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与撤销论文_张南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与撤销论文_张南

张南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吉林 长春 130103

摘要: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自 1968年6月正式组建,至1976年2月宣布“撤消”转为黑龙江农垦总局历时近八年。尽管只有短短八年的历史,在黑龙江农垦史中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撤销兵团体制并不是对兵团自身的否定,而是肯定兵团所取得的成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毛泽东时代的先进典型。

关键词:黑龙江 兵团 组建 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组建于1968年6月30日,1976年2月25日撤销,前后近八年时间。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但在黑龙江农垦史中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如果说开发北大荒是一部雄浑悲壮的交响乐,那么八年兵团史则是这部交响乐中不可缺少的乐章。历史是由时空的经纬交织而成,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终结的原因和过程。黑龙江兵团也不例外。

一、兵团组建的背景

早在1963年,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后,两国边境摩擦时有发生。鉴于中苏边境日趋紧张的形势,1966年1月,原中共中央东北局向党中央建议,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中央肯定了东北局的报告,并对投资、管理体制、生产建设等具体问题作了安排。同年2月,中央下达了组建兵团的文件,同时,责成沈阳军区挑选万名复转官兵作为兵团骨干。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项工作陷于停顿。这就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前的“兵团”。

二、兵团的基本情况

(一)分布情况

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地区)、松嫩平原(大、小兴安岭以南)和牡丹江平原(从完达山到兴凯湖),有纵横千里的大片荒原。人们把这片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大荒原统称为“北大荒”。建国之后,北大荒成为农垦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荣军农场(安置残废军人和部分转业军人)、解放团农场(安置原国民党军队官兵)、友谊农场(由苏联援建)等先后建立[]P71。

(二)人员组成

新组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由以下几部分人组成的:

现役军人。现役干部分任兵团各级主要领导职务,大多数人在调至兵团时,作为一种鼓励,职务提升了一级。还有极少量的现役战士,充任兵团、师首长的警卫员及在兵团直属警通连内承担警卫、通讯工作。

地方干部。地方干部大多是原地方农场的干部,有少数人是在兵团建立以后,为支援兵团建设而从地方单位调入兵团或兵团接收的“黑龙江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的干部。地方干部的政治地位一般低于现役干部,虽参与领导,但始终处于“协助”地位。

复员军人。复员军人大多是党员,到兵团后,成为国家正式职工,俗称“老兵”。他们的原籍多数在农村,生活比较艰苦,所以愿意到兵团来。他们到兵团不久,纷纷把家属从农村接出来,在兵团做临时工。

原农场职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部分人的构成复杂,主要是当地的农工,还包括少数的“劳改释放就业人员”。对后一种人,他们的政治地位最低。

知识青年。知识青年主要是大、中城市中66至69届的初、高中毕业生,年龄在15至22岁之间。也有少数城镇或农村青年,通过各种关系加入兵团。知识青年被称为“兵团战士”,是兵团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也是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对象。

(三)兵团的生产情况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一支武装的生产部队,既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工作队。平时以生产为主,劳武结合,亦兵亦农亦工;战时一面作战,一面坚持生产。

1、“随时准备打仗”

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发生武装冲突事件,在一系列大规模的示威声讨、抗议活动后,战备工作更加紧进行,并把迎击苏联的“突然袭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在战备形势如此严峻的局面下组建的黑龙江兵团,大多数团场分布在边境线附近,构成了一道绵长的屏障。在东北的边境线上,黑龙江兵团的四师(牡丹江地区)、六师(抚远地区)、二师(合江地区)、一师(黑河地区)、五师(嫩江地区)由东向西排列。既然被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自然特别重视战备教育和战备工作。1969年下半年和1970年,全团数次停产进行战备教育。面对北方的强敌,兵团不断将苏军的动向通报给各级指战员,进行准备打仗的教育和安排。

2、“开荒造田”

在“农业学大寨”和“以粮为纲”等口号激励下,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成为首要任务。地处北疆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开荒造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垦荒大军所要面对的不是万亩良田,荆棘丛生、毒虫遍地、瘟疫盛行、猛兽成群、沼泽遍布、大江大河的阻拦、冬季的漫长、深达2.5米的冻土层……在北大荒开垦荒地,75马力“东方红”拉3片犁铧,油门轰到底,几乎还跑不起来。厚厚的草皮,千百年来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草根,一锄头下去,撅不起来,拉扯不动。起出来的草皮子,薄的5寸,厚的1尺,含土量很少。再向下挖一层,连同弄碎的草皮子,才好下种[]P113。

3、“工业遍地开花”

在“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大前提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兴建和接收了一批工矿企业。兵团组建后,大多将原属于农垦系统的工厂,主要是农机、修理、农药及食品加工等厂接收到自己手中,并重新配备人力,组织生产。一些原来安置劳改就业人员所谓“新生厂”,也被兵团接管。按照兵团的发展规划,还新建了一批工矿企业。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小钢铁、小化肥、小水泥、小煤窑、小农机“五小企业”遍地开花,至1970年底,兵团已拥有水泥、采煤、机修、造纸、玻璃、酿酒、制糖、奶粉、肉联、皮革、麻袋、砖瓦、木材、制药等中小厂矿780多个。

三、兵团的撤销

黑龙江兵团的成立,是想通过这种特殊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达到巩固边防、发展经济的目的。兵团在将这种大型的国营农业企业直接与国防上的要求相结合的同时,又在所属范围内将本来属地方政府主管的文教、政法、金融、商业、外贸、税收等部门完全收归兵团统一管理,这样,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就成为党、政、军大权合一的,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体系和半军事化组织了。

[作者简介]张南(1985—),女,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

论文作者:张南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与撤销论文_张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