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阅读策略调查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论文_杨贤栋

依据阅读策略调查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论文_杨贤栋

杨贤栋

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在英语阅读教学和测试的改革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改革中也暴露出许多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在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和测试设计题型方面千篇一律地采用较为单一的形式,以至于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变成枯燥乏味的苦役,应试成绩也不理想。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怎样避免因功利性而造成学习乐趣的衰减?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申报了江苏省第九期教研课题“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中学英语阅读效度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数据分析以及专题研讨课等研究方法,主要回答了如下几个问题:1. 影响阅读效度有哪些因素和障碍?2. 提高阅读效度的途径是什么?

二、 影响阅读效度的因素和障碍

阅读效度即阅读的有效性问题,它是指阅读的有效程度。为了调查影响中学生阅读效度的因素,本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五大部分:情感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本问卷共发放960份,收回952份。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一些数据和结论:

1. 在情感态度方面

有大约78%的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是太感兴趣,部分学生之所以能坚持阅读是因为阅读在应试中占有绝对的比重。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呈递减趋势,其中有部分原因是阅读的检测形式单一,文章多数用300-500字的去头掐尾的枯燥的短文,而设题多用ABCD单选形式;有些高年级的题目难度太大,学生多次阅读碰壁后,仅有的一点兴趣也荡然无存;“中、高考怎么考阅读的,阅读课就怎么教”的急功近利的思想使阅读教学的完善理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被肢解,完形的阅读教学被折扣得只剩下纯知识的几个“量”。因此,优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远远高于差生,克服学英语的困难和毅力也远远高于差生。

2. 在认知策略方面

从认知策略来看,优差生之间总体来说相差不太大。这可能由于教师对阅读策略指导比较重视,但调查也显示学生对文章的类型和写作特点不够重视,因此表现出阅读时获取有用信息的速度不够快。在认知策略上优生都高于差生,即优生更善于运用阅读技巧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习惯也影响阅读效度的提高。

3. 交际策略方面

这项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阅读遇到困难时,都很少去求助于老师的帮助,也不善于运用网络和词典等工具解决阅读中关键词汇问题。阅读或阅读检测后较少反思和总结经验,也不愿与教师和同学交流阅读体会和经验,只是重复独立阅读的习惯。因此,阅读策略效率始终保持低下。

4. 调控策略方面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管理自己的阅读计划,更不能有及时地调整,总结和反思的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制定任何阅读训练计划,仅仅跟随老师的指令机械地完成一些阅读文本,不会反思阅读训练效果欠佳的原因。相反,擅长阅读的学生在调控策略方面明显优于学困生。

5. 资源策略

出乎我们预料的是,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和较差生在资源运用策略方面都表现欠佳。他们的阅读量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他们的阅读来源主要是教材和练习册提供的阅读资源,很少从课本之外的网络报纸以及影视作品中去扩大阅读量,这样就制约了中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原因还有:学生的科目多、作业负担重,抽不出时间阅读;不会也找不到难易适中、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去阅读;多数学生认为阅读主要是有助于提高英语考试的竞争力,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太大兴趣花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去阅读,因此很难获得成就感。

三、 提高阅读效度的策略和途径

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阅读效度?策略和途径有哪些?

我们知道,在英语课程目标结构中,语言知识和技能相当于人的两条腿,是语言学习的“双基”;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当于人的“双臂”,是语言学习的助手;情感态度是左右以上因素的“大脑”。而这其中,阅读动机和兴趣是保持阅读学习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想打好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这个基础,教学中关注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是使学生能得体、高效的进行阅读学习的保证,而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有效阅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体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怎样用这些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管理好学生的“大脑”: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趣味性和有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阅读的趣味性和有用性是指阅读的东西有用,尤其有利于提高测试成绩,那么学生就愿意读;阅读材料有趣,学生当然想读,而且能持之以恒。还可能因内容有趣而阅读,随后发现有用,于是进一步深读。因此,在选材方面,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趣味性强、原汁原味、学生认为有用的材料,有效地培养学生读兴趣。当然,教师一定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主动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障碍,及时为他们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提供帮助。只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并保持阅读兴趣。

