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它涉及了多个工程阶段的问题,如项目工程设计阶段、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等,其中项目工程设计阶段是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项目工程的后续施工等阶段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所以在整个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中,项目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成为其中关键环节。本文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措施
造价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造价大小的控制有助于建筑工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对于工程编制和审查及工程的造价预算、施工图预算而言是需要关注的要素,能够为建筑单位的资金控制创造条件。这些都表明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设计时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到较大的作用,若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概算偏差等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引起工程造价失控、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对于工程设计都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一、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分析
1、设计专业不足。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文件,其不仅仅是效果图形的组合,而且是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其中还涉及到建筑、结构、水电等方面的内容,而实际设计中不少建筑单位缺少专业技术,尤其建筑设计不够细化,造成在结构设计时荷载数据的大小不正确,再加上有的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认为反正还要进行施工图设计, 使得初步结构设计不按规范、标准进行。如果设计阶段的质量把握不好将会造成工程量计算的大量误差,造成工程投资估算失误。
2、管理方式传统。通常设计工作必须经过设计-校对- 审核- 审定程序等阶段, 但设计者却仅仅落在执行规范上,基本上没有对设计优化、合理性的评估、资金核算等方面进行管理,这会使得整个项目工程只局限于图纸工作,忽略了成本、效率、技术方面的协调运作。当前建筑工程单位采取的管理模式依旧停留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大多数将重点局限于工程质量上,在设计阶段没有实施必要的管理工作。在我国工程建筑中,设计费在建筑产品的整个造价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起到的作用却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唯一能够自己决定的就是以降低设计和服务的质量来提高工作效益,难以再考虑工程技术、经济、功能最优化。这样的收费制度常常会使得工程质量遭到损坏,给今后的设计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增大了施工成本消耗。
二、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措施
1、提高设计质量。主要是通过对设计标准的改进,增加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简化、优化的原则提高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采用标准设计,不仅加快了设计的周期,也使得建筑产品能在工厂批量生产,实行工业化,同时加快了施工的进度,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劳动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例如,屋顶沿沟设计采用PVC预制沿沟,设计工作量减少了,施工的难度也降低了,建筑物的自重也得到减轻,直接工程成本比浇砼沿沟节省了70%,而且预制沿沟的造型可以按事前设计的要求预制,满足建筑的美观要求。还有在设计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注重设计方案改进,还要在施工、生产、使用、维修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2、优化工程设计
(1)执行招标制度。招投标制度运用于工程设计将使得设计院的风险不断增加,而设计单位的中标几率也会明显降低。要想中标必须在设计作品上注重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改进。促使设计院调动精兵强将参与作战,通常还会与其他设计院、甚至国外设计院合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投资方来说,实行设计、方案招投标既有利于能在众多设计作品中选出优秀的作品,也有利于吸收其他未被选中设计作品的优秀地方,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智慧,运用先进的创新理论融合于方案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成本最低,提高构思质量。
(2)实施限额设计。从当前的工程施工看,对投资支出、资金使用进行严格控制能够保证足够的经济利用。限额设计的提出能够满足这一工程需要,其主要是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对工程的相关方面进行管理, 以将工程成本控制在最低。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需从多个方面对工程设计进行管理调整,还要加强工程的施工监督,以尽早实现控制投资的目标,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
(3)定期巡查管理。设计人员必须要参照实际的地质勘察资料才能获得正确的基础,这也能够为最后的图纸校对、审核提供参照。而地质资料数据的真实性是地基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如地质资料提供过小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将使基础设计过于保守,从而增加基础的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如地质资料勘探深度不够或不够细化、详细, 导致基础设计过程中难以适应不同形式的设计方案,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为此,应加强对工程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 保证工程地质资料做到科学、正确、细致,也可以对业主采取一些措施,如定期到现场巡查监视,指出施工过程的不足并给予建议,保证建筑施工安装标准顺利进行。
3、提高设计概算的质量
(1)完善制度,合理设计。对工程造价者的计酬问题,需要结合现有的市场计划做好同样的收费调整,完善资金使用制度。建立设计概算独立收费制,制定一套完整的考核工程概算工作水平的量化指标,激励工程造价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使得概算的准确性大大提升。
(2)符合概算,防止脱节。编制概算时需要求工程造价人员结合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这样能够获得真实的信息资料,保证概算与设计的一致性;多深入实际,了解施工,使报价与实际相吻合;在选用概算编制方法上,要讲究方法,灵活应用。做完概算后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三审制度(自审、审核、审定),避免出现漏算、多算、定额的套错等问题。
(3)增强素质,提升效率。概预算编制除了针对工程量实施计算统计外, 还要综合参考建筑理论、施工技术、生产工艺、建筑材料、建设工程管理、地区行业法规与政策、各种费率取法等相关资料。因此,工程造价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广泛了解和掌握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积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会从专业角度分析工程建筑,以高素质高文化的姿势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这才是当代建筑施工的需要。
(4)掌握资料,积累经验。设计概算专业实践性强,仅有理论知识,是无法把概算做对、做准的。因此,要编制好概算、提高概算的质量,须及时收集各种资料如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资源使用情况,组织专家或技术人员对工程资料进行专业分析,在工程竣工后实施必要的决算处理。把收集起来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找出设计概算和实行情况的差异与不足,并分析其原因,最后进行归纳,建立完整的资料信息库,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根据具体资料情况做好整顿,以达到具体的要求。
因此,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展开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造适宜的条件,在思想上提高统一认识,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的习惯,并加强概算与设计配合,在设计阶段把握好造价控制,这样才能保证造价技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对工程造价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兴宇.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J].经济师,2014(1).
[2]李佐华.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J].建筑经济,2014(2):68-71.
[3]陆凤俊,徐芸.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J] .广西建筑,2015, (31).
论文作者:刘勇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工程论文; 阶段论文; 工程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资料论文; 造价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