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券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经营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券商论文,中国论文,二十一世纪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翻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主线,中国证券经营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伴随国家经济发展逐步壮大起来。1992年,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热潮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迅速涌现,上海、深圳证券市场在这个期间均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注册资金为10亿元的华夏、国泰、南方三家全国性的证券公司在此期间诞生。近年来,三支“国家队”依托各自的优势,业务在许多领域不断得到拓展,市场竞争实力逐渐壮大。当中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九五”攻关阶段后,国内证券业经营机构队伍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券商为适应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纷纷增资扩股,券商之间的购并重组之风也蔚然兴起。申银、万国两大证券公司在1996年实现强强联合,合并后注册本金达到13.2亿元,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券商,其资金实力、品牌、网点建设等诸多方面在行业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两年多来,广发、君安、深国投、大鹏证券、山东证券、湖北证券、北京证券等机构相继实现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5倍至50倍,并且借助银证分业这一难得的契机, 不同程度地扩充了各自的营业网点队伍。通过增资扩股和收购重组的方式,一批资本金上亿元的证券公司相继涌现,这不仅使中小券商与大券商的差距不断拉近,也使得国内证券业的竞争局面呈现越发激烈之势。
中国券商队伍近年来发展的特点
伴随中国国企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功能逐步增强,这为中国券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观察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券商队伍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呈现以下的特征:
1、券商区域性资产重组势头猛烈
例如,山东证券与省内的烟台证券、潍坊证券和山东财政国债服务部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山东证券的注册资本金由原来的1000万元猛增到5亿元,在全国的营业网点数增加到50个, 业务经营实力迅速得到提高。今年年初,北京证券与北京财政证券公司成功地实现了重组计划,北京证券现有的资本金规模已达到8.5亿元。
通过增资扩股和购并重组扩大规模后,一些地方性证券公司明确提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券商服务一方经济”的战略思想,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企业资本运营的纽带和桥梁,地方性证券公司纷纷提出将以推动地方股份制改革为宗旨,与地方经济和当地企业荣辱与共、相伴发展。具体来说,不仅要在本地区公司推荐上市和股票承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积极参与当地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项目融资和资本经营等业务活动,为企业经营管理充当财务顾问和投资顾问。此外,一些地方性证券公司还确立了服务地区和全国的证券市场、建成全国一流大券商的宏大发展目标。
2、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逐渐渗透
我国传统的券商,基本上是由银行、财政部门、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单位组建而成,具有着金融系统背景。引起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是,注册资本金10亿元的联合证券去年10月在深圳成立,全国范围内有42家企业集团参与了投资组建,其中不乏宝钢、重汽等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国企集团,使联合证券从诞生伊始就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企业改制上市、跨地区和跨行业资产重组等业务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联合证券自己也确立了“缘于企业集团、服务企业集团”的经营指导思想,努力实现现代投资银行业务与国企改革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几乎同时,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上海筹组另一家大型证券公司,即东方证券,注册资本金也是10亿元。从以上两家券商的组建不难看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大型国企联合向证券业逐步渗透,成为券商队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毋庸讳言,这些拥有先天优势和较强实力的新券商加盟,将在不小程度上改变国内证券业务特别是一级市场业务原来的竞争格局。
3、组建合资投资银行、大力开拓国际业务
国内绝大多数的券商都遵循先开展国内业务、再尝试涉足国际业务的发展模式,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发展走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作为建行和摩根士丹利合资组建的证券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的国际性投资银行。从创建至今,公司已经在国际资本业务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交易额达数十亿美元的重大项目。例如,帮助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收购香港电讯的股票,交易额达92亿港币;担任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股票的主承销和国际协调人,筹资数额高达42亿美元;该公司还在北京控股、天津发展、南方航空在香港招股中担任承销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目前已经具备了A 股主承销资格,今后与国内老牌券商在A股承销业务上的激烈争夺将不可避免。