2. 搭建好学生的阅读基础

阅读技能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础。训练中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载体,开展多元化阅读技能训练,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阅读技能训练策略。例如,Prediction, skimming, scanning, reading in silence, up-down reading, down-up reading等,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以及猜测文章中的生词也是阅读教学中重要内容。为了及时检测阶段性阅读教学效果,有必要采用前测和后测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本课题研究成果得知,目前可以采用的检测系统有Lexile reading measure和美国的麦克劳希尔公司的Six-way paragraphs。

这涉及到阅读微技能的训练问题。比如教师会经常提醒学生要善于利用略读法,也就是要特别注意文章首尾两段和每段首尾两句的概括意义。因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意图,而文章的结尾段则常常给出问题的结论、提供故事结局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给出每段文章的主题句,还可进一步将主题句浓缩为主题词组,这一训练模式非常适合江苏的学生。

另外,处理好教材的精读和课外泛读之间的关系以解决阅读技能提升和阅读量的问题,以便有效扩大阅读词汇量、积累阅读经验,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保持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帮助学生发展好交际策略

为了鼓励学生自觉运用好交际策略,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各种英语学习交流用的平台。比如收藏有用的网络阅读经验交流网址,建立阅读兴趣共同体,为学生联系好合适的外教,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竞赛,如查字典竞赛、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译竞赛,以及阅读经验交流沙龙等活动。

4. 帮助学生发展好调控策略

尽能早地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并按各阶段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计划。本课题组实验中所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将自己每次阅读效度检测诊断结果存入档案,以备阶段性学习效果对比用。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再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师生可根据测试项目的变化曲线不断调整阅读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该模试实施效果显著。

5. 帮助学生运用好资源策略

解决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问题首先要解决阅读资源问题。在充分利用好教材和练习册的阅读资源基础上,我们要利用好网络和报纸资源,教师一定要认真筛选出原汁原味且符合中学生认知和兴趣特点的文章。我们课题组搜索到的、经过实验证明较好资源有:

(1) 《典范英语》也称《牛津阅读树》,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家喻户晓的英语教材。英国80%的学校用它作母语教材,会世界有133个国家用它作为外语学习教材。《典范英语》共分九级,其中6-9级较为适合中国中学生使用。

(2) 年级分级体系,根据年级、年龄判断应有的阅读水平。

(3) 指导性阅读分级体系,按26个字母顺序将图书分成26级,它强调阅读策略的指导,提供适合学生开展主动阅读的阅读材料。

(4) 发展性阅读评估分级体系,该体系可以用来鉴别学生的阅读水平。本课题组参考了该体系,将其用于检测学生发展性阅读评价量表的制作。

(5) 阅读能力等级计划,它也是通过可读性阅读测试确定学生阅读水平,教师再从相配套的数据库中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

(6) 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的Six-way paragraphs也是很适合中国高中生强化阅读训练的好系统。它是按阅读的基本微技能分项训练,将按级别分阶段训练后的成绩以进步曲线的形式展现给学习者,十分有利于高中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不断调整学习重点和进度,提高阅读的效度。

(7) 蓝思分级阅读体系,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制定,学生通过阅读测试确定阅读水平,教师再从蓝思分级体系阅读书目中推荐阅读材料。The Lexile Framwork for Reading网站所具有的为学生阅读水平提供合适读物和检测学生阅读水平层次的功能被本课题组完全采用,其设计思路和提供的资源为本课题的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并保持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依赖于可操作性强的英语阅读微技能训练策略,而这一切又离不开优秀的阅读资源作为支撑。因此,通过调查了解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现状,有针对性地识别、整合和运用国内外优秀阅读资源,采用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教学方法,才能找到改变目前我国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困境的策略,以达到《英语课程标准》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论文作者:杨贤栋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依据阅读策略调查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论文_杨贤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