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中的问题及优化方法论文_王玉芬

探析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中的问题及优化方法论文_王玉芬

广东建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地对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从实际出发,探究了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的优化方法。希望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升建筑工程检测试验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存在问题;优化方法

从现阶段情况看,国内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处理。相关工作人员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到科学的优化方法,在改善检测试验技术的同时促进整个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的相关概述

所谓建筑工程检测试验,就是指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标准,针对建筑项目以及施工材料、构配件等进行抽样检测。在此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专业而科学的技术,这就称为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在实施检测时,检测机构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并且要平衡好经济性与公正性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与工作质量,完善检测业务的技术管理。从现阶段情况看,国内建筑行业呈繁荣发展局势,而相关检测行业的业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检测试验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对工程材料展开检验,提高工程质量,以免由于材料问题而导致返工或是成本增加。科学的检测试验方法是确保材料合理投入运用的基础所在,并且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必须重视的因素。对于材料而言,必须让所有材料都严格根据规范进行检测,保证所用的材料达到质量标准。在运用检测试验技术时,要遵循“三检一验”的原则,同时在优化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科学试验,结合具体数据判断材料是否符合建筑工程需求。如此才能减少材料问题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从而为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没有制定科学的检测计划

有的施工单位没有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关检测计划,或是缺少取样标准,没有明确指定送检人员等。有的单位安排资料员进行样品的提取,但资料员通常对施工图纸与进度缺乏了解,导致无法掌握材料进场的数量、种类、规格等,因此也不能对材料进行及时准确的取样送检。或有的工作人员对于一些具备特殊要求的检测工作不够了解,因而最终获得的检测试验报告也不具代表性。部分试件取样部位不甚明确,具体的送检人也不能确定,有的送检人员甚至不是本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人员,所以在后期遇到问题时也找不到人负责。部分单位在检测试验时没有遵循相关标准,比如对于二级钢结构焊缝的探伤检测,错按焊缝条数计算了百分比,由此导致检测结果出错。

(二)未能控制好检测环境

有的建设单位只重视检测试验的过程,却忽略了对周围环境的控制。事实上,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会对周遭环境条件产生相应的反应。如果没有构建出适当而稳定的环境,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在检测试验技术运用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尽量减少由于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误差。此外,部分单位没有注意及时更新并维护相关的系统及设备,而如果这些系统和设备过于落后或是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对环境条件的检测不准确,也会对最终材料试验结果造成影响。

(三)取样不科学

在运用检测试验技术的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注重对样品数量的把握,未按照相关规定选取适量的样品。或是采用了错误的取样方法,选择的样品不具备代表性,由此导致检测试验结果缺少精确性与科学性,不能作为判断标准。比如有一批不少于20袋的水泥,需要从中提取出至少12公斤的样品。在具体操作时,有的工作人员一次性提取了半袋或是整袋水泥,检测过后发现该水泥强度值未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之后再按照标准进行现场取样,复试后却发现其结果能够符合标准。再比如,检测钢筋焊接试件时,部分工作人员将工地废弃钢筋头当作模拟试件,或是采用了不科学的取样方法,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或是原本规定需送检6根,实际只送检了3根,导致拉伸试验与弯曲试验均缺少足够样本,很可能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无法判断该批次试件的总体质量。

三、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优化方法

(一)确立检测试验项目

在建筑施工时,会运用到多种多样的材料,而不论是试验材料项目,还是进场检测过程,都必须要遵循我国相关行业与地方建设部门的规定与标准。比如,对于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水泥,就要分批量检查其强度、细度、稳定性、凝结时间等。而对于混凝土粗骨料,则需要实施密度、含泥量、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检查。如果使用了≥C35的混凝土,就需要制定明确的压碎指标。针对新采用的较为疏松的骨料需要开展坚固性检验,并对活性骨料实施活性检测等。在检验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时,需要结合GB181730.1—2000标准,分批次检测其物理性能,比如透水性、低温弯折率、胶断伸长率、断裂拉伸强度等。总体而言,检测试验技术的运用需要将保证施工质量作为根本和前提,不仅要检查其初始合格证明,还要对其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二)控制好环境温湿度

不论是周围环境的温度还是湿度,都会对建筑材料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运用检测试验技术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养护与测试的规定。比如当试体成型时,应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上下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而相对湿度应大于50%。在试体拆模之前,其养护温度应当为20摄氏度左右,上下相差不超过1摄氏度,相对湿度需大于90%。如果试体在水中养护,则温度应为20摄氏度左右,上下相差不超过1摄氏度。再比如,针对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之类的材料,其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一些较小的温度变化也可能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展拉伸试验时,需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3摄氏度左右。此外,还需及时更新维护相关系统与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精准。

(三)把握好样品数量与取样方法

取样是检测试验的重要环节,通常是在同一批次材料的不同部位随机抽选出规定数量的样品。在此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取样数量科学合理,还要正确找准取样部位以及采用适当的方法,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样品抽取。样品数量和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有着较大关联,如果取样数量不足,或是抽取部位与方法存在偏差,都容易导致检测数据出错,乃至于获得相反的结果。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找出科学的办法进行处理。送检人员一定要树立起责任心,要按照具体规定进行样品数量的选择,不可由于企图减少工作量而导致所选样品数量不足。此外还要采用科学的取样方法,要在正确的部位挑选出合适的样品,以减少误差。比如钢材就要在规定部位进行截取,不可随意而为,以免降低检测准确性。此外,可以将同一个样品分为2到3个试样,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设备上检验,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结束语

检测试验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十分重要,其不仅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工程项目最终运用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相关人员要找到科学的技术优化方法,确立好检测试验项目,在控制环境温湿度的同时把握好样品数量与取样方法,以此为建筑施工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蔡少芳,陈剑伟,陈梓荣.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的常见问题分析[J].河南建材,2015,06:26-27.

[2]马德琰.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3:106.

[3]毛媛媛.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3,04:300-301.

[4]王江展.论加强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与风险控制的管理[J].中华民居,2012,03:138-139.

[5]王寅.浅谈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0:100-101.

论文作者:王玉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探析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中的问题及优化方法论文_王玉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