近期,工行与东亚银行联手收购一家英资证券公司,并组建合资金融控股公司。新成立的控股公司属于现代投资银行的范畴。以中国内地及香港作为主要的业务领域,由于其最大的股东工行和东亚银行分别是内地最大的商业银行和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而被收购的英资证券公司又具有多年的欧美市场和亚洲市场经验,新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必将成为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跻身国际市场竞争的又一支中坚力量。
4、境外同行积极竞争国内市场业务
由于看好中国经济的成长前景以及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潜力,一些国际上著名的投资银行近几年纷纷来到中国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摩根士丹利、日兴证券、怡富等著名证券机构相继在华设立代表处。除去广泛参与国内的B股市场外,还在H股、红筹股、 N股的发行上市中开展了大量的业务。
仅从红筹股的培育和海外上市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国内证券公司目前在与境外投资银行的竞争中还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例如,清盘之前的香港百富勤证券,曾经先后策划了上海实业和北京控股的发行,创新出窗口公司上市模式,为内地地方政府盘话国资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相比之下,内地的券商无论在国际业务网络,还是在国际市场运作经验方面都有较大的欠缺。
中国券商现实竞争条件下的业务发展思路
中国目前有近百家专业证券公司,除十家左右具有全国性影响外,大部分为地区性的证券公司。从证券行业目前发展的状况看,中国券商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为申银万国、国泰、华夏、南方等全国性证券公司,它们在资金规模、业务网络及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类是一些具有银行或金融财团背景的公司,如君安、海通、中信、光大、招银等,它们与第一类公司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第三类为地方性的证券公司,它们同地方政府和企业有着渊源关系,与前两类证券公司业务上具有较好的互补性。新成立的联合证券、东方证券是以大型企业集团为背景,在以国企为服务对象的业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估计其业务正常开展后将会对前两类券商构成有力的挑战。
通过总结国际上一些著名投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国内券商未来几年中的发展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1.承销业务制定重点出击的战略
众所周知,1997年股票的发行额度为300亿,是1996 年发行规模的两倍,而且,从国企改革对证券市场的紧密依托关系上不难预测,本世纪末的几年中国家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一直会较大,这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承销业务的发展空间,而且更加激发了券商对证券承销这一传统业务的重视。从1997年的发行业务实践可以看到,虽然排名在前的10大券商仍占居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一些成立较晚的券商在承销大战中异军突起。与此同时,一些原来实力不弱的老牌券商发行业务却出现明显的滑坡。再考虑到不少地方性证券公司经过增资扩股后规模和竞争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刚刚成立的联合证券、东方证券,以及获得 A股主承销资格的中金公司,未来将成为一级市场竞争最有力的对手,即使那些过去在发行业务上一直遥遥领先的大券商也要静下来重新考虑一级市场竞争的对策。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许多大券商以往那种全面出击的作法将会被实践证明是低效率的,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制定重点攻坚的计划,应是国内券商未来一级市场业务的理性选择。
2.经纪业务从委托代理业务向投资顾问业务转型
与券商一级市场群雄并起的局面相呼应,目前券商在二级市场的竞争同样十分激烈。尽管排名榜上居前仍是一些老牌券商,然而他们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与中小券商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已经形成鲜明的对照。据有关测算,本世纪末中国股票年交易量将达到6万亿元至8万亿元,这对广大券商来说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增强自己在经纪业务中的竞争优势,自然成为国内券商一致关注的问题。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手续费折让是不少券商采取的一种主要竞争手段,这不仅加重了券商自身的经营负担和压力。而且容易导致同行间的竞争进入恶性循环。在目前券商硬件环境普遍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券商营业网点的市场信息、大势研判等资讯服务都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质量的投资咨询服务,将成为未来营业部吸引客户最主要的手段。券商应该站在经营发展战略的高度,切实发展和提高投资顾问业务,使本公司的经纪业务既拥有较明显的优势又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推行经纪人制度,目前已经成为一些券商争夺客户、提高咨询服务质量的一种新的尝试,有些券商还推出了资金卡与银行卡的“一卡通”服务。总之,提高咨询质量、创新竞争手段,将是未来经纪业务发展的核心所在。
3.推动资产重组成为公司的主导业务之一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存量达到9万亿元, 分布于30万家国有企业。专家估算,其中至少有2 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必须通过重组才能发挥效益。国有企业在产品经营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在资本经营方面往往经验不足。资产重组涉及策划、融资、资产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尤其要发挥券商在业务网络、市场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由此可见,国企的深化改革为券商开辟了资产重组这一广阔的业务领域,无论从这项业务的意义还是发展空间上看,券商都应该将其发展成为自身的主导业务之一。
