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床上支气管哮喘属于多种细胞和组分,涉及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喘息,胸闷,气短和咳嗽等症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有效治疗显得极其重要。本文阐述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传统药物治疗,近期使用以及正在开发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关键词】哮喘;急诊救治;进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008-02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asthma
Wang Zuzhu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xin County, Hubei, Yangxin 435200, China
【Abstract】Clinically, bronchial asthma belongs to a variety of cells and components, involving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 Patients will suffer from repeated wheezing, chest tightness,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cough. Some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also have high reactivity to various stimulating factors, which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safety.Therefore, early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clinical significanc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athogenesis of bronchial asthma, traditional drug therapy, recent use and drug and non-drug treatment being developed.
【Key words】Asthma; Emergency treatment; Progress
支气管哮喘是慢性肺病。据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为5%~6%,发达国家发病率为7%~8%,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调查结果,中国哮喘发病率1%~4%。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针对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进展进行分析,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传统用药以及新药研发与非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1.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是气道阻塞性疾病,但炎症类型,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已经证实,哮喘是各种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的一种高反应性,可逆性和重建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在形成过程中均参与肥大细胞的作用,利用肿瘤坏死因子直接辅助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也能产生许多炎症介质,能有效促进过敏性炎症的产生,气道炎症介质对气道平滑肌收缩有间接作用。一些激素因素影响这种感觉神经,导致局部轴突反应,非胆碱能神经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进一步收缩,促进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诱发哮喘的发生。
2.支气管哮喘的传统药物治疗
2.1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临床实践发现,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比较广泛,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使气道炎症明显改善,修复引起气道上皮炎症的炎症损伤,治疗哮喘有一个显著的效果,目前已被公认为有效的抗炎药。目前临床上应用蔡多罗米、色甘酸(色甘酸钠)、白三烯调节剂、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等均可作为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
近期文献报道,轻度持续性哮喘患者和低水平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增加ICS剂量和联合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临床疗效无差异。目前,新一代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正在改进,疗效更加准确,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2.2 茶碱治疗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茶碱具有显著的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近期有文献报道,低血清浓度的茶碱便可以对肥大细胞、单核细胞、T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核因子κB活性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
2.3 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发现,哮喘患者气道胆碱能神经紧张度升高明显,胆碱能神经反射会明显增强,因胆碱能神经在气道内分布不是很均匀,在气道上较多,在小气道中比较少,所以使用抗胆碱能药可以有效地扩张支气管。研究证实,D4等炎性介质可直接影响该气道平滑肌,引起气道收缩,抗胆碱能药物对舒张气道阻力功能不是很明显,因此胆碱耐药性的应用效果已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最近的文献报道,新开发的嗅觉抑制剂可以对M3受体产生强烈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效果持久,不易产生耐药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强度和速度相对于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并不是很理想,如果两药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使气道舒张效果更持久,与茶碱结合后药物的应用,会增加平喘的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2.4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对β2受体的激发和激活腺酸环化酶,使得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内CAMP浓度显著增加,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显著缓解哮喘效应。目前,福莫特罗的临床应用是一种长效,有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具有疗效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最近有研究者推荐fumotro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3.新近使用与正在研究开发的药物
3.1 抗IgE治疗
有研究证实,一种Fc单克隆抗体IgE抗体片段经封闭游离IgE后,可使IgE和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受体有效阻断,最终达到抑制介质释放的效果。有些学者在大鼠身上发现,获得了IgE水平。可有效降低哮喘中变应原性炎症反应。目前治疗变应性哮喘IgE单克隆抗体的哮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加重哮喘的缓解,并且可以减少ICS剂量的应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但重要的是要注意这些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所以临床医师应该注意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区分和有效治疗。
3.2 TNF-α封闭疗法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众多哮喘患者当中,只有5%-10%的人群属于危重患者,部分患者自身能够对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做出抵抗反应,所以临床的质量效果并未得到良好体现,但是TNF-α封闭疗法的研发改变了这一现状。TNF-α是一种促炎介质,对哮喘的免疫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可以促进支气管与肺部炎症的形成,并且产生气道高反应。TNF-α单倍体克隆抗体已经运用于临床试验,它属于一种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能够对多种分子或者细胞的毒性部位产生闭合作用,因此阻止TNF-α和受体进行接触,最终激发TNF-α介导多种免疫细胞功能,从而有效抑制不良损伤。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TNF-α单倍体克隆抗体可以高效预防并且质量因为TNF-α过量而导致的严重疾病。
3.3 磷酸二醋酶抑制剂治疗
研究证实,两种酷磷酸酶(PDE)尤其是PDE4能调节炎症细胞对哮喘有显著疗效,其对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气道平滑肌等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作为目标,这种酶是目前治疗炎性肺病的新方法。这类药物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在将来的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3.4 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所谓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开展治疗原因的新方法,利用纯化抗原疫苗和标准化治疗特应性哮喘,疗效安全,尤其适用于粉尘、动物皮屑和花粉过敏患者。目前已有研究证实,通过舌下给药过敏原特异性免疫,近期对治疗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缩短发作时间,并且可以减少用药量,长期疗效可调节免疫功能,改变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过程,促进患者康复。有学者对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发现本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支气管哮喘发作时间明显缩短,比对照组用药量较低。
3.5 新型吸入性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
除了开发新的生物制剂之外,研究人员还改进了目前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剂型。这种改善主要集中在长效吸入β-2激动剂,长效吸入激素和两者的长期组合。已被批准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茚镖,其剂型比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可每天使用1次。这种长效制剂的使用简化了哮喘的治疗并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此外,一种长期的药物胆碱,溴化物已经开发出来,目前正在北美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观察,其对哮喘患者的疗效有望进一步提高 观察和评估。
4.支气管哮喘的非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非药物治疗为支气管热成形术,手术应用无线电波烧除哮喘患者气道过多平滑肌的方法,从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最终缓解症状,控制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适用于中,重度患者。
支气管热成形技术又被称作支气管镜射频消融热支气管成形技术,主要运用原理就是通过无线电波来灼烧哮喘患者气道中多余的平滑肌,从而有效地减少气道高反应,减轻和控制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现象,对于重度或者中度患者较为适用。呼吸道的平滑肌细胞是呼吸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具备特别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气道平滑肌细胞异常,那么呼吸道系统则会随之病变。平滑肌细胞增生,会导致呼吸道狭窄,从而导致人产生哮喘,这是哮喘最为主要的病因。根据研究调查显示,BT的介入质量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病情,通过治疗时间的延长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并且依靠药物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维持后期病情。BT是哮喘患者使用多种药物疗效不佳的根源之一。但治疗风险大,过敏性气道加重呼吸困难,远期效果不明。
5.总结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点是以呼吸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近年来随着哮喘病理生理,不同炎症表型特征的研究深入,使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式不断更新,传统药物治疗,新药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开发,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蔡颖,王芹.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药开发[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4):250-253.
[2]胡江彦,何滨.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4):587-588.
[3]叶艳.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及前景[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9-10.
[4]刘立虎,刘东辉,徐宜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临床荟萃,2010,25(7):632-634.
[5]刘昌起,王枢传,周翠蓝等.重症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的抢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11(3):145.
论文作者:汪祖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哮喘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气道论文; 炎症论文; 平滑肌论文; 患者论文; 受体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