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下,我国各行各业的电力资源需求急速上涨,面对这种用电形势愈发紧张的局势,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及投资,确保群众的用电需求得以满足。但是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新能源的发电投资影响因素较多,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非常紧迫。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新能源发电的特点,重点就新能源发电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投资;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特点
一、新能源发电的特点
新能源发电是指除去传统发电模式之外的能源发电,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以下将逐一就各自发电的特点进行分析。首先,风能。风能发电对区域环境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海边地区的风力较大,通过大量风车发电机组的安装及使用能够极大的降低发电成本,且不会污染周边的环境,有利于维护区域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致。其次,太阳能。相较于前者,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需要通过国家电网来实现,同时受区域光照时间的限制,太阳照射较弱的情况下,发电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第三,生物能。造价高、供电输送路径尚不成熟这两点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生物能发电的研究进度,基于技术与资金的影响,生物能的发电研究依然需要不断的尝试。
二、新能源发电的影响因素
1、资源影响因素
1.1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潜力。
(1)风能。全国陆上50米高度3级以上的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23.8亿千瓦,近海5~25米水深区50米高度3级以上的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约2亿千瓦。
(2)太阳能。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1.47×108亿千瓦时,相当于4.9万亿吨标煤。光伏发电潜力巨大,建筑屋顶装机容量3,550万~6,620万千瓦,荒漠化土地太阳能开发可利用资源27亿千瓦。
(3)生物质能。我国生物质原料资源的年产出量折合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占4.78%,未来开发潜力较大。生物质发电最大可支撑规模10,021万千瓦。
(4)地热能。我国地热能可以开发利用的储量4,626亿吨标煤,可发电潜力为582万千瓦。
(5)海洋能。我国潮汐能为1.1亿千瓦,潮流能为1.4亿千瓦,波浪能为1,285万千瓦,温差能为14.8亿千瓦。
1.2新能源资源与用电负荷呈逆向分布。
(1)风。我国风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蒙东、蒙西、新疆哈密、甘肃酒泉、河北坝上,吉林、山东沿海和江苏近海等大型风电基地风能资源丰富,50米高度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19.1亿千瓦,占全国潜在开发量的80%。
(2)太阳能。从太阳能辐射总量分布看,西藏、青海、新疆中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四川西部、山西、陕西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能辐射总量很大。这些地区也是我国荒漠化土地多的地区,适合大规模集中开发太阳能发电。
(3)生物质能。我国生物质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山区和“三北”地区。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黑龙江、四川、吉林等地区,树木枝丫生物质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等地区。
2、政策影响因素。
2.1政策与规划不断出台体现了政府的决心和力度。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多条法律、法规、条例、规划、计划、方案等,尤其是2012年以来不断出台的新政策,强制、鼓励、支持新能源发展,也表明了政府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和力度。
2.2新能源项目支持有利地推动了新能源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来推进的项目有风能资源普查、风电特许权招标、“千万千瓦基地”规划、海上风电示范、风电供热示范;荒漠并网光伏电站的招标、太阳能建筑结合的财政补贴、太阳热发电招标项目、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木薯乙醇等推广,生物柴油示范;示范推广,绿色能源县、新能源城市、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等,国家重点扶持的这些新能源项目大大地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2.3政策体系完善和政策措施落实还有待加强。新能源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相关改革配套措施没有到位,发展太快,市场过剩,新能源发展缺乏通盘考虑和整体规划。政策模糊,落实不到位,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存在“打白条”,补贴没落实到位现象。
3、市场影响因素。发展新能源是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调整能源发展、履行国际承诺等需要必由之路。我国经济长期以来持续高速增长带动能源电力消费的持续增加,近期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能源消费需求增长速度降低,同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对新能源的消耗受到影响;电网的滞后发展困扰新能源发电的发展。
三、推动新能源发电投资的对策
政府近年来对新能源研究一直以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随着各城市用电形势的不断变化,新能源发电投资应当从理念构想上升到实践中去。目前除了传统的火力发电之外,我国针对风能的转化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同时太阳能、潮汐发电也在持续的研究中,种种可再生能源的转化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民众的用电需求,在煤炭资源的消耗率上也起到了减少或缓解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制约了新能源发电投资工作的开展,应当予以有效的处理。
1、发展新能源应统筹规划。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步伐很快,进入了优化能源布局,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时期,要制定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合理的步伐和节奏发展新能源。仔细研究国家政策与规划,掌握电网输配电建设规划,分析地区负荷发展,以及各地区的电源结构等,使新能源建设规划与其他规划协调一致,保证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2、科学规划风电。风电是我国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风电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在新能源中风电发展最快,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近年来各发电集团公司积极抢占有利的风电资源,风力发电开发速度很快,导致相应的消纳措施跟不上,今后风电的发展还应科学规划,先解决风电的消纳问题,不能盲目追风。
3、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最终将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没有发展到“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稳定性和经济性仍然是主要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共同发展的道路,集中式重点在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化土地的地区,结合水电和接网条件建设,水光互补、风光互补;分布式的重点领域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公共设施等屋顶相对集中的区域,西部偏远地区以及海岛,建设独立系统,扩大城市亮化工程照明、交通信号应用。
4、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问题较多,燃料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全行业亏损,对于生物质发电应合理布局,不宜密集发展。建立完善秸秆采购收集技术措施和管理体系,在燃料采购环节多一些政策补贴。
5、因地制宜发展其他能源。地热发电和海洋发电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可少量地因地制宜发展。发展新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科学规划,创新技术发展,完善配套措施,掌握合理发展速度。
总结:新能源研究关系到了社会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与扶持力度,尽可能的实现新能源发电代替火力发电的单一局面。目前我国针对新能源的发电投资成果较为明显,虽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其实际的应用效果也表明了未来新能源发电投资较为客观的前景,值得花费更多的人力与精力去投资开发。可持续发展与三好型社会的建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以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等有效的资源有利于我国的稳步发展,因此,有效的进行风险排查与隐患清理需要更多的技术员不断的研究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建设运营模式研究[J].李发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
[2]发电项目投资决策和控制系统方法分析[D].敖俊卿.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3]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效益与金融支持研究[D].格日乐满达.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论文作者:肖积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新能源论文; 风能论文; 我国论文; 太阳能论文; 风电论文; 地区论文; 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