4.从投资结构变化、金融创新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就现阶段市场发展而言,提到市场投资结构的变化和金融创新,尚仅涉及到基金业务和可转换债券业务。与上述两项业务相关的法规去年内已经正式颁布,新的业务即将投入实际运作阶段,这为券商进一步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创造了外部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放式基金将是未来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主流。而开放式基金的特点决定了销售和赎回操作较为频繁,所以,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也将是未来经纪业务利润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从国外的经验看,当整个基金业发展到相当规模以后,一些大券商的基金销售及赎回的佣金收入占到了证券经纪佣金总收入的30%左右,因此,券商自身理财水平的提升,将对基金和经纪业务同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5.试行主办投资银行制度
从国际上的发展经验看,主办投资银行制度是投资银行业务向深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主办银行制相类似,主办投资银行制是指通过签订协议或股权参与的形式,券商与企业之间建立一种长期、密切、稳定的关系,以降低双方的交易和运营成本,促进券商和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券商在资本经营方面的优势。
主办投资银行业务就是要求券商全面负责一家企业的投资银行业务,成为企业资本经营的总策划。从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预测,主办投资银行业务包括:第一,提供转制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提供发行承销服务。主办投资银行要配合国家证券主管机关建立辅导期制度的要求,在承销前帮助企业实施资产剥离等重组工作,使企业符合发行和上市的要求。在股票承销期间,主办投资银行担任企业股票发行的主承销人,组织一支高效率的承销队伍,确保企业发行和筹资的成功;第三,提供上市后的“做市”服务。主办投资银行利用它在二级市场上的经验,在客户公司的股票上市后,相机买卖,稳定公司的股价,帮助公司树立在二级市场上的形象;第四,广泛开展咨询服务,特别要为企业改制上市后进一步的部门整合、人员整合、生产流程整合、管理整合提出方案,并协助实施。第五,未来根据企业的要求继续帮助策划与实施兼并收购、参股、资产剥离等资产重组活动。从本质上说,主办投资银行制度的建立是产融结合发展大趋势的必然要求。
6.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经营
从去年证券业情况看,申银万国、国泰在一级市场上遥遥领先,不仅担任主承销家数远远超出其他券商,而且承销1 亿以上的大盘股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凭借在经营网点、市场信息和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申银万国和君安分别在沪深二级市场继续独领风骚。南方证券1997年的表现也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南方证券在B股发行中独领风骚,主承销B股6家,其中5家全是超亿元的大盘股;另一方面,南方证券以担任25只股票配股主承销位居同行之首,是排在第二、三位的君安证券、申银万国B股主承销家数之和。此外, 起步相对较晚的中信证券去年业务提升的步伐较大,光大证券也正在依托母公司的优势和境外业务上的经验,逐步形成境内和境外并重、境内境外业务一体化、境内境外业务相互促进的独特经营风格。力争在基金、可转换债券、资产重组等新的业务领域中取得大的发展。
1997年证券业的发展留下这样一个启示,国内券商不同程度上正在走重点发展、特色经营的道路,这符合国际上现代投资银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券商们在承销、经纪、自营等业务上利润构成的差异,不仅反映出券商经营风格的不同,更反映出其在每个证券业务领域中竞争能力的高低。出于风险防范、公司形象、资金使用效率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券商们正客观判断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各项业务的进入成本和投资回报,相应调整向不同业务领域的投入,力求达到最佳的业务利润构成。
表1 1997年度主承销商承销次数排行榜
主承销商承销次数名次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 1
国泰证券有限公司
21 2
君安证券有限公司
19 3
南方证券有限公司
17 4
中信证券有限公司
14 5
广发证券有限公司
13 6
深圳国投证券有限公司
8 7
光大证券有限公司
8 7
华夏证券有限公司
8 7
湖北证券有限公司
7 8
资料来源:本刊资料室
表2 1997年度主承销商承销数量排行榜
主承销商承销次数名次
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7922 1
国泰证券有限公司 16.4064 2
中信证券有限公司 12.2935 3
南方证券有限公司 11.4900 4
君安证券有限公司 11.1400 5
广发证券有限公司 10.7965 6
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8.1925 7
浙江证券有限公司 6.9000 8
深圳国投证券有限公司 6.2100 9
光大证券有限公司 5.4179 10
资料来源:本刊资料室
7.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业务重心
毋庸讳言,国内券商在各自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较大的政策性风险。从目前现状判断,券商今后对一级市场业务的争夺无疑将会越来越激烈,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一级市场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性。目前,中国的股票发行实行严格的额度管理,发行和上市指标成为稀缺资源,发行市场成为不折不扣的卖方市场;而且,在目前两级市场市盈率差距较大的市场条件下,股票承销几乎成了一项零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但比照国际证券业的发展历程,股票发行从审批制度转向备案制度,发行方式从定价发行转向竞价发行,从长远来看也将是国内证券业的发展趋势。届时,股票发行将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并存的业务,相信届时国内一级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彻底的变化,券商们将会重新考虑调整自己的业务重点。
