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具有一定自我意识之后,社会性技能教育随之开始。幼儿社会性技能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的人格心理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融入集体适应社会(该阶段主要为伙伴群体,下同)的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幼儿顺利融入社会,也是培养幼儿其它社会性技能的必要条件。当前,独生子女成为幼教对象的主体,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这些儿童普遍不善于人际交往,因此重视和把握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幼教工作不可忽视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人际交往能力
一、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与玩伴、陌生小朋友、叔叔、阿姨交往的方式方法的掌握程度称为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笔者在幼教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不善与人交往或不愿与人交往即缺乏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入园儿童中具有普遍性。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我国是人口大国又非经济强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现阶段独生子女成为入园儿童的主体,幼儿缺乏较好人际交往的生长环境;
2.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百姓生活明显改善,部分家庭生活优裕而家教不当对孩子有负面影响;
3.多元化生活方式导致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儿童增多。
如何选择这类儿童早期教育的切入点呢?
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对这类儿童进行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是必要的首选内容。
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顺利融入集体适应社会及进行其它认知能力培养的前题,是幼儿行为矫治和人格培育的基础。“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二、缺乏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1.自我中心型。
多因家庭富有父母溺爱造成。
2.孤僻型。
性格内向,不主动与人交往;不合群、不理人、不爱说话。
3.抵触型。
爱顶牛,多与教育方式不当有关。
4.嫉妒型。
嫉妒是人性的弱点,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游戏具有一定竞争性,往往容易使个别幼儿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
5.斤斤计较型。
幼儿的交往多以互惠为基础,3-4岁的幼儿强调的是具体的互惠(如一起玩、一起做事等),5-6岁的幼儿强调的是心理的互惠性(如兴趣、态度的一致性等)。不可否认的是,幼儿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共同参加的活动中。由于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品德心理发展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靠自我判断进行反馈,所以同伴之间经常出现小摩擦。这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许多家长什么事都“顺”着孩子,使他们从小习惯于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这种个性妨碍了他们的正常交往。
三、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式探讨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我、评价他人。
正确认识自我、评价他人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幼儿对自我评价的不准确会给交往带来困难,甚至产生人际冲突。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就是自我评价过高的结果;而自卑懦弱的孩子就是自我评价不足的表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自我评价过高的幼儿,我采用的矫正方法是:与他(她)分析讨论别人在集体活动中的优点。活动“我要向他(她)学习”,就是让幼儿学会从一些小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
对于自我评价不足的幼儿,多给予成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从同伴与集体的评价中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点滴小事上培植他的自尊心。对于那些有自卑的幼儿,无论是活动、就寝,都多给他们一些关注,随时捕捉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开展了“我是最棒的”、“我进步了”、“让我来帮助你”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表现欲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自卑感逐渐减弱。
2.活动中增加交往机会。
经常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提高幼儿间自由交往的频率,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对那些自卑型,不敢大胆交往的幼儿,我为他们创造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有意识地增加这部分幼儿在活动中扮演角色的机会。如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工作,经常调换座位,使幼儿获得与不同个性幼儿交往的机会等。在班级里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管理岗位,使他们通过公务性交往获得一定的交往信心,增强相互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
3.合作中教给交往技巧。
儿童研究学家认为:一个儿童能否和其他儿童友好相处,主要受儿童的社会能力制约。善于交往,恰当地使用交往策略的儿童往往容易得到同伴的认可,受到同伴的欢迎。
幼儿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交往和教育的结果,不是自发的产物。幼儿的交往障碍一方面是受其不良个性影响,更重要的是缺乏交往的技巧。在幼儿之间出现矛盾时,教师不是充当“断案的法官”,而是适时教给他们处理的方法,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使幼儿在矛盾碰撞中逐步掌握交往技巧。
4.培养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要求幼儿与人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不随意打断别人;为此,可针对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游戏情境,如游戏“打电话”、听故事等,经常带领儿童练习。
5.培养文明用语习惯。
引导培养儿童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习惯。
6.捕捉每一个闪光点。
人人都有被赞赏、被肯定的愿望。教学中应经常把幼儿的过去与现在比,此事与彼事比,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表杨,肯定进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我细心挖掘幼儿的长处,哪怕用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去赞美幼儿,幼儿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对自己增强自信心,会认为自己也有优点,会全面审视自己,从而增强幼儿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如在节假日时互寄祝福语,在活动中用“夸夸×××”等形式让幼儿们互相鼓励。引导幼儿学会将他人的缺点缩小缩小再缩小,对他人的优点扩大扩大再扩大,使幼儿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到宽以待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使幼儿获得交往的自信。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当今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未来也将会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竞争与合作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辅相成的。最具竞争力的人往往是最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人。我们在培养幼儿具有竞争意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因个人水平有限及实践经验的局限性,所谈难免挂一漏万。仅以此文作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卷1第618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郑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 》199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钦建华《中小幼儿个性心理与教育》2003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教程》199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
[5]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1998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6]李凌,缪晓春《中小幼儿心理健康》公众观的调查和分析[J]心理科学2000 (5).
作者简介:顾正赟(1976-),女,安徽人,本科,一级教师(原幼教高级),现任柳州市柳南区第三幼儿园副园长,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论文作者:顾正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幼儿论文; 人际交往论文; 能力论文; 儿童论文; 的是论文; 与人论文; 心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