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电子图书馆工程述评_图书馆论文

英国电子图书馆工程述评_图书馆论文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图书馆论文,项目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753(2001)01-0007-05

1 引言

电子图书馆(注:在英国,电子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是两个可以互换的概念,本文亦照此处理。)(electronic library)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信息或服务的集合[1,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和WWW的结合,电子图书馆在广泛的学科领域里引起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跨入这个领域的国家之一。它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可以追溯至70年代末的电子出版物研究[3],如BLEND(Birmingham and Lou-ghborough Electronic Network Development)。整个80年代,英国在电子图书馆的研究方面始终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以QUARTET,ELVYN等影响最大。90年代中后期,英国又以eLib项目(Electronic Library Programme)而将电子图书馆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本文着重介绍eLib项目产生的背景、研究领域及其主要成就。写作此文的目的是通过eLib的经验来展示英国图书情报界在政府支持下集体开发电子图书馆资源的模式,分享eLib已经取得的成果,从而为我国电子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方它山之石。

2 什么是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the eLib Programme)

eLib是electronic library的缩写。eLib Programme是一项由英国的联合情报系统委员会(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资助和监督的大型研究开发项目,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隶属于英国的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HEFCs)。HEFCs则是代表英国政府向高等学校分配资金的机构。因而,从经费来源来说,eLib Programme是政府资助的国家级项目。该项目正式开始于199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和第二阶段包括近60个相关的课题,耗资1,500万英磅(这些课题所涉及的领域和耗资情况见表1)。第三阶段自1998年开始,目前还在进行过程中。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带动整个高等教育界开发电子图书馆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英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应用。这些课题虽然不能构成英国电子图书馆研究的全部,但却毫无疑问代表着它的主流。

表1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第一、第二阶段的研究课题及耗资情况

研究领域 耗资

 课题数量

电子文献传输

2,285,000

 5

电子期刊2,905,000   12

数字化

 500,000    2

即时出版1,775,000 7

培训与普及

 2,530,000

7

网络情报资源检索1,920,000

9

辅助研究 510,000

3

预印本

655,000

5

信息质量控制

105,000

1

电子短期借阅服务(高需求文献的电子提供)  650,000

5

图象处理1,030,000

3

累计

  14,865,000

59

[注]:本表来源:ESYS project Team.Summative evaluation of phases 1 and 2 of the eLib initiative.

Surrey:ESYS Ltd.[4]

3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的实施背景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英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eLib项目的产生。

3.1 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

英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界(Higher Education Sector)由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资助的教育、研究机制和相关部门组成。这其中包括大学(universities)、大学级的专业学院(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和部分成人教育学院(Further Education Colleges),这种结构形成于1992年。

1992年以前,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两级:大学级机构(univer-sities)和专业技术学院级机构(polytechnics和colleges)。前者由Universities Funding Council(UFC)资助,后者则由Polytechnics and Colleges Funding Council(PCFC)资助。两级制结构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院校调整。那时,英国政府将原来由地方政府资助的许多小的技工学院(colleges)合并为30所技术学院(polytechnics)。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Polytechnics的规模,特别是学生人数不断扩大。1992年,polytechnics升格为大学,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代替原来的University Funding Council和Polytechnics and Colleges Fun-ding Council,成为统一的英国高等教育界的资助者。

1992年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使大学(universities)数量急剧增加。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由此更加注重其投资效益。对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因此被提到Councils的最高议事日程。

3.2 学生人数的增加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进入英国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持续快速增长,仅1988-1992年间,英国本土和欧共体国家的学生人数就增长了57%。这种增长速度首先是因为应届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的比例增高。1991年的白皮书《高等教育:新的框架》提出,到2000年,有三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要进入高等教育。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还扩大了对非常规学生的招生,包括成人学生、半工半读学生等。学生人数的增长,对学校的信息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印刷品价格的上涨

在传统文献资源的框架里来解决学生人数的增长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几乎不可能,因为在学生人数增长的同时,印刷品的价格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着。1980-1990年期刊价格增长了300%,而图书馆期刊的平均经费只增长了111%[5],在很多学校,图书馆投资占全校开支的比例在降低,人均图书经费也在降低。许多图书馆不得不牺牲图书来保证期刊。英国大学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信息保障的功能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3.4 现代情报技术

