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今年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果蔬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果蔬论文,农业产业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柑橘选育良种严控病虫害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邓秀新
品种方面 在湖南、浙江等地,部分品质较差的中熟品种会被抛荒或被高接更换为优良的品种;在四川、重庆等地,晚熟柑橘的发展稳步推进,仅湖北省秭归县晚熟脐橙面积达到2万多亩,晚熟脐橙产量将逐步上升;在云南、四川及其他少数地区,柠檬品种的发展面积会增大;在品种选育上,芽变选种的重点将会放到优质(包括高糖低酸、口感风味好、无核等)品种的选育上,杂交育种集中在晚熟、优质柑橘品种上。在生物技术方面主要是搞抗性育种包括抗溃疡病、抗衰退病、抗逆境等。
栽培方面 除优、特柑橘栽培区外,多数产区的柑橘园投入不会有明显增加;在产量和品质之间,会更加重视品质的提高;生草栽培、简易修剪、简易施肥、管网灌溉或滴灌等省力化栽培面积将扩大;将涌现一批先进栽培技术的标准果园或精品果园,但失管果园面积也将扩大;新建果园面积下降,但密改稀和高接换面积将增加;简易设施栽培和延迟采收面积扩大;绿色、有机和HACCP等栽培和相关认证将逐渐受到重视。
加工及采后处理方面 柑橘采后处理将向安全保鲜和提升柑橘外观品质、减少腐烂损失等方向发展。柑橘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着重研究柑橘品种和榨汁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原料种类,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研制出具有一定商品价值的柑橘加工系列产品,使柑橘果实的加工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病虫害防控方面 柑橘黄龙病、溃疡病和实蝇类害虫总体防控形势严峻,黄龙病随木虱北移呈扩散蔓延趋势;螨类、粉虱、蓟马、蚧类和蚜虫为害将趋重;真菌性病害发生为害总体将趋重;非虫传性嫁接传染类病害为害总体趋轻。
苹果 加快栽培制度改革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韩明玉
面积及产量持续增长 技术进步、区域优劣势变化、运销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布局向中西部及北部转移;向劳动成本低的区域转移;向病虫害较轻的新兴产区转移。总体势态是:辽宁、河北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山东继续减少;河南、山西面积略有增加,陕西、甘肃和宁夏增加较快。预计2010年全国苹果面积达到22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3350万吨。
市场约束增强 国际苹果及浓缩果汁市场依然低迷,预计2010年苹果出口略高于2009年,达到110万吨左右,2009年~2010年榨季浓缩果汁维持低价位、缓慢回升,出口量有望达到80万吨。国内市场回升较快,但缺乏稳定性。其他水果、鲜食瓜类和蔬菜成本低,以及其他果汁、瓜汁、蔬菜汁对苹果汁饮料的替代增强。
栽培制度改革进程加快 近年来,主产省区均开展了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实验和示范,目前采用该模式的果园面积占到苹果面积的4%左右,其中山东和陕西占到8%左右,在改变果园生态、农艺过程、集成技术应用、机械作业、果园管理等方面表现出良好前景。政府及科技界形成共识,即依托创建标准苹果园,推广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是中国苹果栽培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 据七个主产省调查结果分析,近三年果农合作组织发展很快,截至2009年6月全国果农合作组织达到2.47万个,果农成员31.55万个。果农分化及规模扩大速度较快,新建果园规模化倾向更为明显。
桃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
面积将继续扩大 品种结构趋向多样化受2009年鲜桃价格大幅上扬的刺激,不少桃产区正在酝酿扩大种植规模,尤其是效益高的设施栽培桃。这需要大量苗木供应,但是,受去年11月份大雪低温的影响,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苗木主产省的桃苗受灾严重,必然导致桃苗供应紧张,目前部分地区已出现抢购现象。此外,随着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的继续开展,2010年桃新优品种(系)引进和试验示范将在全国主要桃产区进一步加强,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将加快,优质、货架期长、耐贮运的品种需求迫切,栽培品种结构逐渐趋向多样化。
先进实用技术进一步得到应用 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桃产业对简化、省力、安全、有效的新技术需求迫切。2010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和标准化果园创建活动工作的继续开展,将加速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如:长枝修剪技术、果园生草覆盖技术、沟灌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在全国主要桃产区得到率先推广。
果品质量进一步改善 随着提高果实品质的综合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优质商品果率将有所增加。同时,随着人们对果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无公害桃、绿色桃和有机桃因其高品质、高营养和低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加工企业与桃产区联系将更加紧密 桃果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实现桃果品周年供应的重要途径。加工企业与桃生产大区的业务联系进一步密切,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将更加紧密。
葡萄优化结构扩大设施栽培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段长青
产业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当前,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迅速。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非适宜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栽培面积大幅减少,而优势区、高效区及特色区的栽培面积稳步增加。2010年葡萄产业仍将处于结构调整阶段,产业规模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果实品质会逐步提高,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2010年我国葡萄生产将继续向资源产品优、产业基础好、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葡萄优势产业带继续加强,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栽培形式多种多样,设施栽培异军突起 目前葡萄已从单纯的露地栽培发展到露地栽培与设施栽培并存。葡萄设施栽培的发展,不仅扩大了栽培区域,延长了果品上市供应期,而且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2010年设施葡萄栽培面积将进一步增加。其中促成栽培和避雨栽培面积必将大幅增加,延迟栽培区会迅速扩展。
