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机制。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各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然而,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因此,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法律保障作用。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发展趋势;研究
引言: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下,全球环境越来越恶劣,特别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工业大国、最大消费市场。在环境污染的今天,治理措施的实施已经刻不容缓,减少工业污染的排放,减少人为环境破坏因素成为我国现状的主要任务。环境影响评价是指的在某个地区进行居住生活,对当地的环境质量做出分析研究,并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影响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降低污染,维护生活空间质量的一种评价体系。其主要方式是预测分析法,提前预测污染问题并防治,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少受污染侵害。
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影响是指开发行为可能引起的环境条件的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环境影响评价是分析预侧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目的是在保证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控制和减少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只重视眼前的、直接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影响评价能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合理确定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2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2.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国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注重环境质量的大国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广泛实施。随着全球化变暖,人类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烈,发达国家把环境保护问题放在国家政策首位,保护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国外发达国家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是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而且是从地区向四周延伸,从点到面对国家整体环境做出分析和治理。从科学性和系统性方面来说,国外运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科技手段非常先进,精确的监测仪器全面掌控地区环境的细微变化,使得调查手段更加科学明确,为环境的监督和治理提供了很大便利。
对于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来说,国外先进的分析系统,全面的检测系统,这都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利条件,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使人们的生活持续而且平稳。不仅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方面完善,在社会形势下,国外采用与活动规划相结合的方式,让环境影响评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两者有机统一,不断协调,从根本上维护了生态环境,确保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完整性,只有了解城市规划,才能完整的认识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环境影响评价得以有效进行。
2.2国内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评价体系也在日益进步,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也逐渐全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交易市场,巨大工业化生产国来讲,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达到一个顶峰,全面预防和有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首要任务。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来治理环境,但是供小于求,我国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落实好环境治理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案体系没有完善和发展,国家政策有待于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也越来越高,但如今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运用的不够成熟,会出现漏洞导致治理环境问题不全面,影响环境评价的结果,只有充分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监测环境质量问题,及时做出反应,根治问题根源。
3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环境评价不仅关注当代人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需求。
3.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我国已制定的一些政策、法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对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千差万别,情况非常复杂,从而造成了评价的组织管理不协调与不统一,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出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原则。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将传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政策分析方法、系统论方法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及GIS技术等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并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有机结合,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支撑体系。
3.2 环境影响评价的推广深入民心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的运用让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有了保护环境的依靠,有效的监测,提前做出预防和治理,这都是环境不断优化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推广深入人心,人们在乎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好的政策体系可以把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环境污染问题,把环境污染的根源扼杀在摇篮里。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3.3 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充分重视公众参与的内容,促使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论证并优化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既可减少工程建设对社会的影响,也可为居民安置,公众和社会团体受影响的补偿等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了公众参与的内容,可以补充环境监测评价和数学模式预测难以发现的环境影响问题,同时可以为判断建设项目所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而支付的社会成本提供重要依据。
4 结束语
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全球重视的大问题,全球化变暖的今天使我们深刻反思了我们的“恶习”,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的去保护它,不然等待我们的将会是灭亡。环境问题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还需要不断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制定各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制定有效的奖罚制度,以此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刘振,薛宝琪.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平原大学学报,2005,(06):43-46.
[2]王威,葛再立.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2)
[3]赵廷宁,武健伟,王贤,史明昌.我国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15年(12)
[4]蔡春苗,尚金城,苗伟,周嘉. 中国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1):184-187.
论文作者:王丽1,赵玉静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我国论文; 国外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现状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