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蓬勃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原有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不仅能够提升水利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而且有效减少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损耗。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高效应用,本文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我国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应用的现状
1.1施工设计问题
施工设计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紧密相连。水利水电工程与其它建筑施工不同,通常位于丘陵地带、地势险峻和水流湍急的区域较多,且面临的客观因素变化较大,一方面工程师面临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所用设计理念施工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与平原或城区房屋建筑施工相比,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设计更具挑战性。其次,采用先进的建筑工业材料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往往为了控制成本减少先进建筑材料的使用面积,导致技术优势大打折扣。最后,施工水平不高与混凝土振捣力度控制不合理、混凝土养护不当有关,这是缺乏相应施工技巧造成的。由此可见科学的施工设计至关重要。
1.2生产中原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原料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是制约混凝土施工水平的主要原因。施工中,许多单位没有将混凝土原料的质量放在首位,采用了与质量标准不相符的混凝土原料,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达不到预期,技术水平较低;其次,根据相关规定,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有明确要求,但受原料质量及施工人员技术的影响,很难保障混凝土的强度,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势。
2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技术应用的具体原则
2.1混凝土使用原则
混凝土的使用原则应贯穿整个施工环节。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混凝土原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一定特殊性,所以浇注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只有做到灵活应用、科学灌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目前使用较为频繁的是深度基础浇筑方式。其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混凝土振捣、平仓分层和砂浆铺筑等工序的平整水平、厚度进行施工。最后,将混凝土原则落到实处有利于避免返工、修补的现象,对重建成本具有积极性作用。
2.2符合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原则
大坝和水闸建设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闸与大坝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十分必要。
(1)水闸建设
水闸的修建问题非同小可,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闸建设的质量。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水闸建设需要较高的稳固性,用以确保工程在水流湍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第二,对水闸闸墩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控制预埋构件的质量是关键,为了保证闸墩的平整度,应采用对拉螺栓加套固定的方式修整闸墩的平整度,保证棱柱厚度与闸墩厚度一致,进一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2)大坝的建设
大坝修建是一项复杂且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保障水利工程坝体的质量。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做好大坝一次性的分块浇筑工作,确认合格后方能进行大坝分缝分块的施工。其次,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中的水量和温度,最大限度提高大坝的完整度,避免由混凝土变形导致的大坝接缝张开的现象,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前,要把调平层与基层上的浮土、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方可立模板,为了保证模板在振动过程中的稳固性,防止振动走样,务必将模板与基层紧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模板的稳定性。其次,一旦发现基层与模板间有缝隙,要及时将其堵塞并采取垫衬措施,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漏浆。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板立好后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内侧需要铺设塑料薄膜或涂抹隔离剂,一方面便于模板拆除,另一方面薄膜能够起到防止漏浆、漏水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板侧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边角的密实度与强度。
3.2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拌制施工技术
严格执行混凝土拌制施工技术标准至关重要。首先,要求所有材料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其次,将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落到实处,同时称量后的减水剂用塑料袋装好;此外,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将事先准备好的原料投入上料斗,再由上料斗进入搅拌筒,其它液态外加剂亦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施工单位要加以控制并总结经验制定相应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施工配料的安全性。以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分析:第一,称量误差;第二,忽略石骨料、砂的含水率变化,导致浆骨比、砂石比和水灰比与原理论配合比存在差异。故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密实性、流动性和粘聚性受到一定影响,从而降低混凝土拌制施工水平。最后,原材料汇集投入上料斗的顺序同样重要,具体如下:在没有混合料和外加剂的前提下,原材料投入的顺序为:石子—水泥—砂;而加入粉状外加剂的顺序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子;倘若加入混合料,那么投入的顺序为:石子—水泥—混合料—砂。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拌制不得少于规定的最短时间,同时严格执行材料用量,并按规定的坍落度拌制混凝土,拌制失败的混凝土不得用于功能性部分。
3.3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先是对较深的基础进行浇筑,如此一来不但能够降低工程排水量,并且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对已经完工的较浅的基础产生破坏。2)先由自重大的部位着手,该种做法优点在于不但能够及时沉实基础,同时还能够避免牵动到其他部位,保证基础的完整与稳定。3)先对上层建筑物部位以及多次浇筑部分进行浇筑,如此一来便可以切实降低对矮层建筑的扰动。4)在保证作业流程后,需要对主要部位进行浇筑,随后才对次要部位或零散部位进行浇筑。如若技术以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实施交叉浇筑。第二,需要正确选择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够不管是采取何种方法,均需要重视在倾倒过程中不可集中混凝土在一起,防止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钢筋或模板出现变形的情况。
3.4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摊铺施工技术
摊铺使用的混合料直接运至浇筑现场并倒入模板槽内,然后通过人工找补的方式摊铺均匀。但在摊铺过程中,受条件影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不可避免,这时必须重新拌匀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值得注意的是,摊铺使用的工具十分讲究。应先使用大号铁钯子钯散混合料,然后再借助轻便的刮子或铲子将混合料摊平,最后用铲子在模板四周利用扣铲法摊铺混合料并插入捣几次,有利于捣出砂浆,以防蜂窝、空洞的情况发生。
3.5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养护施工是耗时最长的工艺,而实施养护的目的在于能够让水泥能够得到有效水花,避免由于干燥、寒冷而导致水泥出现裂缝以及老化等现象,所以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养护技术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保持混凝土的温度;第二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在保持温度时,往往是采取建设保温棚或是将保温物质铺在混凝土表面的方法;在保持湿度时,主要是将水泥与水预拌混凝土7h,将缓凝剂添加其中,随后采取麻袋、草帘以及塑料保鲜膜等进行覆盖。在具体养护过程中务必要重视覆盖塑料膜以及浇水频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要能够正确认识混凝土施工现状,且务必要掌握其术应用的具体原则,并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正确掌握其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根本上提高整体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艳丽.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若干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6):222-222.
[2]伍捷.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3):115-115.
论文作者:王惠春1,朱华平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闸论文; 过程中论文; 模板论文; 大坝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