另外,如果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利率将来下调到活期存款利率的水平,券商的利润则会因此无情地挖去不小的一块,这将导致各个业务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那些在其他业务领域竞争能力偏弱的券商,有可能出于生存的考虑加大自营的力度,这无疑以增加自己的经营风险作为代价。总之,今后无论是证券业发展环境变化,还是业内其他同行的情况发生改变,券商均需适时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和业务重点,否则或者将被其他同行很快赶上和超过,或者与其他同行的差距越拉越远。
8.资产负债管理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
客观地说,中国券商当前的资产负债水平比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投资银行略低,据央行1996年底对全国28家主要专业性证券公司的调查显示,28家券商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7%,全国实力和影响较大的几家券商的资产负债率几乎都高于平均水平。虽然平均数低于同期美林、摩根·士丹利等97%的水平,但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券商资产的流动性相对偏低,而且,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机制不完善、投机性过强,导致国内证券市场风险一般要大于国外成熟市场。
西方一些著名投资银行的资产,一般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虽然其资产负债规模庞大,但无论是核心资本率还是资本充足率都符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同时,西方的券商也具有较高的流动比率和流动资产率。据有关调查,中国注册资本金排名前十位的券商中,绝大部分券商上述比率小于1,西方券商一般在1.1之上。应该说,无论是早些时间的巴林银行事件、山一证券倒闭,还是最近香港百富勤的清盘,都给券商的业务经营敲响警钟,业务开拓与风险控制在今后的发展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券商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经营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创新的不断涌现,以及证券行业内部竞争的不断加剧,本世纪末中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将呈现下面的趋势:
1、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
众所周知,中国券商将在本世纪末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企改革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除了作为中介机构,担当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外,同时,它要借助资本市场,帮助企业盘活巨额国有资产存量资本,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建立。从服务对象的规模和要求看,中国券商目前的实力是很难满足这一业务要求的。
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也是一些国内券商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谋求生存的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300 多家证券经营机构,尽管不少券商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增资配股,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券商自有资本金严重短缺,远未达到规模经营的水平。在300 余家证券经营机构中,股本金达到和接近10亿元的仅有10家左右,平均每家券商的注册资本金仅3000万元左右。
增加自有资本金,扩大资产规模,更是国内券商走向国际证券市场大舞台的必然要求。业内人士知道,申银万国以13.2 亿的注册资产和200多亿的总资产排在券商之首, 但即使是中国最大证券公司的总资产,也只有世界一些著名投资银行的几十分之一甚至上百分之一。如果国内的券商以目前的实力去投入国际市场竞争,或者国际上著名的投资银行跻身国内A股市场的竞争行列,结果都是不可想象的。
总之,从国内券商生存发展的角度看,一般都存在着较强的增资扩股需求。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国家应该快速催生和扶植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券商,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一些已形成竞争实力与业务规模的证券机构,可通过增资扩股注入资金或兼并一批基础相对薄弱的机构的方式,使其实力迅速增强。
2、券商兼并重组方兴未艾,区域性重组成为阶段特征
从国际上现代投资银行业的演化看,行业积聚和集中是二战以后的一个基本现象,这一趋势在近二十年来表现尤为突出。20年前,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的投资银行业,都有很多参与者,但是随着业务的增长,投资银行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本,许多投资银行被卷入兼并浪潮,很多20年前存在的小公司甚至一些较大的公司如今已难觅踪影。以日本证券业为例,当前起主要作用的是30多家综合性证券公司,其中,野村、日兴、大和三家证券公司的资本、资产、利润等指标在国内市场上均占有重要比重。