80年代,微机在英国大学中逐渐普及。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成为学校为其员工配备的基本办公用品,学校的计算机中心和各系、所的计算机房也按一定的人机比例免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备。与此同时,始建于1984年的英国高等教育网(JANET)也日益扩大,至80年代末,JANET已经连接了200多家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一些polytechnics和colleges),1991年,它与Internet相连,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界连接Internet的网关。JANET提供的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电子公告板、联机目录查询、国际网关等多种服务。此外,自90年代初开始,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着手实施SuperJANET计划。SuperJANET是以光纤技术为基础的高性能的广域网络。在政府的干预下,无论是JANET还是Su-perJANET都为高教机构提供了最优惠的收费标准。至90年代初,英国的高教机构已具备了参与电子图书馆开发的良好的基础设施。

3.5 Follet报告

1993年,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组成了一个图书馆调研小组,对大学图书馆面临的挑战进行调查。这项调查由Warwick大学的Foller教授(Sir Brian Foller)领导。作为这次调查的结果,该小组出版了影响深远的Follet报告[5]。这份报告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是图书馆走出困境的关键。报告为此向政府和各高等学校提出了46条建议,如,各高等院校应该制定长远的情报规划,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应该负责与出版商协商解决电子资源的使用许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报告建议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在今后两三年内大量投资支持与电子图书馆相关的研究。

这份报告为英国的大学图书馆赢得了一亿英磅的投资。其中的1,500万用于研究电子图书馆。Follet报告出版之后不久,Higher F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又组织了Follet信息技术实施小组(FIGIT-Follet I-mplementation Group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负责实施Fol-let报告中有关信息技术的建议。在FIGIT的组织下,1994年4月,JISC邀请所有高等教育机构提交研究意向,eLib Programme就此拉开序幕。

4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的研究课题

eLib第一、第二阶段的课题主要集中于资源的开发,第三阶段则致力于将前期开发的资源与图书馆的其他资源汇集成便于用户使用的有机整体。这三个阶段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

4.1 网络情报资源检索(Access to Networked Resources)

这类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按学科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筛选、组织,建立各学科领域的浏览器(navigation tool)或网关(information gateway),以帮助用户容易地检索到高质量的网上资源。eLib在这一领域资助了9个课题。其中ROADS(Resource Organisation And Discovery in Subject based services)旨在为建立这类浏览器提供软件。它提供的软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eLib内外。其他8个课题则分别在社科、医学、商业、艺术、工业设计、工程等领域对现有网上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和组织,为各自的用户提供快捷可靠的检索工具。

4.2 电子文献传输(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

这是传统的馆际互借的延伸,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索求、传输文献,以改善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eLib在这一领域里共资助了5个课题,LAMDA(Electronic Document Delivery in London and Manc-hester)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课题。该课题运用研究图书馆小组(RLG)的现成软件处理与LAMDA系统联网的50多所大学的文献申请,然后将索求文献扫描后传给指定的终端机。这些终端机一般设在大学图书馆里。馆员收到文献后,将文献打印出来交给用户。

4.3 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s)

这类课题旨在探索出版电子学术期刊,并将这些期刊全文本地传递给终端用户的不同模式。这一子项目共资助了12个课题,SuperJournal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该课题的目的是尝试按分门别类(Clustering)的模式将分散在出版商服务器上的学术期刊集中起来传递给用户,并通过考察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确定电子期刊应该具备的功能及特征。在课题运用期间,SuperJournal向全英13所大学的用户免费提供了49种高质量的学术刊物。用户从办公室或家里可以随时检索这些刊物的全文本文章。此外,系统还支持以下功能:查询、打印、存档、下载、通讯、访问外部数据库等。

4.4 电子短期借阅(Electronic Shortloan Projects)

这类课题旨在通过计算机网解决用户对某些文献(如教学参考书)的集中需求问题。它们的共同愿望是将需求量大的文献数字化,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之传递给用户,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资料,不受资料复本率的限制。eLib在这一领域共资助了5个项目。ACORN(Acce-ss to Course Readings via Networks)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个。ACORN以WWW为界面,按课程名称组织各门课程的参考书及其全文本文献。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从任何一台校园计算机或远程计算机上查阅任何指定书目的全文本文献。对于查到的文献,用户可以下载,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联网的打印机上打印。此外,ACORN还建立了一个版权管理子系统负责记录版权许可情况,计算版权费用等。

4.5 培训及普及(Training and Awareness)

