顿力学不能超越的条件当作自己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了更普遍、更精确的知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并没有推翻牛顿力学,而是为它确定了范围和界限,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特例包括进来。我们知道,当描述微观现象特征的某些参数可以忽略不计或者物体运动的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的时候,运用量子力学或相对论的公式计算,可以得出与牛顿力学一致的结果。也就是说,牛顿力学真理中的绝对性因素,在这里变成了相对的因素;牛顿力学真理中的相对性因素,在这里变成了绝对的因素。真理发展没有止境,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真理也有自己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现代自然科学已经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有的问题需要超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才能够解决。因此,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也需要发展。真理发展了,原来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互相转化了,发展了的真理又具有新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互相转化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126页。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212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