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黄二次开发中的产业结构转型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北大黄二次开发中的产业结构转型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论北大荒二次开发中的产业结构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大荒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大荒二次开发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第一次开发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具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经济效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全方位与深层次的现代开发;是北大荒向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伟大进军;也是垦区产业结构的一次大转换。

一、北大荒第一次开发后的产业结构状况

北大荒经过40多年的开发即第一次开发,累计生产粮豆7927亿公斤,上交国家和提供市场粮豆401亿公斤,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代化农业的示范基地、农业综合改革的试验基地,成为较为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区域。

但是,由于北大荒的第一次开发,主要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以数量扩展为主要特征的外延性开发,目标比较单一,即多开荒、多打粮、多交粮,因而建立的农场几乎是千人一面的机械化谷物农场,奉行单一的以粮豆为主的种植业模式,再加上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因而在产业结构上至今仍存在不少弊端,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与整体的落后性等两大问题,表现在:

1.从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比重过小。这是垦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落后性的总体反映。以1990年为例:一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54.4%;二产为25.5%;三产为20.1%。垦区至今仍然是一个以一产为主即以农为主的经济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的欠缺决定了垦区农业仍主要靠天吃饭,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遇大的干旱与洪涝灾害,就大幅度减产,使垦区经济大起大落。加上农畜产品的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和市场风险以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原因,使农业效益大受影响,从而也大大制约了垦区经济的发展。

垦区的第二产业相对落后。在一次开发中虽然也建起了一些工业,但初期建设的工业几乎完全是自给性的,如各个农场都有老四厂——粮油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砖厂和农机修造厂,以及后来建起的农用工业企业,如化肥厂、收割机厂、机械厂等,直到一次开发后期,才比较多地建起了一批农畜产品加工厂,如糖厂、浸油厂、乳粉厂等及一批面向市场的工业企业。

现在,垦区已形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为垦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但是,作为经济主导部门的工业,在垦区经济中,比重小、水平低、效益差,因而影响和制约了垦区经济的发展。另外工业自身也存在着:布局不甚合理、结构不太协调“小”(小型企业多、规模小)、“散”(分散、社会化程度低)、“同”(结构趋同、产品雷同)、“闲”(达产率低、设备闲置)现象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经营不善、管理粗放、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种种问题,都需要通过二次开发来加以解决。

垦区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公用事业、生活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各类技术服务业,以及教、卫、文、体、党、政、军、警等部门。

由于垦区的农场大多是在地处偏僻、开发难度很大的亘古荒原上建设起来的,因而给发展第三产业带来很大困难;加上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垦区流通和服务部门很不发达,特别是商贸、仓储、信息咨询和公用事业等方面,更是短腿,因而大大制约了垦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垦区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些问题都亟需解决。

2.从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看,也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

(1)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比例关系反映出垦区农业结构仍属单一。以1990年数据为例,农业总产值中五业的比例为:种植业86.7%;林业0.8%;牧业10.6%;副业1.1%;渔业0.8%。种植业占了绝大部分,林牧副渔四业仅占13.3%。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世界农业发展的共同规律,种植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它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比重将逐步下降,而畜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根据有关数据,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美国为90%,英国为99%,法国为57%。由此可见,垦区的农业要达到发达水平,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2)农业与工业部门除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外,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部门内部结构低级化问题。所谓部门内部结构的低级化是从产品加工深度或产品中的科技含量而言的,即产品的加工深度太浅或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太少。仅以垦区的主产品之一的小麦为例,垦区1993年生产小麦1597071吨、加工成小麦粉229334吨,占当年小麦产量的17.9%,即是说有82.1%的小麦是以“原”字号形式上交和出售的。小麦的进一步加工则微乎其微,如1993年加工挂面13238吨,占当年小麦总产量的0.83%;而加工成糕点、饼干和面包等则更是少得可怜,共计约2019吨,占当年小麦总量的0.13%。全国的食品工业,只加工了全国农副产品收购总量的5%左右,比例已属很低了,而垦区的比例还不到全国的五分之一,这说明垦区的很大一部分效益随其主要产品——粮食的附加价值的流失损失殆尽。

部门内部结构的低级化,与垦区的技术结构和企业结构有很大关系。技术的落后和技术结构的不合理,直接限制了产品的加工深度。另外,垦区企业结构的小型化和分散化,无法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不能利用一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同样也限制了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其科技含量的增加。

