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细化工现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重心,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在化学工业水平发达程度以及精细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本文对于精细化工的生产过程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精细化工;生产过程;技术问题;优化措施
前言: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统称,它在化学工业界中与大宗化学品有着一定的区分,精细化工的定义主要指所生产的产品有特定的功能,较高的附加值、密集的技术、复杂的合成工艺、小产量、商品性强的化工类产品。大宗化学品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生产的产品需求量较大、化工技术要求高,如塑料、橡胶等。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传统的精细化工的基础之上开拓了新的精细化工领域,如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的清洁技术制备、生物化工等方向,并在“十五”期间通过设立专项进行实施。高新技术作为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精细化工的生产过程具有特定功能明确,其附加价值相对较高,品种的多样化并且批量较小,产品呈系列化的特性。
1.精细化工的定义
精细化工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名称,很多时候我们将精细化工称之为精细化学品。例如我国和日本经常将产量较少的化学品经过精细化加工的称之为精细化学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将该类化学品称为精细化学品或者是专用化学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精细化学品包含“工业味精”、“工业催化剂”等,这些化学品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质。精细化学品实际上是一种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这种工业最终将会以一种商品化推向市场。要想达到商品化的标准,还要将高新技术融入精细化工生产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已经将一些还未形成产业化的精细化工类称之为新领域精细化工,这些新领域的精细化工主要就是指一些皮革制品、生物化工以及食品添加剂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精细化工的产量已经名列世界前列,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精细化工业方面还有待提升自身发展空间。
2.目前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中存在的不足
2.1缺少高档产品,精细化率程度较低,并且其附加值不高
精细化工在我国虽然发展已经几十年,并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整体水平依旧偏低。纵然在精细化工产品之中,低档品占比依旧持高不下,专用化、功能化以及高档产品很少,并且附加值依旧低下。比如硅胶,在我国生产的九成以上产品均被应用于干燥剂及猫砂的生产上,而在发达国家,则是有五成以上的产品被应于高附加值的微粉、色谱分析硅胶及催化剂的载体的生产制作中。在2011年,我国生产的白炭黑出口量是4.36万吨,出口产品多属于通用型产品,出口平均单价仅仅是每吨662.2美元;可是于同一期进口白炭黑的数量为6.0万吨,进口产品大多属于精细类型,平均单价也高达每吨1898.7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出口产品单价低于进口单价每吨1236.5美元。
2.2精细化工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低下
局限于科技水平以及综合国力,我国的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水平基本上偏低,截止目前仍有一些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单位,一部分单元操作及产品后续处理上等工艺水准仍停留在七十年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自动化的水平相对低下,生产实现DCS控制仅仅是相对于少数企业而言大部分的精细化工企业还是将手工操作作为重心。诸多涵盖高水平的技术,例如超真空技术、超高温技术、超高压技术、超临界技术以及失重状态下技术等存在的距离更大,有些甚至还是处于空白状态。
2.3精细化工的技术创新体系属于初创阶段
精细化工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将企业作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多数的生产企业对技术的改良及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不够。在宏观上精细化工存在着与科技及经济相脱节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为: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独立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之中,与企业没有任何的衔接,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生产技术中极为低下;企业自身对于技术创新及改良的能力较弱,而且大部分的精细化工企业没有相关的技术研发组织;企业尚未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除此之外,国内企业对于精细化工技术研发的投入比例低下,与国外对比极为鲜明。
2.4精细化工企业规模小,资源配置效率偏低
从整体上而言,我国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达到规模的少之又少,大型的精细化工公司更是零星可数,所以,在资源强化整合、市场协调及技术研发调控等方面都无力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之中。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重复建设项目,造成生产能力剩余过大,市场竞争进入到恶性循环,产生的经济效益降低。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对市场以及对自身情况认识不够,盲目的引进新型技术,制作精细产品,产品却没有销路,出现大量的积压,造成了极大程度上的浪费。
3.我国精细化工技术问题上的优化策略
3.1加强对精细化工内在发展规律的探索
将分子设计的思路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此实施精细化工技术的研发工作,与精细化工产品以及技术开发自身的内在规律相匹配,其可将精细化工合成技术与反应工程、分离精制以及应用技术联动在一起,进而推动技术及产品的创新、改良。
3.2加强精细化工的应用研究及市场开拓
精细化工的应用研究及市场开拓为精细化学品工业化以及商品化的重点,所以,合成单位或合成与应用单位加强合作,从合成至加工应用进行系列开发,实现商品化。有利于合成单位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具体需求研发应用技术,达到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最大程度上发挥精细化工产品功能及作用。加强同境内外及国内外精细化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为推进国内外两个精细化工市场的进步。在应用研究之中,发展专用化学品的关键技术为复配技术。通过对复配技术的利用,可达到协同增效及降低成本的目的,使专用化学品性能超出单一组分精细化学品性能,以达到满足用户需要的目标。
3.3加强精细化工成套技术的研发工作
化工新技术研发程序科学化。将市场作为导向、创新作为宗旨、工业化及商业化作为目标,通过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工程研究及技术经济评价。利用程序研发出的系列技术是优化以及工业化示范的必经之路,是对精细化工的科技成果的应用,做到了生产力的转化。
3.4整体上的开展精细化工技术工作
可以选择开发成熟的精细化工系列技术,以解决国民经济热点、弱点及难点问题作为服务的中心,并且加以推广;促成精细化工产品指向性明确的成套技术,用此来充分体现精细化工将科技为先导的根本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作用。在引进精细化工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按产、学、研相联系的方式,对其实行消化、吸收及改良,形成产品树形精细化工研发模式,提升精细化工的起点。
3.5选拔及培养与高科技发展所需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
若要研发出水平及指向性鲜明的精细化工成套技术,需要项目开发负责人具有较高综合技术水平。还需要加强对应用研究人员的培养,应用开发人才从业数至少我合成开发人才的三倍。
结束语
精细化工属于高科技新型行业,技术创新、改良及产品创制在新时期中都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必须要强化对技术的研发及创新,促进精细化工生产中核心技术的进步,并且提升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精细化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邹志云,刘建友,王涛,于鲁平,吴春华,郭宁.精细化工领域过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发展趋势探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0(10).
[2]李小强.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信息,2011(08).
[3]任长旭.黑龙江省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论文作者:邓良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精细化工论文; 化学品论文; 技术论文; 精细论文; 产品论文; 我国论文; 水平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