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规模与国际企业规模经济_投资论文

国际企业投资规模与规模效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规模论文,效益论文,规模论文,国际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据联合国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我国现有900 家跨国企业在1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或共享4000多个投资企业, 然而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并不轻松,要想在国际上参与竞争,应组建世界级跨国企业集团,以规模经营对付国际上日益强化的规模竞争。本文从国际投资规模理论与产业调整理论、生产成本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分析入手,提出国际投资规模的合理性与适度规模经营,并为我国企业如何把握适度规模投资提出了建议。

一、引子

在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冲击下,中国许多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卷入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据联合国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现有900 家跨国企业在1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或共享4000 多个投资项目。 从1990 年至1994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指我各单项投资占该项目总投资10%以上的投资)年均24亿美元。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凭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已连续两年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然而,我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并不轻松:首先,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步伐加快;其次,国际企业兼并成风,1995年国际企业兼并金额达8000亿美元;再次,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其内部贸易去年占世界贸易总额近40%;最后,国际经营风险增大。以上事实告诉我们:我国企业(按国际标准划分多为中小企业)要想现在和今后在国际上做生意或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就须组建世界级跨国企业集团,以行业整体或至少部分规模经营对付国际上日益强化的规模竞争。

我国已不失时机提出组建大企业集团、抓大放小等一系列国有企业发展方针,这将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国有企业规模化程度低、企业间恶性竞争严重、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非正常局面。本文拟采用国际投资规模理论与产业调整理论、生产成本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分别讨论国际投资规模的合理化与适度规模经营,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二、国际企业规模经营的合理性

所谓规模经营是指企业的投资规模(含本部及海外)至少达到规模效益临界点。产品、行业与企业各有各的规模。现今更有区域和集团规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家们之所以热衷于规模经营,除主客观条件促进外,经营资源的流动及随之而来的对海外经营的控制权是为规模投资的主要动力。

(一)投资规模理论

图1:国际企业规模经营模型

图1中两纵轴分别表示两企业在各自国家内生产汽车的单位成本,假定其他条件同等。F[,1]右向表示A企业的生产规模或产量,F[,2] 左向为B企业生产能力。假定两企业长期生产成本曲线相同,则AA[,1]与BB[,1]分别代表双方的成本曲线。E点表示最佳规模临界点(MOS)。

AB两企业在图中既定投资规模与产量说明三点问题:一是A 企业已达到MOS,而B企业仍在高成本生产,即F[,1]Q[,1]>F[,2]Q[,2],而F[,1]C[,1]<F[,2]C[,2];二是A 企业的规模经营势必在国际市场上占尽优势,而B 企业如果不靠关税保护无法维持,出路是并转;三是A企业集团有可能且有能力通过强化集约型生产,使AA[,1]线的MOS向右下方延伸,或凭其优化经营资源向B企业投资,控制股权,并创规模经营(获取2C[,1]3C[,1]C[,][,2]三角效益)。

(二)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该理论同样可说明规模经营的合理性。

图2:产业结构调整理论——规模效应出口

图2中AB线为假定两国在充分就业、 资源充分利用下生产同类产品的可能性边界。P[,1]为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E点为原生产点,A[,1]B[,1]为原两国产量组合形态。假定进口品由于实行规模经营,企业得以逐渐比以前更低的价格由外输入(见价格线P[,2]P[,3]P[,4])使原生产点E向G点移动,两国企业产品组合由A[,1]B[,1]变为A[,3]B[,3],但是,如果资本不能流动,仅劳动可在产业间流动,便可画出次生产可能性边界CD系列。

该模型亦说明两点问题:一是由于国外企业的规模经营与国内企业的一般经营,出口减少,进口增多,即B[,3]>A[,3](比较原生产点E:B[,1]<A[,1]);二是国外企业规模经营迫使国内企业进行资源调配(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该行业为国内支柱产业,政府应考虑如何扶持使其上规模,以同国际强手竞争。

