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何处去?——访美国前经济学会会长盖尔#183;约翰逊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盖尔论文,约翰逊论文,剩余劳动力论文,中国农业论文,会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缓慢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以及快速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农业就业人口必然下降,那么, 如果农村人口在未来数十年内能充分共享经济增长,每年就必须要有约1500万个新的非农工 作机会创造出来。位于乡村的企业难以承受如此之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也只能提供很 小 一部分工作岗位,因此未来非农工作的选择是在中小城市和城镇中鼓励发展工商企业,这样 许多农村的工人可以继续住在乡村,乘车往返。这将大大地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迁居 到城市所需要的巨大投资。
未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何处去?是继续留在乡村从事二、三产业?还是去大城市?抑或中小 城市?这个问题将自始至终地伴随着中国整个工业化过程。本刊记者在厦门参加“中国城市 化问题国际研讨会”期间采访了美国前经济学会会长、芝加哥大学教授盖尔·约翰逊。
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劳动力调整
记者:中国已经历过十分有意义的农村劳动力调整。据中国统计年鉴:1952年,87.5%的人 口在农村;到1978年,仅下降到82.1%;至1998年,迅速下降到69.6%。同时,农村就业方面 的变化大大超过了农村人口的变化。1952年,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比重是83.5%,1978年 是70.5%,1998年49.8%。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约翰逊:以上数据极大地低估了第一产业和农业就业的衰落。很明显,农业已不可能再提 供主要的就业机会。尽管劳动力分配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然而这种转移远未完成,原因是 农民将继续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
迄今为止农民已经较平等地分享了改革期间经济增长的利益,人均消费增长超过了三倍。 在1978和1985年间的人均收入和消费上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产出价格 的提高;自1985年以来,增加的重要部分来自非农岗位的收入。1978年仅有4%的农民家庭收 入来自非农活动;1985年非农收入百分比增加到31%,1998年到了43%。20多年来,可以说农 村收入增加的一半或高达55%来自于非农产业。农民收入中如果没有非农成分的大大增加, 光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农民收入的增加有一半来自非农成分,这一现象也有 消极一面。1952年城市家庭人均消费是农民的2.4倍,1978年是2.9倍,1998年增长到3.3倍 。最近这样的差异比1952年和1978年进一步加大了。以上是以当前的价格做的比较。
我预计到2030年农业就业将从目前约占全国就业总量的41%下降到10%。这需要假定随着经 济的增长,农业就业将在1998年28350万的基础上以每年3%的速度递减。如果18000万的农业 就业以及农村和城市新增劳动力都加速减少,需要非农就业以每年1500万的速度增加。这个 任务似乎很艰巨,但实际上要求非农工作机会的创造率是每年2.4%,这大大地低于改革期间 每年5%的速度(虽然到了90年代降至4%)。
城市与农村收入差距的原因
记者:无论从城市和农村人均的消费、收入和生活的支出一系列的绝对值、相对值来看, 都会发现差异的确是巨大的,而且过去的十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缩小差距的迹象。为什么 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约翰逊:简要地说,有三个主要的政策因素对农村的收入有负面影响。首先,自1960年以 来对从农村迁居到城市有所限制。这样的限制是造成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第二 ,农村的教育普及率低且质量低下。农民的知识水平平均比较低,所以生产率低、收入低。 第三,在投资和信贷分配上对城市有更多的偏好。最近几年又出现了第四个因素,即国有企 业丰厚的津贴,即使亏损或者只有非常低的资金回报率,国有企业也会支付日益增长的工资 。迁居限制已大大妨碍了农民分享经济增长,即农业劳动力的减少通过迁居来解决,而这在 世界各国都是主要的历史进程。诸如存在于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半个世纪的工资差别原本可 以通过高迁居率来解决,并且在50年代后期也确实出现过,但是迁居者大多数在大饥荒时被 送回,并且不再允许返城。如果后30-50年仍维持当前的差异,那么经济政策就不会减少当 前对城市明显的偏好。
今后几十年吸收农业的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工作无论定位在哪儿,提高农村教育的普及率和 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农民都应该有同样的权利获得知识。当然,如果新工作是在农村地区 ,对投资和信贷方面的歧视必须根除。
乡镇企业能否承受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记者:从农业向非农的转变大部分是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在1984和1 998年之间可能增加了1亿多个。但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在乡镇企业就业不比1993年多多少, 而同时期在私人企业就业增加了2400万。另一方面,1999年和2000年农村家庭收入的增长率 比城市家庭更缓慢,这当然有大量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原因,但农村非农就业增长速度缓慢也 毋庸置疑是原因之一。
约翰逊:目前可以减轻国家农村就业负担的非农工作大部分在农村地区。迁居城市也提供 了不少工作机会,但是与整个非农工作相比还明显偏少。未来主要在乡村发展乡镇企业或者 非农企业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规模小。1998年所有的乡镇企业平均是6个 工人;工业乡镇企业平均约11个。这样小的规模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或者专业化生产带来的生 产率的提高。专业化和高效在城市里是有可能的,因为在城市里企业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 服务和产品。位于乡村和乡镇的乡镇企业过去办得成功是有特定的条件,但其中的一些因素 现在或者未来可能不再适用。首先,农村的低薪,这主要由于迁居上的限制。即使将城市和 农村之间的知识差距算在内,工资仍然很低。第二,直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城市的工业结 构不合理,国营企业效率低下,这样新生的乡镇企业利润就很高。这种现象已出现了根本的 转变,现在是买方市场。第三,乡镇企业在政策框架下生产高效并且成本低廉。我注意到乡 村和乡镇仍有许多乡镇企业,约20%的工人从事建筑、运输,另有20%从事商业、贸易、食宿 和其它服务。这些乡镇企业经营得很好,它们为当地的顾客服务,并且由于不需规模经济从 而处于优势。
新华社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五年,随着政府加速工业化和农村的城市化,乡镇企 业有望提供10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乡镇企业每年有望提供200万个 新的就业机会。对这200万有两个解释。一是政府相信进一步发展乡村非农工作具有可行性 ,而进一步的扩展却是十分有限。二是每年创造200万个新的非农工作将极大地促进劳动力 的调整和农民的收入。但这不起什么作用,如果这200万包含了所有或者几乎所有的新的非 农 工作,那么几乎六倍于这个数字的工作岗位需要在其它地方创造出来以加速农业劳动力调整 。在后30年期间,每年至少有1500万个新的非农工作提供给每年3%速度递减的农业劳动力以 及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劳动力。
未来的非农工作将在什么地方?
