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的现状及展望论文_成军芳

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的现状及展望论文_成军芳

新疆昌吉中共昌吉州委党校 成军芳 831100

【摘要】伴随着我国全国范围扶贫工作的开展与不断延伸,当前的文化扶贫已经进入精准扶贫阶段。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到来之际,文化扶贫也应做到与时俱进,跨过传统扶贫瓶颈与鸿沟,向公共数字文化方向的精准扶贫转移,利用互联网与文化联合的战略优势,通过文化产业的促进与发展,达到更精准扶贫的目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对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描绘未来文化精准扶贫的展望与开展蓝图,以供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现状;展望

总书记习近平在考察湘西时提出精准扶贫的策略,在逐渐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指导扶贫工作的指南针,长期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我国任何一个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并非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其牵涉了更多的文化问题,于是文化扶贫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大,文化精准扶贫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就目前全国范围的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来看,不少一线的扶贫执行者对于文化精准扶贫的研究了解甚少,以文化精准扶贫为关键词在知网上搜索出的文章仅有几篇。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文化精准扶贫的定位是扶智,应从文化思想观念寻求突破口,发展当地特色文化产品完善扶贫工作,其宏观目的是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建设,而在概述中研究比较浅,没能考虑全球化文化渗透的背景,也忽略互联网在文化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重点阐述。

1.精准扶贫、文化扶贫及文化精准扶贫

1.1精准扶贫

早在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去到湖南湘西进行考察,首次提出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机制,即精准扶贫,这一指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素质提高方面,最终的目的离不开这两大要素的提升。随后进入2014年中,国务院就精准扶贫的工作再次进行了规划,颁布《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其中就提出了要精准识别贫困村与贫困户的要求,坚持将扶贫管理细化到村和户,不断优化扶贫资源,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为扶贫工作精准性的渗透奠定基础。进入2015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六个精准”原则,明确指出了指导性思想,包括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伴随扶贫工作的推进与深化,扶贫实践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效率也越来越高。随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动员社会群众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对于精准扶贫,当前社会普遍认同的定义可归纳为: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农户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实现有效治贫。扶贫过程中,要对扶贫对象加以深入了解,分析深层次的贫困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制定有效脱贫措施。精确管理下,还要求建立全国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及开展的扶贫工作进程,及时予以支持,并量化考核扶贫成效,奖优罚劣,真正让扶贫惠民政策和项目落到实处[1]。

1.2文化扶贫

一个地区的贫穷并非简单的经济问题,对应的扶贫工作归根结底要从思想文化上进行扶贫,经济的贫穷是单一性质的贫穷,而文化的贫穷才是根上的贫穷,村部的文化贫穷将影响整个地区人民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的创造水平。执行的扶贫工作需要在思想、精神上指导脱贫,确保这种文化能种植在扶贫对象身上,通过提高思想文化水平来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实现根本上的脱贫。

1.3文化精准扶贫

文化精准扶贫就是强化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予以公共文化服务,加大文化产业扶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因材施教地对不同地区进行精准的文化扶贫活动,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养与知识能力,逐渐改善当地经济状况[2。由此可见,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目标设定为扶智,必须将当地民众落后的观念改正,提高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消除长期贫困的状态。从本质来看,扶智就是为发展经济,因此经济发展是任何形式下扶贫的最终目标,在文化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要求对不同扶贫地区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逐渐形成文化产业,改善当地的硬件环境,注入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品产业链,带动当地特色文化进步,更好地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的现状

2.1缺乏较高的文化服务精准度

结合上述精准扶贫的六大精准要求,现今的文化扶贫精准度还未能达到。比如其中识别扶贫的对象是所有扶贫工作开展的基础,但我国大多扶贫地区尽管建立贫困户的电子信息档案,但除了文化程度的项目外,还有很多档案内容及文化扶贫落实发展依据没能真正与当地扶贫对象有精准的联系,直接影响后续的精准帮扶和精确管理。具体在实践中,一些文化扶贫工作没能从村户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上考虑,如开展的很多送文化下乡活动,也仅仅是扣上精准扶贫的帽子。这样的地域性活动类型未能整合扶贫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需求,一方面无法正视缺少文化的扶贫群众,另一方面投入的文化扶贫产品无法发挥效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文化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目前已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中,真正能同时符合市场需求,具备传统文化价值,又兼具市场经济效益的少之又少,我国还与很多地区的文化扶贫产品传播渠道单一、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与机构、对外衔接的品牌精品不多、创意不够。扶贫工作执行至今,还有很多地区的措施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文化管理工作方案的设定、服务效能达成的计划以及人才队伍的创建均未形成。