三、国际企业经营规模的适度性

这里重点讨论何为企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成本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一)生产成本理论

为研究便利,经济学家将生产成本划分为短期与长期成本。据短期生产成本理论, 国际企业仅有一种不变规模或生产能力, 其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均有三个阶段:递增→顶点→递减,其中MP还有负产量时期,因而有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与此相对应,国际企业的平均成本(AC)和MC也分为三阶段:递减→谷底→递增。如果以图形表示AP、MP与AC、MC的关系,两者互为倒影:

图3:产量与成本走势比较

如图3所示, 国际企业在短期粗放型经营中的要素合理投入区域为B区2,此时AP为最大值,AC为最小值,而MP=0,TP达最高值。 如果生产在A区和B区1开展,会因缺员与资本闲置造成浪费;如果在C区生产,除非扩大规模或采用集约型生产,否则TP下降,MP呈负值,企业必然亏损。

国际企业在实践中都是长期经营的。所谓长期与短期,其分水岭是既定规模的变与不变,或长期是由无数个短期组成的。在短其中,企业可通过增加或减少可变要素的数量控制产量(以粗放型经营为主)。而在长期中,企业可同时变动可变要素与实际资本控制产量,创新规模(以集约型经营为主)。这时,在短期中存在的边际收益递减法则(假定规模不变)已不复适用。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走势如下:

图4:长期平均成本(LRAC)曲线走势

图4中LRAC曲线是由许多SAC构成的,每一SAC 表示一定生产规模或一定直接投资,将所有SAC的外沿用一条线联起来,便形成LRAC曲线。问题是,LRAC曲线为什么在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时也呈U字走向?

规模经济理论可回答这个问题。

(二)规模经济理论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LRAC曲线要经历三个阶段:规模效益→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体现在图形上,这三个阶段呈U字走势。

图5: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理论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将LRAC划分为三个阶段以阐明企业投资的适度规模。如图5所示,LRAC1、2、3表示三类行业的LRAC走向,M-D系列则表示企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范围,类似于短期成本理论中可变要素适当投入区域B区2。M表示最佳规模临界点(Minimum OptimalScale),D右去表示规模不经济,左去至M为收益不变阶段。 下面简单概括一下三条LRAC曲线。

LRAC[,1]所代表的产业较容易达到MOS水平(O-Q[,1]),但收益不变阶段持续很短,这意味着该类行业单位工厂规模不能过大(见M[,1]-D[,1])。享有这种LRAC曲线的行业如想避免规模不经济,必须走企业规模化道路,即以多个分公司或海外分厂的单位规模形成企业规模。典型企业类别有:多数零售业、部分轻工业厂商。

LRAC[,2]类行业也比较容易以小规模投入获得MOS水平(O-Q[,2]),其特点是:效益不变期(M[,2]-D[,2])很长。这说明此类行业可以不同投资规模获取收益不变效果(Q[,2]-q[,2]),典型企业类别有:肉类加工、家具、服装、木制品、小型工具等。

LRAC[,3]的特点是:企业要进行大规模投入才能获取MOS水平(O-Q[,3])。这说明,此类行业基本规模相当庞大,如果投资仅及达到MOS 的1/5、1/2或2/3,都不会获得规模收益,只能造成资源浪费。典型企业有:汽车工业、铝制品业、钢铁及某些重工业。

以上成本与规模经济理论共同界定了国际企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域限。但是否所有企业家对此都有所了解?接下来讨论一下中外企业规模经营的实践,并提出几点建议。

四、中外企业规模经营实践

据资料,中国国内数十家电梯厂的产量比不上日本日立电梯一家的产量,而国内多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不及美国福特一家的生产能力。这实际上是个规模经营与零打碎敲的关系问题。这两种经营方式下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对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不言而喻。那么,是否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呢?这点在规模经济理论中已有明确回答。小企业能否上规模?LRAC[,1]和LRAC[,2]对此也有解释。附表所列数据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适度规模经营概念的理解。