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鲜食葡萄中,巨峰、红地球、玫瑰香、藤稔、夏黑、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白等优良品种栽培面积已经占到葡萄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巨玫瑰、早黑宝、醉金香、火焰无核、克瑞森无核等品种发展较快;在优良酿酒葡萄赤霞珠、梅乐、霞多丽和西拉等成为主栽品种的同时,特色引进品种将不断扩大,我国特殊资源的加工利用也将进一步加快。葡萄品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品种多样性继续加强。
梨 主攻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张绍玲
梨栽培管理低成本化及技术的轻简化、规范化 在梨园管理人员老龄化和劳务费持续上升的形势下,在“适地适栽”,保证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简化、减少梨园管理成本,成为梨栽培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根据品种特性配套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施肥灌水技术,栽培自花结实性品种,梨园养蜂,采用合适的化学药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疏花疏果,选育、应用矮化砧木,提高果园管理机械化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作为实现栽培管理低成本化、技术轻简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采后处理、包装、贮运标准化 目前我国梨采后处理的水平不高,造成我国梨果附加值低下,因此,加强梨果采后处理、包装、贮运技术的研发,建立健全梨果采后处理技术体系和从产地到销售市场的贮运技术体系,降低采后损失,是提高梨果采后附加值的必然途径和趋势。
生产组织化和市场销售的信息化 鼓励并扶持果农建立合作组织或果农协会,形成以合作组织或协会为纽带,以“企业+中介组织+基地+果农”的组织化形式进行梨产业化开发,同时重视加强我国梨生产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使生产者和销售者快速、准确获取国际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以确保果树产业获取较高的收益。
食用安全性成为梨生产和消费的共同发展趋势 食用安全生已成为梨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因为消费者不仅关心果品外观和内在的品质,而且越来越关注果品的食用安全性。
香蕉 需求增加安全性要加强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张锡炎
种植面积扩大、国内消费继续增长 2009年虽然广西的香蕉价格较低,但全年香蕉价较好,仍然会刺激香蕉种植面积增长,估计2010年中国香蕉种植面积将增长5%~10%,达到530万亩左右,总产量850万吨以上。种植重点区域继续从粤、琼、闽向桂、滇转移。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香蕉消费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贸易格局将从净进口向进出口基本平衡的趋势转变 国内香蕉品质逐年改善,品质基本能达到国际水平,将使我国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出口量不断增加。
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2010年香蕉专业合作组织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增加,更体现在合作水平的提高。同时龙头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大户加速资源和品牌整合,将促使香蕉生产进一步朝着组织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2010年中国香蕉将呈现产业化发展态势。
“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 一方面适宜种植的土地资源日趋减少,国内土地的租金日益攀升,以及香蕉枯萎病在近期内难以全面克服等众多不利因素;另一方面,香蕉生产的高效益等有利因素,将促使更多的国内香蕉生产者“走出去”,到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国发展。
国产香蕉竞争力不断加强 国产香蕉在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占领主导地位,与进口香蕉的抗争能力日益得到加强。销售区域逐步从内陆和农村地区向沿海中心城市甚至海外地区拓展,销售市场逐步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拓展。
大宗蔬菜 优化产业推进标准园建设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杜永臣
蔬菜面积和产量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近5年来我国蔬菜供求基本平衡,蔬菜产业规模扩大趋势明显趋缓。但由于2009年蔬菜价格高,生产效益好,预计2010年我国蔬菜产业规模还将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是节能型设施蔬菜生产和夏秋高山、高原蔬菜生产将继续较快发展。蔬菜产业仍将是我国种植业产值和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异常气候变化、病虫害流行以及局部扩大生产的盲目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蔬菜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2010年一些蔬菜病虫害将继续呈现扩大流行的趋势,农村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异常天气对蔬菜生产影响的风险将依然存在;2009年蔬菜高位价格将导致2010年个别局部区域可能盲目扩大面积,增加蔬菜生产的市场风险。
蔬菜出口将在2009年基础上恢复增长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我国蔬菜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将呈现恢复性增长的态势,蔬菜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也将趋向多元化。
荔枝调整品种结构
推广保鲜技术
国家荔枝产业技术体系
首席科学家 陈厚彬
面积基本稳定,通过间伐调减株数,改善果园生态环境,调整品种结构,节本增效我国荔枝多采取高密度种植方式,树龄多在15年以上,树冠交接、郁闭,光照和通风条件恶化,容易滋生病虫害,生产力和效益均下降。按照目前全国荔枝面积870万亩、亩植22株计,全国共有荔枝19140万株,按年产150万吨计,平均株产仅7.8kg;如间伐掉1/3的树,余12760万株,若间伐掉1/2的树,尚余9570万株,即使稳定在总产150吨左右,单株产量仅需要达到11.8kg和15.7kg即可。荔枝株数虽减少,同样可维持目前总产。相反,将减少管理的植株数,降低管理成本,改善品质和效益。2010年将会加大间伐和高接换种的力度。
以技术服务和果品销售为核心,加快荔枝生产者的规模化与组织化进程 降低荔枝园的技术运用成本和解决荔枝鲜果的远途销售是实现荔枝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单个生产者往往难以做到这点,而组织化是规模化的前提;从发达国家看,规模化的荔枝园同样需要组织化且组织化做得十分成功。在组织化进程中,能够起领军作用的“能人”是关键,销售组织和采前技术服务是突破口。目前全国有荔枝专业合作社约20个,需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发展和壮大。
联系电话:0351-4048890转809
标签:香蕉论文; 柑橘论文; 蔬菜论文; 葡萄栽培技术论文; 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葡萄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