2.3缺乏对供需要求的实时对接

在实时精准文化扶贫工作中,文化服务需求与服务提供必须有实时的对接,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展过程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输送文化内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被动性,结合文化扶贫需要长期过程实现的事实,扶贫对象对文化的需求会产生动态性的转变并作出实时反馈,但目前还缺乏一个能够及时满足供需要求的对接机制和渠道,单一化、命令式的考察与调研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影响反馈信息的接收与扶贫措施的优化。

2.4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介入

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人才匮乏已是多年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文化青黄不接的阶段,人才流失严重。如果单一依靠政府主导扶贫的模式转移人才,势必会影响人才投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如何主动集合各地专业人才构建统一的文化扶贫志愿者平台,增强社会性的人才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3.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的有效措施与展望

3.1统一中央与地区的领导,协调完善协同式的工作机制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各地区文化部门也成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力量,过去依靠单部门扶贫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要求。因此,需要强化各地区文化部门对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投入,协调各部门的领导,提高文化部门的主导性地位,将广电、教育、文化、科技部门的职责统一起来,职责分配到个人,创建联席会议,真正完善协同式的工作机制,充分整个各领域的优质资源,共同形成精准文化扶贫的合力,投入到精准文化扶贫工作中发挥效应[3]。

3.2汇合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结对方式推进精准文化扶贫工作参考国外扶贫经验发现,政府依旧是扶贫工作不可动摇的主体,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鼓励、引导和调动社会参与的职能。从对象类型来看,文化精准扶贫包括扶贫个体与扶贫区域的扶贫要求,所以有针对性的结对形式更为适用。首先,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不可或缺,要求大学生村官收集当地扶贫对象的文化需求,整合文化程度与年龄结构制定精准扶贫方案。其次充分发挥打个的文化机构的作用,尤其是依靠省份文化单位的主导,与行政村扶贫对象进行结对帮扶。再者,充分发挥志愿者团队的作用,形成志愿者联盟,集结社会广泛的志愿者意志共同推进一对一、一对多文化扶贫活动的开展。最后是创建结对帮扶清单,进一步明确扶贫对象的文化需求,收集反馈意见,提升帮扶效果。

3.3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创建文化精准扶贫的平台首先,信息技术能够对扶贫工作中文化供需对接实现动态化的管理,第一时间连接扶贫需求方与提供方,创建精准服务渠道,完整收集扶贫对象文化需求信息,创建档案,形成需求清单,设立匹配、推荐与指定的功能,提供更便捷的扶贫服务。其次,生命周期全过程形成结队帮扶动态管理,如上形成的反馈信息与扶贫成效进行整合,创建评估机制,便于对扶贫进展进行管控,改进存在问题,细化扶贫指标,促进成效的提高。最后是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大数据下的文化需求平台,深度挖掘扶贫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扶贫项目,全面提高执行水平。

3.4坚持与时俱进,开发应用数字文化精准扶贫策略

如今我国网民已有8.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引领了更多的数字化机遇,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推动数字化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首先,根据扶贫对象电子阅读设备与网络覆盖情况,为其打开多样化数字阅读形式,如上海图书馆开发的“爱悦读盒子”、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的移动数字“铁盒子”加油站[4]。其次,差异化丰富阅读内容。除了确保阅读形式的图文并茂外,还可开发特别针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听书机“,多样化各种借阅服务。最后是大力开发不同地区民俗文化宝藏,结合数字化技术的功能与优势,提供个性化、选择性的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精准扶贫在开展过程中因需而异,因地制宜,要求组织者与引导者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和地域价值,充分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精准文化扶贫内涵,从提高人口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出发,带动扶贫地区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扶贫工作实施效率整体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力,段萍.文化精准扶贫的内涵及路径创新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7,34(1):67-82.

[2]马春,曲蕴.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杂志,2016,11(9):4-8.

[3]张奇.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7,1(8):9-12.

[4]张霞,赵美玲.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图书馆,2018,11(4):52-59.

作者简介:成军芳,女,汉族,生于1988年5月,硕士研究生,昌吉州委党校,中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社会学。

论文作者:成军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  ;  ;  ;  ;  ;  ;  ;  

精准扶贫中文化扶贫的现状及展望论文_成军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