附表:不同行业的适度规模

行业名称 MOS 理想工厂数目 市场份额 理想企业数目

啤酒业百万桶/年

29 3.4% 9

烟草业360亿支/年 15 6.6% 11

(2300工人)

非橡胶鞋业 百万双/年 500 0.2%100

(250人/班)

玻璃瓶13万吨/年

70 1.5% 20

(1000工人)

冰箱 80万件/年7 14.1% 6

汽车电池

百万件/年

53 1.9% 50

(300工人)

综合钢业

4百万吨/年 45 2.6% 33

柴油发动机

4 25.5%

汽车业 9

11%

商用飞机

10

10%

从理论上讲,某行业MOS水平产量所占市场份额越小, 其市场包容性越大。如酿酒业工厂的MOS产量为国内市场的3.4%,这说明全国市场可容纳29个具有MOS产量的工厂(100%/3.4%)。 而某行业工厂的MOS产量所占市场份额很大(如25.5%),则表明该行业需大规模投资才能进入。简言之,行业MOS 所占市场份额小(包容量大)的行业所需投资规模小,相当于LRAC[,1]和LRAC[,2]曲线所示行业;而反之则相当于LRAC[,3]曲线所示行业。

由此可见,规模经营并非大企业的专利,不同行业有不同程度的规模经营。如温洲市一些生产钮扣的小企业就是靠规模经营而几乎占领全国的钮扣市场;法国Nancy市郊的扑克牌厂,仅用100多人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二大扑克牌厂家,这些就是适度规模经营的例子。相反,企业过于庞大(如超出该行业M-D规模),又没有采取相应的集约化措施,早晚会走向规模不经济。70年代美国大零售企业格兰特公司的倒闭就是例子。当然,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问题不是规模过大,而是不少企业规模不足。这不仅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1995年9 月由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美国名列第一,中国仅为第34位。

面对世界经济集团化、规模化的大潮,国内不少地区都制定出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规划,如珠海的“月亮工程”、中山的重点扶持亿元大企业方针、上海的“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战略发展计划、广东外贸的“规模经营,分类指导,抓大放小,制度创新”调整原则等。以上这些无论是地方的调整还是国家的计划,都会对我国经济的根本转型起到重要作用,最终促使我国综合国力提高。

五、几点建议

据统计,1993年,我国共有大型企业4600家,产值为14739.5 亿元,而中小型企业计44.47万家,当年产值为24953.54亿元。这表明, 排除已达MOS水平的中小企业,我国企业规模化仍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就如何把握适度规模提出几点建议。

(一)区别对待

对LRAC[,1]曲线类行业,在主干企业投资规模实现M[,1]-D[,1]生产能力时,应在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同时,开辟海外分厂或分公司,这样,企业可以同时收到数个M[,1]-D[,1]效益,同时避免了规模不经济;对LRAC[,2]曲线类产业,虽然大、小企业可在不同规模创造规模不变收益,但在国际市场上,将所有M[,2]-D[,2]之间的同行合并成跨国大企业是为上策;在LRAC[,3]曲线类行业中,对于无力达到MOS的小企业,应坚决关停并。如美国战后拥有20 余家汽车公司,现今只有3家。

(二)发挥生产要素的“聚合效应”

组建大型混合经济型企业集团是将3种LRAC 曲线行业的适度规模混为一体的多元化规模经营,它不但改变企业组织结构,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重组,而且能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的增长点。这就是规模经济学中的“聚合效应”。

(三)MOS延长术

前述3种LRAC曲线中的MOS并非永恒的,它不过是前人在一定科技水平状态下的公式。事实上,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MOS 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延长的。集约化生产本身就是延长或扩大MOS 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同行业的企业能在MOS 水平之前及时从以粗放经营为主转为以集约经营为主,企业当可获得投入与转型双重回报。

标签:;  ;  ;  ;  ;  ;  

投资规模与国际企业规模经济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