记者:既然乡镇企业难以承受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也只能提供很小一部分工作岗 位,那么未来的非农工作将在什么地方?
约翰逊:我建议今后几十年应该考虑一种可选办法,即在众多中小城市和与众多的农村居 民居住的乡村交往距离较近的市镇中创造大部分的非农工作机会。这将大大地减少由于劳动 力实际移民到寻找新的工作岗位的另外的地区所需要的巨大的资本投资。
家庭迁居需要的资本投资将是巨大的。如果所有的45000万新的非农工作是位于小城市和城 镇(目前乡镇企业还是位于乡村和乡镇中),为每个工人本人以及平均0.65个家眷提供住房, 就意味着要为约75000万人建造住房。如果每个家庭平均人数与1998年农村家庭一样,即为4 .3人,容纳75000万人约需要17500万幢房屋。以1997年农村房屋的平均建设费用为准,即24 300元,30年的总费用将是42000亿元或者每年1400亿元。这还仅仅是建筑费用,不包括建立 新的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费用——道路、公共设施(水、下水道和电)、学校和其它设施,这 些都会增加住房费用。实际上,城市可用住房的费用还可能极大地超过以上数字。总而言之 ,如果工人从乡村迁居到城市工作,巨大的投资不可避免。
住房和城市设施投资是生产投资的附加投资。以目前乡镇企业里每个工人固定资产率计算 ,超过30年的总投资将是约110000亿人民币,若包括在每个工人身上的投资则更大,如果新 工 作的工资接近城市工人的工资,那么数字将会翻倍甚至三倍。
迁居的新选择——从乡村到新的或扩建的小城市和城镇,这有利于大部分农村工人仍住在 乡村,工人可以乘车去工作。如果这种选择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改进生活质量和提高村民素 质,那么乡村有必要更加具备吸引力,以吸引仍在村庄工作的以及其它地方工作的人前来居 住。所有的村庄都需要整修道路以及公共汽车服务,这样工人每天就能够以合理的费用乘车 往 返。
记者:什么措施将会使得乡村更具吸引力?
约翰逊:中国大多数村庄缺乏城市居民认为理所当然的设施:自来水、室内卫生间、稳定 便宜的电力、优良的电视信号。1998年农村家庭中仅有9%拥有冰箱,23%有洗衣机,33%有彩 电。原因之一是农村居民的收入低、不稳定,而且昂贵的电力和自来水也有很大的影响。
林毅夫教授提出开展新农村运动来提高中国农村的生活质量,建立电视卫星地面接受站, 打井、建水塔,布网为每家每户提供自来水,根本上改进供电系统并降低费用。他认为这些 变化达到了双重目标: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并且减少了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过于饱和的生 产能力,是抑制通货紧缩、更好地利用现存资源的方法之一。他指出城市和农村用电价格存 在很大差异,农村地区的价格是城市的三到五倍。这样的价格差对农村消费有负面影响。
最为重要的是,农村的教育系统必须要改革,以同样的费用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与城市学生 同样的机会。1990年农村的工人比城市的工人缺少约4年的上学时间。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必须提升。如果许多新的非农工作是在小城市,并且所有的村庄道路通畅,那么农村中学的 大多数将不再需要寄宿学校。中学可设在县城和其它小城市,学生可以乘公共汽车上学。
有必要改善信贷系统,从而为提供非农工作的企业提供足够的信贷。当前似乎还不行,只 有少量的资金贷给私人企业并且对城市有很强的偏好,向农村提供的信贷很少。只有当银行 有利可图并且没有被政府官员强迫提供几乎没有希望归还的贷款时,提供新工作的企业才有 可能得到足够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