这类课题旨在研究电子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及用户应具备的素质技能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这种载体向图书馆员及用户提供所需的培训。eLib共资助了7个培训的课题,EduLib(Educaton Developm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Library Staff),Natlinks(Networked Learner Support),Netskills(Networked Skill Training for Users of the Electronic Library),SKIP(Skills for New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是其中最有影响的几个。

4.6 数字化(Digitisation)

这类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追溯性地将特定文献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如医学图像、地图资料、早期杂志等。

4.7 即时出版(On-Demand Publishing)

即时出版是指出版者绕过传统的发行渠道和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向用户提供情报的方法。在eLib中,即时出版类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成套的教学参考材料,如课本。eLib共资助了7个即时出版课题,从学科覆盖面来说,这些课题涉及管理学、人文科学、音乐等学科。

4.8 预印本服务、质量控制(Pre-Print、Quality Assurance)

eLib共资助了3个预印本课题和一个质量控制课题。预印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支持正式出版前的学术交流。质量控制类课题则研究如何将印刷品出版中的质量保障机制(如专家评审)移植到电子世界里。

4.9 辅助研究(Support Studies)

这类课题之所以被称为辅助研究,是因为它们不直接参与数字化服务与产品的开发,相反,它们研究数字化环境下的社会、文化及人文因素。eLib共资助3个辅助性研究课题。其中FIDDO(Focused Investigat-ion of Document Delivery Options)研究用户对文献传输系统的功能及效益要求,IMPEL2(Impact on People of Electronic Libraries 2)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及组织影响。MODELS(Moving to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for Library Services)则主要研讨电子图书馆的整体框架结构。

4.10 分块(地区或学科)虚拟联合目录(Clumps)

这是eLib第三阶段新辟的领域,其主要目的是运用Z35.90协议创建一个可同时检索不同大学目录的环境。这一领域包括四个项目。其中CAIRNS(Co-Operative Academ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Network forScotland)、M25 Link,RIDING(Z39.50 Gateway to Yorkshire Librar-ies)旨在建立区域性虚拟联合目录,希望能将一个地区所有大学的机读目录连成一大块(clump)和数小块(sum-clumps),帮助用户快捷地确定文献在块内各高校的收藏状况。Music Online旨在建立一个学科性的虚拟联合目录,使用户用一次提问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检索出相关资料。

4.11 混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

这方面的课题亦属于第三阶段的研究内容。eLib一、二阶段之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电子图书馆的研究开发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eLib本身就产生了很多宝贵资源,美国等国家的电子图书馆项目以及商业性团体(如出版商)也提供着内容丰富、特色纷呈的电子图书馆。根据eLib一、二阶段的研究成果,目前对这些文献实施组织的最佳框架应是现存的实体机构(实体的大学、图书馆等)。因此,面对庞大多样的电子图书馆资源,图书馆界面临的新挑战便是将这些资源,连同图书馆已有的其他资源,电子的或非电子的,融为易检易用的有机整体,即"hybrid libraries"。eLib第三阶段的使命之一就是探索出一个或多个组织混合图书馆的有效模式。BUILDER(Birmingham University Integrated Li-brary Development and Electronic Resource)就是这样一个课题。该课题将以WWW为界面建立一个无缝链接各地各类资源的图书馆。它的设计宗旨是要最大程度地帮助用户按自己的需求发现资源,帮助图书馆的上级机构(大学等)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

5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的特点

eLib项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政府的引导和管理。这种引导主要是通过它的Higher Eudcation Funding Councils实施。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首先组织了旨在解决高校图书馆困境的Follet调研,将电子图书馆确定为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使eLib Programme一开始就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Follet的调研之后,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又组成了实施Follet建议的FIGIT小组,从宏观的角度确定了整个eLib的方向、基调、研究框架和研究领域(详见下一段)。在此之后,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又通过它下属的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组织了eLib的实施和管理,包括分配经费、监督进展、评价阶段性成果、传播研究成果、推广成果应用等,使政府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贯穿始终。这种宏观的管理与调配使eLib得以系统地研究电子图书馆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避免了重复与浪费。

