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医院 350001)
摘要:目的 研究同时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具体方法于效果。方法 对于我院在过去一年所收治胃肠道手术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采取随机法对其实施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切口愈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接受胃肠道手术病人中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切口愈合率,有效预防感染,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具体指的是病人围手术期手术位置遭受大量细菌侵袭产生感染,属于外科手术期间十分多见的并发症,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与预后效果,胃肠道病人由于胃肠道十分容易滋生细菌,手术感染与切口十分多见,会引发切口愈合延迟,对于手术之后的康复十分不利[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我院在过去一年所收治胃肠道手术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2016.1-2017.1),100例病人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51.05±4.85岁,其中阑尾炎病人30例,直肠癌病人15例,急性腹膜炎病人15例,腹外疝病人20例,胃癌病人20例;采取随机法对其实施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
1.2方法
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手术之前护理人员来到病人病房,为其介绍病历,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介绍手术室内部环境、相关注意事项、手术措施,手术之前为病人提供禁食,给予病人有效的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手术间需要严格进行消毒,对于特殊感染病人为其选取含氯消毒剂实施消毒,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执行操作;手术部位实施消毒,皮肤消毒面积需要大于切口22cm,在切口部分采取皮肤保护膜,在腹腔切开之后采取保护器对于切口实施保护,避免产生感染,缝合腹膜采取碘伏进行冲洗[3]。
1.3评价标准
切口愈合标准:病人切口不存在不良反应,代表甲级;病人切口愈合效果欠佳,皮肤坏死、血肿,但是不存在化脓现象,代表乙级;病人切口出现化脓与引流,代表丙级,其中丙级愈合属于切口感染[4]。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所得的各项数据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施行数据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期间,t 值采取检验计量资料,卡方采取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P 值加以判定,其标准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如果 所得P 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的切口愈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切口愈合率对比 例(%)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手术之前为病人提供访视,给予病人心理干预措施,为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由于不良情绪引发机体免疫降低,手术之前对病人皮肤实施清洁,减少皮肤和胃肠道内部细菌,手术期间需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执行,提高对手术室内相关物品的消毒,手术之后马上实施冲洗,选取敷料覆盖切口,按时更换敷料,加快伤口的愈合[5]。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切口愈合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胃肠道手术期间,为病人提供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加快切口的愈合,促进病人的康复速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 1] 张晓明. 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 察[ J] . 河北医药,2013,35(13):20742075.
[ 2] 王伟红.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 理对策[ J] .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86789.
[ 3] 刘春萍,何玉霞,李小斌,等. 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外科手术 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 . 西部医学,2014,26(7):949951.
[ 4] 吴海英,全日红,蔡亚娜.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效果观察[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63564,647.
[ 5] 吴淑珍,吴先华,潘晓亮,等. 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 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3294331.
论文作者:黄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切口论文; 病人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胃肠道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