在不断扩大资本的过程中,收购兼并是券商谋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兼并浪潮更加高涨,各大券商纷纷采取行动,或通过购并以自保,或通过跨国兼并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其中美林公司收购了英国的兆富公司,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短短几年里,券商数量出现较大比例的增长,但由于券商业务单一重复,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实力的情况普遍存在。“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市场竞争法则,将使中国券商也走向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的道路,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与布局。目前,人行已明确严格证券经营机构的审批,证券业的进入壁垒进一步增强,行业内部的资产重组更是大势所趋。从阶段性发展特征看,地方政府为推动当地的证券市场更好地服务国企改革,将会继续撮合本地券商之间的合并,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大型证券公司,预计这仍将是未来券商重组的显著特点之一。
3、梯级化的行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
从全球范围内现代投资银行所提供的服务看,主要可分成两类,即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即使对那些为数不多的综合性投资银行来说,一方面业务形成多样化、交叉化发展,另一方面又根据自身的规模及业务特长,各有所长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美国证券业为例,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主要是一些超大型证券公司,如美林、高盛、所罗门兄弟公司等,它们在业务上各有所侧重,美林公司善于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乐于充当敌意收购方的财务顾问;高诚公司则一般担当被收购方财务顾问;所罗门兄弟公司擅长于商业票据发行和政府债券交易,其经纪业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除数家颇具实力和影响的主导投资银行外,下一层是能提供全方位服务,但资本、实力及顾客基础相对不足的券商,再往下是地区性证券公司及专门从事某一业务领域的专业性证券公司。
可以预计,通过行业内部的重组与整合以及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国证券业未来将形成更加合理的行业分工布局,建立起以全国性大型券商为主体,地区性券商为依托,各专业性公司并存的行业结构。
4、业务向国际化发展、涌现一批实力较强的跨国投资银行
本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融资出现了证券化的潮流,这促使国际资本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跨国公司的全环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国际上的跨国兼并风起云涌。这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给作为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核心的投资银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国实力强大的投资银行纷纷进入国际市场,业务经营上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其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日益上升之势。例如,1992年所罗门兄弟公司海外资产占总产的比重为29.2%,海外利润占利润比例高达27.5%。业内人士也许要问,中国券商国际业务的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数字中找出部分答案。事实上,考虑红筹股在内,中国目前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已超过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据有关统计,截止1997年8月底,中国通过发行B股、H股、红筹股、S股共筹集外资156亿美元, 占境内外证券市场筹集总额的60%。而且,国家已经从战略上将海外市场特别是香港市场,作为国企未来融资的主渠道之一。单从这一个侧面就可以感到,中国券商国际业务的发展困难与机遇同在,无论是对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中国工行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这两家合资投资银行来说,还是对国内实力雄厚并具有一定的海外业务基础的大券商来说,未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投资银行的重任责无旁贷,这也是中国大券商在国际大舞台中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5、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从长远发展上趋于融合
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中,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一般都经历了“融合—分立—融合”的发展过程。从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看,银证分合的选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监管水平密切相关。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现阶段属于发展初期,无论是从市场组织系统、法规建设与监管能力,还是从市场参与者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上看,中国目前阶段选择银证分离模式都有着必然性与合理性。从长远发展看,商业银行要在证券市场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投资银行也需要得到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将顺应世界各国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逐渐走向银证复合经营的道路。
进入世纪之交的中国券商,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特殊历史时期。与一些西方国家的证券行业相比,必须承认国内券商目前发展时间毕竟较短,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宏观指导,并且在诸如券商体制、增资扩股、融资渠道等方面,还需要管理层不断赋予具体的政策支持,使中国券商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逐渐走向成熟。
标签:股票论文; 中国投资银行论文; 证券承销论文; 证券公司排名论文; 券商论文; 金融论文; 证券业论文; 投资论文; 证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