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论文_黄宏宏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论文_黄宏宏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南供电公司 青海省海南州 81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大,所以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稳定的供电,对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因此,电力部门为了确保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对电网中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解决,实现了电网的高效管理和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网企业在以往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调控一体化的新型电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将调度和监控进行适当的结合。鉴于此,文章重点就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调控一体化;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地区电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电网基建、改造项目较多,改接、跨越工作量大而且非常繁杂,调度操作频繁,异常、过度方式多,同时因陪停设备造成重复停电,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新的调控一体化模式下,根据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逐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的要求,针对地区电网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检修、基建等方式下电网运行风险程度,开展电网风险评估管理,进行风险控制,最大限度的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1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的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工作存在很多不乐观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操作票制度执行不到位、遥控操作有待提高以及自动化系统不够完善,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1.1操作票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中,调度主要的工作就是电系操作,包括操作票拟写、操作票审核、操作票布置、操作票执行等工作。如果在电系操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操作票制度执行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操作票已经基本实现了电脑开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调度工作的任务量,以及出现笔误的可能性。无论是电脑开票还是人工开票都是人工开发的,对在开发操作票过程中,填写的内容是否完善、对现场是否了解、工作安全措施是否填写完善等都会影响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从而为风险事故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第二,操作票审核也是发生风险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审核人员不认真、不仔细、安全责任意识差,把操作票的审核当作走过场,不对操作票上的内容进行仔细审核也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第三,在操作票布置过程中,运行人员要对操作票上的内部进行逐字逐句核对,如果发现疑问要及时提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你读你的,我看我的”导致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再重新布置工作,既浪费时间,还容易发生风险事故;第四,在执行过程中对操作的目标不明确,从而造成调度事故的发生。

1.2遥控操作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电网监控风险管控发展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调度遥控操作还仅仅限制在单一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在地区供电公司承担了110kV以下电力系统的断路器遥控操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调度人员往往不清楚遥控的目标以及目标处地的实际情况,在操作过程没有进行双重审核和确定,从而造成用户停电或者给还在施工的输电线路进行送电,发生不必要的安全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自动化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中经常使用的系统有很多,主要包括EMS能力管理系统、PMS生产管理系统、OMS调度运行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有独立运行的轨迹,在这样的基础下,就容易造成以下几种事故的发生:第一,对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对这几种系统都了如指掌才能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目前电力企业很多调度人员的年纪都偏大,对新鲜事物的掌握比较慢,在调度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第二,调度人员在收集和录入信息过程中有很多重复的信息,如果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录入错误的信息,就会影响事故处理的进度和故障判断的准确度,从而影响送电的速度;第三,调度站相关的信息有直接发送和通过集控站转发两种形式,如果选择直接发送的形式,没有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优化和筛选,就会发生误发信号或者信息重复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调度站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如果选择通过集控站转发的形式,经常会发生信息堵塞的情况。

2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

2.1加强对人员的业务培训,夯实业务基础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需要很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这就要求电力企业通过每天交接班的时间进行交流,通过相互学习的方式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或者派遣优秀人员到电力系统的中心站去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每个员工的业务基础知识,能够准确了解变电站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特点,并且具有操作设备和处理故障的能力。通过DTS系统定期进行事故演习,对不同的用电峰期和不同季节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演习,并对每次的演习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实践中获得处理事故的经验。

2.2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检修计划

任何风险事故都不可能完全杜绝,电力系统更是如此,不可能把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零,只能通过科学、合理、规范的方式把风险因素控制在萌芽当中,把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科学优化,并且把检修计划进行精益化设计,最大程度上减少停复役操作,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能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可靠性,加强网架薄弱环节,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的效率;第二,能够提高客户持续性,减少停电事件的发生。其三,能够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2.3加强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把智能电网的建设纳入国家能源的战略化目标中,可见加强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应用有多么重要,通过把智能电网新技术应用到电网业务中,不但能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的效率,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比如在2015年江苏某电网企业把自愈系统应用到电网运行中,大大提高了判断故障发生的准确性,相比之前处理故障要减少大约30%的时间。除此之外,还有自动无功分析调压装置,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供电的质量等。智能电网新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修复能力,从而降低调度人员处理风险事故时发生延误和遗漏的概率,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调控一体化模式下,要想更好地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明确地区电网运行中的危险点,掌握一些地区电网有效预控的安全措施,加强管控力度,深化内控机制,重视电网的风险预控,并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事故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我国电网供电的连续性与可靠性,促进电力生产的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连聪能.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J].通讯世界,2017(21):119-120.

[2]陈威洪.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J/OL].应用科技:1-7

[3]陈婷.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03):32-34+41.

[4]哈志蕊,刘斌,王军伟.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138-139.

[5]杜力,夏友斌,宋铭敏,杜亮,吴春阳.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监控风险管控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4,16(10):4-7.

论文作者:黄宏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1

标签:;  ;  ;  ;  ;  ;  ;  ;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地区电网风险管控策略论文_黄宏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