3.从行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看,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如种植业内部,粮豆作物比重过大,而经济作物比重过小,如1993年谷物和豆类播种面积为1634846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89%,而油料作物、麻类、烟叶、甜菜、药材、瓜菜、薯类和其它作物的播种面积只占总播种面积的11%;从某种作物如小麦来说,大路货的品种种得多,而适合做挂面、饺子、面包等专业粉的小麦品种却种得少。工业中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垦区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等等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很好地接轨,还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现象,即老品种多,新品种少;低科技含量产品多,高科技产平品少,平销、滞销产品多,畅销的拳头产品少。

综上所述,垦区经过40多年的开发,虽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单纯的以数量扩展为主的外延型开发及其它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垦区的巨大优势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北大荒遍地的“黄金”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财富。以农为主的经营模式和以卖“原”字号产品为主的经营格局,使垦区“出大力、挣小钱”而陷入了目前的经济效益低、发展速度低、债台高筑、资金紧缺的困境。究其根源,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低级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二、二次开发中的产业结构转换设想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单有经济规模量的扩展,并不能促使经济以较高的速度和效益稳步发展。在对北大荒进行二次开发的进程中,必须按照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即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

根据产业结构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获得较快的发展,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具有适时适宜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能力,即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而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高低又和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政策是否正确和强有力而密切相关。垦区产业结构现状中所存在的两大问题决定了垦区产业结构必须进行双重转换:一是在现有产业结构基础上调整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使各产业部门能够均衡协调地发展,这种转换称为均衡协调转移;二是在产业结构渐趋均衡协调的基础上,将产业结构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这种转移称为非均衡发展转移或升级转换。

1.垦区产业结构的均衡协调转换。这主要是解决垦区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

(1)优化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在毫不放松种植业,按期完成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畜牧业,按期完成50万头奶牛和50万头肉牛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林业和渔业,使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均衡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支农工业。用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和一体化、集团化经营来改造原有工业企业,搞活存量,搞好内涵型扩大再生产。辅以必要的增量投入,填平补齐配套,充分发挥垦区工业的整体效益。

(3)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建立健全流通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以及交通通讯等服务部门。使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升级转换。主要是为了促进垦区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演进,解决产业结构的后进性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主导产业群的选择。即选择垦区二次开发中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使生产要素和社会经济资源向主导产业适当集中,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及其连锁效应来牵动垦区经济的发展。

(2)以科学技术全面改造与提高原有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部门,努力改变垦区第二产业的落后面貌,使第二产业取代第一产业而成为垦区的现代化主体产业。

为了顺利完成垦区产业结构的双重转换,必须制定出正确的产业政策。产业征策的核心在于促进产业部门的协调与发展。为了制定正确并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必须遵循以下两条最基本的原则。

(1)从垦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即弄清垦区在二次开发阶段中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和自身的经济条件,这是规划产业结构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的出发点。

(2)充分掌握选择和确定垦区战略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的基准。根据这些基准可以判定哪些产业需要重点扶植,哪些产业可以暂缓发展或控制发展等。

选择战略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的基准一般有以下几条:

①该产业部门的生产率能够持续高速地增长,符合生产率上升率基准。这里说的生产率是综合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能源生产率、技术进步等诸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加权平均。

②该产业部门的发展可以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

③该产业的附加价值较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④该产业部门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巨大的需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符合“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基准表示人们对某种产业的产品的需求、随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相关关系)。

按照上述选择战略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的基准,笔者认为在二次开发中,垦区的战略产业应是食品制造业、饲料工业和机械工业。这首先是因为食品制造业是垦区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其次,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达到小康以至较为富裕的程度,尽管恩格尔系数在递减,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各种食品的市场容量仍将不断扩大,即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同时食品制造业的生产率上升率也是较高的。这就是说从需求结构和供应结构两方面来考虑,食品制造业都应列为战略产业。饲料工业和机械工业也是如此。此外,它们还有较好的向后或向前连锁效应,对牵动垦区经济发展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在二次开发中,垦区的产业政策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促使垦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均衡协调战略,合理调整三次产间的比例关系及各产业内部的关系。此项工作应与制订垦区二次开发的总体规划一同进行,并成为其主要内容之一。

(2)规划战略产业即主导产业部门的发展战略,选择和论证在二次开发中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使其有一个迅速而超前的发展,以推动垦区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转换。这也需要与二次开发总体规划一并解决。

(3)制订一系列具体的经济政策,如投资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发展民营企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劳动力政策和收入分配与消费政策等,从而形成一个相互协调配套的产业政策体系,以保证产业政策目标和产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标签:;  ;  ;  ;  ;  ;  ;  ;  ;  

北大黄二次开发中的产业结构转型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