Follet为eLib确定的研究基调是研究与开发并举。入选课题不仅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要开发出能投入使用的产品。它的目标是使所有开发的产品在资助阶段结束后能继续运行,为高教界提供长期服务。这种研究与开发并举、注重实用的特点使eLib明显区别于美国的Digital Libraries Initiative,后者更多地注重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创新性。这种实用性,加上政府的高位度引导和管理,使eLib不仅成为一项大型的研究项目,也使它成了波及整个高教界的全国性行动。大部分高教机构,特别是他们的图书情报单位(the LIS Sector)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一项目。仅Super-Journal一个课题就涉及了13所高校图书馆;LAMDA涉及了59所高校图书馆。参与eLib的高校总数超过100[6]。

注重投资效果是eLib的又一重要特点。项目自始至终都坚持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因而特别强调成果的评价,从一开始就设置了负责评价的配套课题,由一个独立的研究组织Tavistock Institute承担。此外,每一个课题都设有评价组,负责对本课题开发的产品进行性能评价。这种评价既保证了最佳投资效果,也促进了课题成果的传播。eLib还十分注重电子图书馆中的社会及人文因素,如用户对电子图书馆的功能需求,电子图书馆下的机构管理,电子图书馆中的利益关系,电子图书馆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等。这种关注突出表现在eLib的辅助性研究课题上,如FIDDO,IMPEL。

6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的成就与影响

经过数年探索,eLib Programme已在电子图书馆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电子期刊类课题为例,eLib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尝试了不同的电子期刊传输模式,如文本型、多媒体型、分类集中型(clustering);

●确定了用户对电子期刊功能的要求,如用户首先要求打印功能,其次才要求其他功能;

●证明了文化的变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大多数用户反对图书馆舍弃印刷版而改订电子版;

●积累了与出版商合作的经验。

在eLib的其他研究领域,很多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数据化处理问题、版权问题、用户费用问题、人为因素在电子图书馆中的作用等也得到了研究。

或许,eLib的最大发现是证明了现存机构,特别是大学图书馆,是目前组织虚拟情报资源的合适框架(这并不排除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情报提供到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里)。这不仅是因为图书馆员的业务专长可以帮助用户更有效地获取网上资料,更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网上信息来自商业化团体,这些信息价格昂贵,办理其使用许可的手续烦琐复杂,没有统一模式。对这类信息的获取,只有在现行机构的框架下,通过图书馆服务才能实现。

在积累经验的同时,eLib还开发了一批实用的产品。这些产品在eLib第一、第二阶段结束后还在继续使用,如电子文献传输方面的LAM-DA,网络资源检索方面的ROADS,EEVL,SOSIG,OMNI,培训与普及方面的NETSKILLS。这些产品大多数属于自我维护。由商业性机构接管的例子很少。未能转入实用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项目规模太小,在它们运行的时间内未能形成可投入使用的情报量。

尽管英国高等教育界普遍认为,通过信息技术来改变大学的工作方式和文化传统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毫无疑问,eLib已经在这方面产生了影响。它的第一、第二阶段的大多数产品都在用户中引起了强烈兴趣[7],不少产品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就赢得了可观的利用率[8]。这种兴趣势必逐渐沉淀为对电子载体的依赖。事实上,已有证据表明,许多用户在使用电子期刊后减少了访问图书馆的频率[9]。

此外,通过使用eLib开发的产品和eLib的培训课题,图书馆员和用户积累了操作和使用电子图书馆的经验,也更清楚地了解了电子信息资源的潜力与局限。这些经验为英国高等教育界更大规模地开发和使用电子图书馆资源奠定了基础。

7 结论

电子图书馆代表着科学交流(science communication)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eLib的成果和影响已经表明,这场革命的实质不在于图书馆经费或空间的节省,亦不在于图书馆地位的提高,而是用户的解放;在情报利用的过程中,用户第一次有可能从他的物理空间的限制中解脱出来,而将工作与情报获取融为一体,将工作空间(如实验室)和情报空间合二为一[6]。eLib同时也表明:作为社会机构的图书馆将在这场革命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英国政府的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s明智地看到了这一点,并通过eLib Programme引导和组织了高校图书馆的积极参与,使高校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电子图书馆管理经验。此举将英国高校图书馆坚实地置于世界电子图书馆开发利用的前沿。鉴于eLib一、二阶段的重要结论——现存的实体机构是组织电子图书馆资源的最好框架——图书馆的这种领导地位,对于实体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电子图书馆资源的成长来说,无疑都是一种祝福。

收稿日期:2000-10-3.

标签:;  ;  ;  ;  ;  ;  

英国电子图书馆工程述评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